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歷史暑假作業練習
一、選擇題
近代工業的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會,深深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據此回答1~3題。
1.上海是近代人們生活習俗變化最大的地方,這是因為上海( )
a.人口眾多 b.經濟發達 c.開放最早 d.思想最新
2.19世紀60年代,上海等地逐漸形成了以漢字注音為特點的洋涇浜英語,如“清晨相見谷地貓迎,好度由途敘闊情”等。下表是洋涇浜英語示例
英語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dollarscommission
洋涇兵英語三明治啤酒德律風引擎大拉斯康密興
詞意夾肉面包麥制酒電話發動機外幣傭金
據此,這一時期上海社會生活發生的變化有( )
①英語開始在當地流行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響 ③引進了西方工業革命成果 ④對西方的認識發生了變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1934年《申報》載:“現代中國的摩登姑娘、太太們哪一個不是成了洋貨商店的好主顧,從頭發絲尖兒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除了她們固有的中華血統的皮肉之外全都裝飾著舶來的日用品。連日常的食品,為了求得清潔衛生的絕大理由,也積極地洋化起來,以期脫胎換骨,由黃皮膚黑眼珠漸漸地變成優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種。”該材料主要反映了當時( )
a.服飾的西化 b.洋貨傾銷中國
c.社會上的崇洋現象 d.學習西方的迫切愿望
鴉片戰爭后,隨著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中國傳統的社會生活開始發生變化。據此回答4~6題。
4.“消失的舊時光一九四三,在回憶的路上時間變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屬于那年代白墻黑瓦的淡淡的憂傷……”以上是周杰倫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詞,下列情況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現的是( )
a.青年男女身著西服、婚紗在西式教堂中舉辦婚禮
b.戀愛中的青年男女把約會地點放在咖啡館、西餐廳、電影院
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車,有的騎自行車。如果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選擇乘坐飛機
d.徐小姐愛好很多,讀書、閱讀《申報》,看上海當地電視臺播放的電視節目
5.近代中國農村的風俗習慣變化較小,主要是因為( )
a.農村的封閉落后,難以接觸到西方生活方式的影響
b.自然災害頻繁,沒有經濟能力來改變自身的生活狀況
c.未受到列強的侵略影響,所以變化不大
d.農村的封建傳統思想濃厚,難以接受西方的事物
6.我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 )
①由通商口岸逐漸向內地擴張
②各地之間的變化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
③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密切相關
④反映了中國向西方學習的不斷深入開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20世紀初,實業家張謇要了解全國各地商業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坐飛機赴各地了解 b.乘坐火車赴各地了解
c.通過電話了解 d.通過無線電報輸送訊息
8.下列關于我國近現代交通和通訊工具發展變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是以社會進步為前提的
b.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加強了各國各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
c.說明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和國際接軌
d.地區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地區發展不平衡
9.新中國成立后,工農生活和革命戰爭題材紛紛搬上銀幕,成為電影主題。這主要是由于( )
a.工農群眾人數眾多 b.電影拍攝者都是工農群眾
c.戰爭題材易于吸引觀眾 d.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
10.“粉絲”是現代年經人中的時尚語言,它來源于英語的fans,是追隨者、崇拜者的意思,這說明當代中國語言變化的原因之一是( )
a.為適應新事物而創造的詞語 b.受外來語言的影響
c.受港臺和地方語言的影響 d.受生活水平的影響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
--《孝經》
材料二:順治二年(1645年),頒布了剃發令,規定“京城內外限旬月,直隸各省地方,至部文到日亦限旬月,改令剃發。遵依者,為我國之民;遲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蔣良騏《東華錄》卷五
材料三:蓋欲除滿清之藩蘺,必去滿洲之形狀,舉此累贅惡濁煩惱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盡革也。
--張枬《論辮發原由》
材料四:60年光陰荏苒,中國女性的發式變化越來越豐富,從建國之初流行的長長、粗粗的系著紅繩或者彩帶的麻花辮,經過了齊耳短發的“劉胡蘭頭”……到如今兼容并包、變化多樣、與世界時尚同步的各種美麗發型。中國女性越來越美麗,發型成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環。
--《中國女性60年發型變遷史》
請回答:
(1)據材料一,中國人從什么角度又是怎樣看待自己身體的?(4分)
(2)據材料二、三,在頭發問題上有哪兩種不同的認識?有何相同之處?(6分)
(3)據材料四,建國后中國女性發型變化的趨勢怎樣?說明促成這一變化的原因。(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