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說課稿 > 游褒禪山記說課稿全文完整(通用5篇)

游褒禪山記說課稿全文完整

發布時間:2023-10-06

游褒禪山記說課稿全文完整(通用5篇)

游褒禪山記說課稿全文完整 篇1

  一、說教材

  《游褒禪山記》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課文。現依據教學大綱、考綱、教材、學情對本課的教學目的、教學法的制定及教學程序的設計等方面作如下說明。

  1、教材簡析

  《游褒禪山記》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一篇力作。這篇游記,敘述他和幾位同伴游褒禪山的經過,并借此生發議論,說明要實現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并提出治學必須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態度。游記立意超卓,指向鮮明,言簡而意豐,言近而旨永。

  2、教學目標的定位

  (1)知識目標

  學習本文中名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的用法。了解文言虛詞“以”、“其”的意義與用法。學習本文從記游到議論,即事明理的寫作方法。

  (2)能力目標

  熟讀背誦,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學習敘議結合,因事說理的寫作手法。

  (3)情感目標

  領會“意志”、“深思慎取”對學習、生活、工作的重要意義。

  3、教學重點

  一、重點積累名、曰、文、進、奇、好、出、極、觀、求、險等文言實詞的意義。

  二、掌握虛詞“以”、“其”的意義與用法。

  三、判斷句、陳述句、反問句等常見文言句式

  4、教學難點的突破

  一、掌握文章說理深刻、章法嚴謹的寫作特點。

  二、領會本文所闡述的道理。

  二、說教法

  1、點撥法:蔡澄清先生大力倡導的語文點撥教學法是根據x漢語文的特點,針對中學生學習語的實際,為落實啟發式教學原則而采取的一種教法。所謂“點撥”,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與,運用畫龍點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啟發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的方法。簡單說,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點撥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游褒禪山記》中,我主要點撥的是準確理解詞語含義的幾種方法,使學生學會“猜”,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

  2、歸納法。從上學期開始,我一直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如《游褒禪山記》一文的第二課時,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文”“蓋”“道”三個實詞義項及“乃”“然”“其”三個虛詞用法

  3、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

  情境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誦讀法———古詩文需要熟讀背誦。

  小組合作法———文言文需要小組協作。

  提問法———課堂上需要師生互動。

  討論法———課堂上需要活躍氣氛。

  反饋法———新知識需要及時整理。

  練習法———教學上需要精講多練。

  三、說學法

  1、學生的情況

  此前,學生學習文言文已經有了初中三年的學習經驗,上了高中后也掌握了不少的文言知識。因此,學生學習這篇淺易的文言文并不會感到特別的吃力,但是部分文言字詞的讀音、句讀、釋義依然會對高一學生存在一定的挑戰。

  2、學法的指導

  高一學生對文言文閱讀已具備了一些基礎知識和積累,但對如何學習文言文,還是一個新課題,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運用已有的知識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逐步走向獨立學習的境界。

  1、誦讀法。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誦讀能在感知言語聲音形態的同時,實現對文本的感悟理解。言語聲音形態與情味的關系是極其密切的,從感知的直接性來說,文字不如聲音徹底、深刻、細膩。

  2、圈點法。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這也是需要學生掌握的一種常見的閱讀方法。

  3、猜讀法。哥德曼認為,閱讀過程并非一個精確知覺的過程和系列加工的過程,而是一個選擇的過程和預期的過程,閱讀是一種語言心理學的猜測游戲。在學生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匯后,碰到難詞時,教師應引導點撥學生大膽猜測,在小心求證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詞在文中的含義。

  4、歸納法

  高二游褒禪山記語文說課稿鼓勵學生及時歸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注意積累文言文知識,這也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

  四、說教學程序

  (一)教學環節與設計思路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就是一個例子,第一篇課文我是詳講、細講,后面的課文,學生在把握方法的基礎上以自學為主)所以本課的教學我安排了四課時,教學環節共分三關即誦讀關、通義關、悟志關,其中誦讀關解決這樣幾個教學任務:讀準字音、讀準句讀;通義關主要把握文章的大義、重點實詞的含義、重點虛詞的用法、文言句式及特殊用法的整理;悟志關在前兩關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文本中的人文內涵及其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包括文章的自然游覽的路線、④“有志矣……不能至也”推開一層,點出“力”,照應上文“余之力尚足以入”。

