孩子不愿去幼兒園的原因
面對陌生的環境,那里有沒有自己喜歡的玩具也沒有自己認識的人,讓孩子對于幼兒園的陌生感更上一個層次。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寶寶不愿上幼兒園時應該怎么辦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項媒體調查顯示,在17—28歲的受訪者中,超過2/3的人認為幼兒園經歷對成年后的心理有影響;40%的人認為“幼兒園簡直是童年陰影”,60%的人稱,自己或身邊的孩子受到過體罰。一位25歲的網友留言稱,“幼兒園教會了我閉嘴與沉默。頂撞老師的話不能說,尿了褲子不能說……3年的幼兒園經歷,讓現在的我無力反抗一切不合理現象。”北京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中心主任鄭毅認為,嬰幼兒時期的心理健康問題,可能造成成年時的精神障礙。也因此,幼兒園逐漸重視起孩子的心理問題,有的幼兒園甚至定期請心理咨詢師解答孩子的問題。幼兒教育
而網上和隨機調查得出的同一結果是,幼兒園對孩子最大的吸引力,是有人和他們一起玩,不至于孤單。但又是哪些原因讓他們極不情愿走進幼兒園大門呢?
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幾個原因
幼兒園條條框框太多。“我們幼兒園不讓隨便說話。”5歲的曹爽(化名)說,他所在的幼兒園規定了什么時候能說話、什么時候不能。“有一次,我午睡起來穿衣服時,叫了一個小朋友的名字,就被老師批評了。老師說穿衣服時不能說話,否則會穿得慢,影響下面的活動。”
此外,曹爽所在的幼兒園還有這樣的規矩:每天下午5點以后不能上廁所。“有時,我剛把孩子接出幼兒園,他就嚷嚷著上廁所。一問才知道,孩子在幼兒園已經憋了半天了。”曹爽的父親有些氣憤,“這是因為老師會在5點前打掃廁所,等家長把孩子接走后,他們就能直接下班了。可5點以后,孩子通常還要等上一段時間才能見到家長。我覺得,對身體發育和控制力還不完全的小孩來說,這個要求實在過分。”幼兒教育
不過,小曹爽倒覺得,老師對他們挺好。“我們做操做錯了,老師頂多讓我們到隊伍第一排去做。”即便如此,曹爽還是告訴記者,有的老師也會板起臉,“一看老師這樣,我就害怕。”
孩子不大喜歡幼兒園,家長對幼兒園也有些不滿。有家長反映:“老師總拿‘還行’這樣的詞敷衍家長。孩子在幼兒園受沒受委屈,聽不聽話,我們一點譜都沒有。”孫女士稱,有些老師還暗示家長送禮。“我們不敢不送啊,可送后發現,每送一次,頂多能讓老師對孩子上心3天。”此外,一些家長指出,孩子在幼兒園并沒學到對生活真正有用的東西。“我兒子所在的幼兒園恨不得讓他們背圓周率,可有什么用呢?幼兒園首先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他現在連襪子都不會洗。”
童年經歷影響性格
“幼年播下的種子,決定青年時長成什么樣的芽,成年收獲什么樣的果。”中國健康協會教育心理研究會理事溫方告訴記者,孩子的自我評價意識會在學前初期(3—4歲)迅速發展。“這時的他們更關注外部世界和他人行為。也許老師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一個眼神或一種語氣,都可能形成孩子性格上無法逾越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