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教學反思
反思二:提問要目的明確,表述清楚
教師提問要考慮到提什么樣的問題,為什么提這樣的問題。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問,還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提問。是關注教學的認知目標,情感目標,還是能力目標。同時一個好的提問必須表達清楚,準確嚴密,詞不達意的問題會讓學生茫然失措,浪費時間。
反思三:課堂提問要講究新穎性、靈活性及調控性
課堂提問要講究新穎有趣。同樣一個問題,老是“舊調重彈”將會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變換一個角度使之新穎奇特,那么學生就會興趣盎然,思維活躍。
課堂提問要靈活多樣,不同方式的提問,效果是不一樣的。教師在提問時應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直問與曲問相結合,正問與反問相結合,明問與暗問相結。
課堂提問要及時調控。對問題提出后學生不同的反應實施問題調控:如學生一聲不吭時就要來點啟發、點拔;學生回答文不對題,答非所問時就要撥亂反正,回答的雖沒有錯,但與預想的答案還有一段距離時就要進一步誘導。
因此,教師要避免低效率的提問,關鍵是要多了解自己的學生,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提問方式:
1)激趣式提問:即提一些有一定趣味或懸念的問題,使學生處于“憤、悱”狀態,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這在導入新課或引入新概念、新公式時比較常用。
2)變式提問:即根據教學內容,圍繞某個知識點來改變問題的條件、結論、引伸、推廣問題或從正、反等不同角度設問讓學生開拓思路,理解思考問題的本質。
3)鋪墊式提問:學習抽象程度較高,難度較大的問題或認知水平較低的學生,可分若干“臺階”來提問,形成思維跨度合理的“問題鏈”,為學生架設從已知通向未知的階梯。
4)設疑式提問:設疑式提問就是在學生似懂非懂及思維的盲點處提出問題,讓學生辯析、探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提高。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與靈活性。
5)反饋式提問:在學習新課后或復習時,針對相關內容提出問題,這類問題要概念性強、典型、講究變式,有利于學生存在的問題暴露出來,以便有針對性進行矯正訓練,從而深化對舊知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