  ⑤“有志與力……不能至也”再推開一層,點出“物以相之”,照應上文“火尚足以明也”。

  ⑥“然力足以至……譏之乎”——用推理導出最重要的結論(即本文主旨),作者正意只在“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這句話上。前有反襯,后有反問,語勢節節上升。

  ⑦“此余之所得也”——總收一筆。

  2、教師領讀。

  也要提示學生考慮如何劃分層次。

  3、學生分層練習背誦。

  可分兩層:第一層(開頭到“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從“求思之深而無不在(心)”導出立志的重要性;第二層(“有志矣”到段末)闡述“盡吾志”的觀點。

  〔提示〕這一段邏輯性很強,作者的推理過程明顯,行文又處處跟前一段相照應——所有這些都在語氣上反映出來。因此,本段使用虛詞的頻率較高。要提示學生注意“焉”“也”“夫”“則”“而”“故”“矣”“然”“其”“乎”等虛詞在表達語氣上的作用;必要時教師應二遍三遍地領讀。這是本文思想內容的重點,也是誦讀的重點。這段能否誦讀得順暢,是衡量這篇課文教學成敗的主要標準。

  4、檢查背誦。

  可以采取三種方式:

  (1)全班學生齊背;

  (2)抽查個別學生背誦;

  (3)分別默寫若干句。后兩種方式可以同步進行。

  5、指點與答疑。

  ①“古人之觀于天地……”意思就是“古人觀察天地”。“之”,助詞,無義,有舒緩語氣作用。“于”,這里表示觀察的對象,譯成現代語時可省略。

  ②“險”,這里用的是本義,即“高山”,因為后洞在山上。“夷”,指x地,說的是前洞地勢。

  ③“至于幽暗昏惑”中的“至于”是實詞性詞組,意思是“到了……的地方”。

  ④“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中的“也”,在一般情況下可省,但此處不能省,它表示肯定的語氣,意思是確實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⑤“此余之所得也”:這是特殊形式的判斷句,讀時“此”后應作一頓。

  五、留作業。

  1、連貫背誦第1至3段,準備背誦第4段。

  2、繪作者游蹤示意圖。(據第一、二段繪制)。

  3、整理“之”“以”二字的用法。

游褒禪山記說課稿全文完整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游褒禪山記》,這篇課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文章語言難度適中,內容有很好的針對性,適合對高二學生進行文言文教學。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是宋代散文,《游褒禪山記》與《石鐘山記》編入同一單元,前者是教讀課文,后者是自讀課文。兩者都是即事說理的游記。《游褒禪山記》的教學應是對《石鐘山記》自讀教學的引領和鋪墊。

  (二)教學目標

  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1積累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知識。

  2學生結合實際領會處世治學皆須堅定意志、深思慎取的道理,借鑒本文即事說理的寫法。

  3指導誦讀,培養學生借助注解、依據上下文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參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積累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知識。(積累“卒、道、極、觀、得、悲”等實詞,“以”、“其”兩個虛詞的意義與用法,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難點:領會文章所闡述的道理以及即事說理的寫法。

  二、教法學法

  1.教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因此,教師要本著"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學生誦讀、教師范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2、點撥詞句方面的一些知識,循序漸進,逐步積累的教學方法。

  2.學法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1、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

  2、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3、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

  3.教學方式:課堂講授和多媒體輔助

  三、教學過程

  (一)準備階段

  我主要的準備工作是備好課,做好PPT課件。在課前兩天布置學生預習該課。

  (二)課堂教學過程

  我計劃兩個課時完成本課教學任務。第一課時完成對“言”的解讀;第二課時完成對“文”的品賞。每課時各設計四個環節。

  第一課時

  一、導入:由學過的《小石潭記》、《登泰山記》、《醉翁亭記》等文言文游記導入。

  設計理由:回顧學過的類似文言文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對此課文的學習狀態。

  二、課文導讀

  1、學生讀題注,了解作者及背景。

  2、學生自由誦讀一遍,教師強調注意讀準字音。

  3、播放朗讀錄音,教師糾正學生誦讀時不正確的讀音

  設計理由:掃清文言文閱讀的初步障礙

  三、語言積累

  1、小組合作。借助注解,疏通課文,學生整理文言詞語、特殊句式。

  2、練習鞏固。(配發習題、實物投影)

