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發興趣和需求感,學生才能主動學習
(1)激疑:課前,讓學生量好幾個三角形內角的度數,上課了,我讓學生報出三角形兩個內角的度數,接下去我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讓學生檢查我的答案是否正確。這樣進行了幾次,學生很驚訝教師的答案為什么和他們量出的答案會一致。
(2)猜想:想想看這有什么奧秘?猜猜看這奧秘是什么?學生提出猜想: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3)驗證:首先各人把自己量出的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加起來,總和是180°;其次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剪拼成一個平角(即180°),得出結論: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
(4)深化:我讓學生把一個大三角形分成兩個小三角形,每個小三角形內角和是不是180°÷2=90°?為什么?隨后我又讓學生把兩個小三角形再合成一個大三角形,這個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2=360°?為什么?在同學們理解的基礎上,我讓他們計算已知三角形的兩個內角,求第三個內角。
(5)再激疑:把下圖截去一部分,使剩下圖形的內角和等于180°,有幾種截法?(每種截法只能截一次。)
學生原以為截法只有幾種,到后來知道截法可以有無數種,感到是“一大發現”。但更使他們感到“一大發現”的是盡管截法有無數種,但剩下圖形的種類只有一種,因為內角和是180°的圖形只能是三角形。這樣練習,使學生又從另一角度再次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這樣教學,矛盾層層展開,學習興趣波瀾迭起,整堂課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這樣的學習方法[問題--猜想(假設)--驗證(求證)--結論]也正是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將終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