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數》教學案例與反思
(1)搭一個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按圖的方式,搭2個正方形需要幾根火柴?搭3個正方形需要幾根火柴?
(2)搭10個,100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你是怎樣得到的?
(3)如果用x表示用火柴搭正方形的個數,那么搭x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
通過操作實踐,探究交流,老師也參與其中,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在去發現規律:
1. … 3x+1
2. … 4+3(x-1)
3. … 4x-(x-1)
4. … x+x+x+1
5. … 2x+x+1
6. … 2(x+1)+(x-1)
[評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說過:兒童的智慧來源于靈巧的手指尖。這一課就得以充分的證實,以上那么多的好結果,不就是來源于學生的指尖嗎?所以,我們教師應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多實踐,多動手操作,不要怕浪費時間,請相信學生,往往教師給學生一次機會,學生帶給你的是一次驚喜。讓智慧在學生的指尖跳動吧 !
[遺憾之處,也是驚喜之處,就是由于學生的驚人發現,多角度的思考和探究花費了較多時間,練習題沒有完成.但是,我卻認為這是這一課的黃金時段.]
三)教學反思
一 . 在學習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
“ 學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數學,就必須用內心創造與體驗的方法來學習數學。”“體驗”就是指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應用,從而發現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這節課始終都以這思想為指導。首先,在國情和兒歌的情境中體驗新知,在語文和數學哪個更簡潔的比較中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一般性和簡明性。接著就在回憶舊知和生活實踐中體驗。,進一步理解和應用新知 。最后,在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操作中對新知的探索體驗,使新知得到升華,培養了創新意識。
二 .學”活知識”,學有“活力”的知識
卡特金說的好:“未經人的積極感情強化和加溫的知識,將使人變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撥動人的心弦,很快就會被人遺忘”。因此,在新課程理念陣陣強勁的春風下,我們教師要重組,包裝教材,讓學生學有活力的知識。本課的情境就是以這一理論為指導,借助多媒體手段創設問題情境,指導學生研究式學習和體驗式學習(興趣是前提)。例如導入,通過“奧運會”這樣一個人們關注的話題引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再如,這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用字母表示數,為了解決這一難點,在課前設計時直接從兒歌開始研究討論,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使他們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親自體驗規律的形成與論證過程,變靜態數學為動態數學,”因此,后面的結果水到渠成。
三 .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使學生體驗做數學的樂趣
“送給學生一個信任,學生會還你一個奇跡”。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老師只不過是課堂的組織者,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一定的指導就行,給學生充足的觀察時間,想象空間,表達的機會,尊重學生的意見,不搞一錘定音。這節課的教學都是應用學生身邊生活有關的事例,使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另外,整節課學生之間交流合作的機會較多,特別是最后一環節,學生情緒高昂,自由討論積極,錯的對的都予以驗證,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體驗到做數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