  (1)重點詞:卒、文、道、極、觀、得、夷、相、悲、勝

  (2)詞類活用:舍、名、窮、謬、傳

  (3)特色句式翻譯:(教師點撥,以直譯為主,力求準確)

  ①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判斷句

  ②此余之所得也。判斷句

  ③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設計理由:以解釋加點詞、特色文句翻譯題形式,突出了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也落實了重點詞句積累這個學習目標,為下節課“文”的品賞做準備和鋪墊。

  3、課時小結

  (1)學生齊讀課文,鞏固重點字詞。

  (2)總結文言知識學法:一要熟讀,二要結合上下文推斷詞意。

  四、課后練習

  1、熟讀課文,整理虛詞“以”、“其”在文中的用法。

  2、背誦課文1、2段。

  第二課時

  一、檢測導入

  1、學生齊背課文1、2段

  2、提問:本文是游記,從第一段交代看,作者參加游覽的三個點是什么?(出示游褒禪山示意圖)

  由學生思考前兩段與后文的關系導入本課時的學習。

  二、思考討論

  1、學生自讀全文,思考本文與其他游記的異同。

  設計理由:幫助學生弄清本文形式上是游記,內容上其實是議論文。

  2、議論的標志是哪個句或字?(“于是余有嘆焉”的“嘆”,“有所得”的“得”),“嘆”“得”指的是什么?(兩個觀點:①盡吾志;②深思慎取)

  3、教師結合資料補充王安石變法及其堅定意志、百折不撓的精神。

  4、思考:王安石游褒禪山有“得”,你還會有哪些“得”?以此來落實教學目標

  三、反饋鞏固

  1、歸納寫法。

  問題設置:記敘部分和議論部分是怎樣緊密聯系的?

  (試從①過渡銜接;②兩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應;③游山與處世治學兩者的內在聯系這三方面思考)討論。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補充。意在指導學生用歸納和比較的方法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明確:

  (1)因事說理,敘議結合。

  (2)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3)結構嚴謹,前后照應。

  2、理清思路。(幻燈片出示課文結構圖)

  3、指導背誦3、4段。

  4、簡要總結:文言文學習要熟讀精思,要因言悟道。

  四、拓展遷移

  1、學以致用:聯系學生實際談談志、力、物三者之間關系。(可以預設名校、重點班問題;家教問題。老師、學校都是“物”、是外因,學習最主要的是自身的努力)

  板書設計

  記敘(議論的基礎)——山院洞碑

  議論(記敘的深化)——盡志無悔

  推薦訪問:

游褒禪山記說課稿全文完整 篇3

  一、教材分析

  《游褒禪山記》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的講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于唐宋散文。單元教學目標是理解文章所的歷史教訓以及所闡發的人生哲理了解幾種常見的詞類活用現象,積累文言知識,進而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游褒禪山記》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名作。表面上看,本文是一篇游記,其實是借題發揮的議論文。本文的最大特點是記敘、議論相結合,記敘為議論服務。作者先記敘了自己游山洞的經歷。山洞“深”“難”“奇”,因有人“怠而欲出”,自己隨之而出,所以不能“極夫游之樂”。接著,作者轉入議論,“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這樣就把人分成兩類,只有那些不畏艱險沿著崎嶇的山路勇敢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這個道理不僅僅適用于游覽爬山,也適用于一切工作。王安石深知,欲達險遠,首先需要立志,這是主觀條件。沒有遠大志向就永遠到達不了“險遠”。有了志,就要持之以恒,有主見,不隨波逐流。否則,也不能到達“險遠”。在此基礎上,自身還要有足夠的力量。以上三個方面,志、恒、力都是攀登者自身具備的條件,可謂內部條件。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處,如果“無物以相之”,也不能到達。只有內外條件都具備,才能欣賞到無限風光。

  課文的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知識,領悟文章所闡發的人生哲理,教學難點是學習作者敘議結合的技巧。

  二、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閱讀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大綱在語文教學目的闡述中還有這樣的話:“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這也是與文言文教學密切相關的。

  根據《大綱》的要求,高考《考試說明》對古代詩文的閱讀作了三個遞進層次的要求:①理解(能力層級B):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②分析綜合(能力層級C);篩選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③鑒賞評價(能力層級E);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新教材在文言教學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一輕”傾向,“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一輕”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這一傾向從新教材的課后練習設計可明顯看出來。我個人非常認同這種傾向,因為讀背是“理解、內化、學以致用”的基礎環節,是積累語言,澡雪精神,形成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

  根據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

  2、體會本文筆墨清淡而情意纏綿動人的特色。

  三、教學方法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過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文本研習、問題探究、活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的語文素養,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此,我主要采用“反復誦讀法”和“問題探究”的教學方法。

  通過反復誦讀,熟悉并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知識,感悟文章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通過問題探究,展開教師、學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間的對話,構建師生間和諧x等、互動對話的.語文課堂。

  四、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導入設計

  在初中,我們學過《醉翁亭記》、《岳陽樓記》,“記”是一種文體,指游記。游記的共同點是什么呢?(明確:抓住山川風物的特點,表現山水之美,抒發作者感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游記,卻不以表現山水之美為主,而是在記游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議論,議論是文章的中心,而記敘只是一個引子。這篇游記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板書)。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禪山,闡發了怎樣的道理呢?下面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2、文學常識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卒謚文。北宋臨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仁宗慶歷二年中進士,嘉祐三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問,不迷信子古人,主張為文要有“補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詩歌遒勁清新,詩文思想同政治主張是一致的。著作收入《臨川先生文集》。

  (二)熟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圈點勾畫重點虛詞、實詞和特殊文言句式;標注出疑難字句。

  2、師生交流,質疑釋疑,完成對課文的翻譯,熟悉課文內容。

  (三)研讀文本,問題探究

  1、速讀全文,概括每段大意。(整體把握內容)

  明確:第1段——山名考證;第2段——游華山洞;

  第3段——游洞心得:第4段——觀碑心得;第5段——同游者誰

  2、古人在游記中寫感受常會用一兩句話來概括全文的主旨。如《醉翁亭記》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如《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本文點明主旨的是哪句?為什么?

  明確:①登山游洞的感受——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②對于仆碑的感受——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華山前后洞各有什么特點,游人的情況怎樣?

  4、朗讀第3段,想一想要想領略到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其中最為重要和可貴的是哪一點?

  明確:有志,有力,有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志”

  5、結合你讀這一段的啟發,談談怎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6、課文的第一段和第四段有什么關聯?

  7、有人認為王安石針對“仆碑”提出“深思而慎取之”的觀點,游離于主題之外。結合王安石的處境,談談你的觀點。

  明確:表面上看好像沖淡了文章的主題,細細琢磨,作者把這一小段放在大段議論之后寫是有深意的。“仆碑”雖“仆”,畢竟是“碑”,但“其文漫滅”,謬種流傳,不得識其真面目。學者不應該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應追根溯源,求其本質。王安石變法,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敗的危險,x向來有“成者王侯,敗者寇”的說法,一旦變法失敗,王安石能否得到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呢?王安石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不是有人稱王安石為“x人”嗎?王安石壯志未酬,他成了后世毀譽交織、爭論最多、分歧最大、蓋棺難定論的人物。仇視王安石的人極盡誣蔑栽贓之能事,欲“漫滅其文”。由此看來,“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這是多么令人驚心的話語啊!由此而知王安石洞悉人生。

  (四)藝術特色

  本文在記游的基礎上說理,記敘和議論緊密結合,前后照應。

  (五)整理文言知識:

  1、古今異義,如:

  (1)蓋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2)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

  (3)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2、詞類活用,如:

  (1)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2)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3)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4)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5)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6)有泉側出

  3、一詞多義,見課后練習二

  4、特殊句式,如:

  (1)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判斷句)

  (2)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判斷句)

  (3)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狀語后置)

  (4)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狀語后置)

  (五)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完成課后練習二、三

游褒禪山記說課稿全文完整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游褒禪山記》,這篇課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文章語言難度適中,內容有很好的針對性,適合對高二學生進行文言文教學。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是宋代散文,《游褒禪山記》與《石鐘山記》編入同一單元,前者是教讀課文,后者是自讀課文。兩者都是即事說理的游記。《游褒禪山記》的教學應是對《石鐘山記》自讀教學的引領和鋪墊。

  (二)教學目標

  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1積累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知識。

  2學生結合實際領會處世治學皆須堅定意志、深思慎取的道理,借鑒本文即事說理的寫法。

  3指導誦讀,培養學生借助注解、依據上下文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參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積累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知識。(積累“卒、道、極、觀、得、悲”等實詞,“以”、“其”兩個虛詞的意義與用法,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難點:領會文章所闡述的道理以及即事說理的寫法。

  二、教法學法

  1.教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因此,教師要本著"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學生誦讀、教師范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2、點撥詞句方面的一些知識,循序漸進,逐步積累的教學方法。

  2.學法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1、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

  2、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3、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

  3.教學方式:課堂講授和多媒體輔助

  三、教學過程

  (一)準備階段

  我主要的準備是備好課,做好PPT課件。在課前兩天布置學生預習該課。

  (二)課堂教學過程

  我計劃兩個課時完成本課教學任務。第一課時完成對“言”的解讀;第二課時完成對“文”的品賞。每課時各設計四個環節。

  第一課時

  一、導入:由學過的《小石潭記》、《登泰山記》、《醉翁亭記》等文言文游記導入。

  設計理由:回顧學過的類似文言文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對此課文的學習狀態。

  二、課文導讀

  1、學生讀題注,了解作者及背景。

  2、學生自由誦讀一遍,教師強調注意讀準字音。

  3、播放朗讀錄音,教師糾正學生誦讀時不正確的讀音

  設計理由:掃清文言文閱讀的初步障礙

  三、語言積累

  1、小組合作。借助注解,疏通課文,學生整理文言詞語、特殊句式。

  2、練習鞏固。(配發習題、實物投影)

  (1)重點詞:卒、文、道、極、觀、得、夷、相、悲、勝

  (2)詞類活用:舍、名、窮、謬、傳

  (3)特色句式翻譯:(教師點撥,以直譯為主,力求準確)

  ①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判斷句

  ②此余之所得也。判斷句

  ③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設計理由:以解釋加點詞、特色文句翻譯題形式,突出了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也落實了重點詞句積累這個學習目標,為下節課“文”的品賞做準備和鋪墊。

  3、課時小結

  (1)學生齊讀課文,鞏固重點字詞。

  (2)總結文言知識學法:一要熟讀,二要結合上下文推斷詞意。

  四、課后練習

  1、熟讀課文,整理虛詞“以”、“其”在文中的用法。

  2、背誦課文1、2段。

  第二課時

  一、檢測導入

  1、學生齊背課文1、2段

  2、提問:本文是游記,從第一段交代看,作者參加游覽的三個點是什么?(出示游褒禪山示意圖)

  由學生思考前兩段與后文的關系導入本課時的學習。

  二、思考討論

  1、學生自讀全文,思考本文與其他游記的異同。

  設計理由:幫助學生弄清本文形式上是游記,內容上其實是議論文。

  2、議論的標志是哪個句或字?(“于是余有嘆焉”的“嘆”,“有所得”的“得”),“嘆”“得”指的是什么?(兩個觀點:①盡吾志;②深思慎取)

  3、教師結合資料補充王安石變法及其堅定意志、百折不撓的精神。

  4、思考:王安石游褒禪山有“得”,你還會有哪些“得”?以此來落實教學目標

  三、反饋鞏固

  1、歸納寫法。

  問題設置:記敘部分和議論部分是怎樣緊密聯系的?

  (試從①過渡銜接;②兩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應;③游山與處世治學兩者的內在聯系這三方面思考)討論。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補充。意在指導學生用歸納和比較的方法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明確:

  (1)因事說理,敘議結合。

  (2)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3)結構嚴謹,前后照應。

  2、理清思路。(幻燈片出示課文結構圖)

  3、指導背誦3、4段。

  4、簡要總結:文言文學習要熟讀精思,要因言悟道。

  四、拓展遷移

  1、學以致用:聯系學生實際談談志、力、物三者之間關系。(可以預設名校、重點班問題;家教問題。老師、學校都是“物”、是外因,學習最主要的是自身的努力)

  板書設計

  記敘(議論的基礎)——山院洞碑

  議論(記敘的深化)——盡志無悔

游褒禪山記說課稿全文完整 篇5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游褒禪山記》,這篇課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文章語言難度適中,內容有很好的針對性,適合對高二學生進行文言文教學。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是宋代散文,《游褒禪山記》與《石鐘山記》編入同一單元,前者是教讀課文,后者是自讀課文。兩者都是即事說理的游記。《游褒禪山記》的教學應是對《石鐘山記》自讀教學的引領和鋪墊。

  (二)教學目標

  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1積累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知識。

  2學生結合實際領會處世治學皆須堅定意志、深思慎取的道理,借鑒本文即事說理的寫法。

  3指導誦讀,培養學生借助注解、依據上下文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參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積累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知識。(積累“卒、道、極、觀、得、悲”等實詞,“以”、“其”兩個虛詞的.意義與用法,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難點:領會文章所闡述的道理以及即事說理的寫法。

  二、教法學法

  1.教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因此,教師要本著"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學生誦讀、教師范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2、點撥詞句方面的一些知識,循序漸進,逐步積累的教學方法。

  2.學法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1、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

  2、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3、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

  3.教學方式:課堂講授和多媒體輔助

  三、教學過程

  (一)準備階段

  我主要的準備工作是備好課,做好PPT課件。在課前兩天布置學生預習該課。

  (二)課堂教學過程

  我兩個課時完成本課教學任務。第一課時完成對“言”的解讀;第二課時完成對“文”的品賞。每課時各設計四個環節。

  第一課時

  一、導入:由學過的《小石潭記》、《登泰山記》、《醉翁亭記》等文言文游記導入。

  設計理由:回顧學過的類似文言文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對此課文的狀態。

  二、課文導讀

  1、學生讀題注,了解作者及背景。

  2、學生自由誦讀一遍,教師強調注意讀準字音。

  3、播放朗讀錄音,教師糾正學生誦讀時不正確的讀音

  設計理由:掃清文言文的初步障礙

  三、語言積累

  1、小組合作。借助注解,疏通課文,學生整理文言詞語、特殊句式。

  2、練習鞏固。(配發習題、實物投影)

  (1)重點詞:卒、文、道、極、觀、得、夷、相、悲、勝

  (2)詞類活用:舍、名、窮、謬、傳

  (3)特色句式翻譯:(教師點撥,以直譯為主,力求準確)

  ①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判斷句

  ②此余之所得也。判斷句

  ③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設計理由:以解釋加點詞、特色文句翻譯題形式,突出了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也落實了重點詞句積累這個學習目標,為下節課“文”的品賞做準備和鋪墊。

  3、課時小結

  (1)學生齊讀課文,鞏固重點字詞。

  (2)總結文言知識學法:一要熟讀,二要結合上下文推斷詞意。

  四、課后練習

  1、熟讀課文,整理虛詞“以”、“其”在文中的用法。

  2、背誦課文1、2段。

  第二課時

  一、檢測導入

  1、學生齊背課文1、2段

  2、提問:本文是游記,從第一段交代看,作者參加游覽的三個點是什么?(出示游褒禪山示意圖)

  由學生思考前兩段與后文的關系導入本課時的學習。

  二、思考討論

  1、學生自讀全文,思考本文與其他游記的異同。

  設計理由:幫助學生弄清本文形式上是游記,內容上其實是議。

  2、議論的標志是哪個句或字?(“于是余有嘆焉”的“嘆”,“有所得”的“得”),“嘆”“得”指的是什么?(兩個觀點:①盡吾志;②深思慎取)

  3、教師結合資料補充王安石變法及其堅定意志、百折不撓的精神。

  4、思考:王安石游褒禪山有“得”,你還會有哪些“得”?以此來落實教學目標

  三、反饋鞏固

  1、歸納寫法。

  問題設置:記敘部分和議論部分是怎樣緊密聯系的?

  (試從①過渡銜接;②兩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應;③游山與處世治學兩者的內在聯系這三方面思考)討論。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補充。意在指導學生用歸納和比較的方法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明確:

  (1)因事說理,敘議結合。

  (2)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3)結構嚴謹,前后照應。

  2、理清思路。(幻燈片出示課文結構圖)

  3、指導背誦3、4段。

  4、簡要總結:文言文學習要熟讀精思,要因言悟道。

  四、拓展遷移

  1、學以致用:聯系學生實際談談志、力、物三者之間關系。(可以預設名校、重點班問題;家教問題。老師、學校都是“物”、是外因,學習最主要的是自身的努力)

  板書設計

  記敘(議論的基礎)——山院洞碑

  議論(記敘的深化)——盡志無悔

游褒禪山記說課稿全文完整(通用5篇) 相關內容:
  • 高一下冊語文《游褒禪山記》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游褒禪山記》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掌握重點字詞。2、學習敘議結合,因事說理的寫作手法。3、理清思路,背誦全文。4、借鑒學習作者“盡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學重點:學習即事明理,敘議結合,前后緊密相扣的寫作方法。...

  • 高一下冊語文《游褒禪山記 》教案(精選3篇)

    教材簡析:《游褒禪山記》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一篇補世力作。這篇游記,敘述他和幾位同伴游褒禪山的經過,并借此生發議論,說明要實現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并...

  • 高一下冊語文《游褒禪山記》教案(通用12篇)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晚號半山。神宗時,曾推行變法,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我執政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

  • 高中語文必修二《游褒禪山記》教案(精選16篇)

    一、教學目標1.掌握文章大意,提升品味游記類古文的能力。2.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的內容和結構,體會作者“有志”“盡吾志”的人生態度。3.學習作者勇于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在學習上勇于探究的精神。...

  • 2023屆高考語文《游褒禪山記》課時復習教案(精選16篇)

    一、通假字1.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二、古今異義詞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義:十分之一。 今義:數詞。2.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古義:不平常。 今義:用作表程度的副詞,十分,很。...

  • 《游褒禪山記》的優秀教案(精選17篇)

    知識與技能:1.掌握“各”、“極”、“觀”、“求”、“其”等實、虛詞的多種含義;辨析詞類活用的情況;學習判斷句的兩種形式,等文言的基本知識。2.了解作者生平、寫作背景、寫作意圖。...

  • 《游褒禪山記》優秀教案(通用16篇)

    A.課時安排:三教時。 B.教學目的: 1.思想教育目標:認識作者“盡吾志”的思想。 2.基礎知識目標:了解借游記抒發議論的寫法。 3.能力培養目標:古文的字詞句篇。...

  • 游褒禪山記教案范文(通用14篇)

    學習目標課標考綱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3、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 《游褒禪山記》教學反思(通用3篇)

    游褒禪山記原文:(宋) 王安石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 《游褒禪山記》(精選15篇)

    A.課時安排:三教時。2001年3月7~8日No.19&20&21B.教學目的:1.思想教育目標:認識作者“盡吾志”的思想。2.基礎知識目標:了解借游記抒發議論的寫法。3.能力培養目標:古文的字詞句篇。...

  • 《游褒禪山記》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游褒禪山記王安石[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 2、學習敘議結合,因事說理的寫作手法。 3、理清思路,背誦全文。 4、借鑒學習作者“盡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學重點]學習即事明理,敘議結合,前后緊密相扣的寫作方法。...

  • 游褒禪山記(精選12篇)

    A.課時安排:三教時。2001年3月7~8日No.19&20&21B.教學目的:1.思想教育目標:認識作者“盡吾志”的思想。2.基礎知識目標:了解借游記抒發議論的寫法。3.能力培養目標:古文的字詞句篇。...

  • 高一下冊語文《游褒禪山記》教案(精選16篇)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晚號半山。神宗時,曾推行變法,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我執政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

  • 2023屆高考語文《游褒禪山記》課時復習教案(精選15篇)

    一、通假字1.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二、古今異義詞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義:十分之一。 今義:數詞。2.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古義:不平常。 今義:用作表程度的副詞,十分,很。...

  • 《游褒禪山記》學案(精選13篇)

    學習要點1. 了解王安石的思想及創作情況。2.學習本文即事明理,敘議結合,前后緊密相扣的寫作方法。3.重點積累“名、文、進、奇、好、出、極、觀、求、險”等文言實詞的意義。4.掌握虛詞“以、其”的意義和用法。...

  • 說課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 国产精品111 | 白嫩少妇激情无码 | 欧美亚洲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vr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色伊 | 久久性爱视频 | 久久影院一区二区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777奇米四色成人影视色区 |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 | 久久99久久 | 免费视频一级片 | 国产精品4 | 成人做爰高潮片免费视频九九九 | 动漫三级 | 97dyy影院理论片 | 麻豆免费在线视频 | 欧美美乳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肥大BBBBBBBBB| 欧美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 | 少妇淫片a特黄 |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国产精品一区 | 今天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国语片 | 草草影院国产 | 精品h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 91啦九色| 免费看国产片在线观看 | 亚洲色无码中文字幕 | 真人作爱视频免费 |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 | 国产亲妺妺乱的性视频播放 |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视频网站 | ririsao亚洲国产中文 | 久热这里只精品国产8 | 黄色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