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愉悅 主動探索--《統計》教學片斷評析
一節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要教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近幾天,聽了蘇州市實驗小學學科帶頭人劉曉萍老師的一節一年級數學課統計,深為劉老師創造和諧氛圍、誘導學生積極的教學藝術所折服。課堂上學生興致勃勃的學習情緒,聚精會神的神態,躍躍欲試的舉動,以及師生間融洽的情感交流,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選幾個片斷與大家共賞。片斷一。
師取一個盒子,晃動幾下。問:大家從聽見的聲音中,猜一猜盒子里會是什么東西?
生:是皮球。
生:是乒乓球吧。
師:我們就拿出來看看。
生齊說:乒乓球。
師:盒子里只有黃、白兩種顏色的乒乓球。我們做個摸球游戲,請4個小朋友上來,每人摸5次,看誰摸得黃球多?
四位學生上臺。
師:在這些小朋友摸球時,我們該有什么要求呢?
生:認真看。不要影響他們。
生:放在心里記黃球的個數。
師:要忘記了怎么辦?
生:把摸到黃球個數記在紙上。
生:記在黑板上也可以。
師:大家對自己提得要求還真不少,好樣的。為了記住4人摸黃球的個數,我們要作認真記錄,記錄的過程就叫統計。(板書課題:統計)
[簡析]:往往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該怎么做”,學生也習慣聽從教師指令要去“干什么”,而不是讓學生去想“我應該干什么”,學習的被動性很強。從這個片斷中看出,老師讓學生自己對自己提出要求,“我們該有什么要求呢?”,不是命令學生坐好,認真看,作好記錄等,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讓學生明確要學習的是自己,喚起學生主體意識。為新課的學習醞釀了良好的情緒。
片斷二。
學生摸球活動后,師生共同記錄整理了以下統計圖!
師:從這張統計圖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1號最多。2號、4號最少。
生:1號同學有4個,2號同學有2個。3號同學有3個,4號同學有2個。
師:還看出什么?誰會說說不同的問題?
生:2號摸的個數與4號一樣多。
生:1號與2號同學合起來是6個。
生:2號、3號合起來是5個。
生:四個人一共摸了11個黃球。
生:1號比3號多一個。
生:1號同學給2號同學1個球,就兩人同樣多了。(繼續有5個學生說相差類型的問題)
師:大家開動腦筋,說得很多也很好!大家想想:每人摸到的黃球個數比幾?為什么?
生:比5小。每人只有5次機會。
師:最多不會超過5。那么大家知道每人摸的白球個數嗎?
學生思考。指名學生匯報后。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1號摸了4次是黃球,肯定還有一次是白球。
師:你從黃球的個數推想到白球的個數,真了起。◣熒w表揚他)
師:從這張統計圖中,可以得到這么多結論。它的用處可真大。
[簡析]:這一環節中有三妙。一是學生依據親身編制的統計題材入手,找到了知識的“源”,是“有感而說”,其思路也就“源源不斷”。從非計算性的直接觀察,得出各類數據的多少到一步求和、求差,甚至出人意料地提出了多步求和、移多補少等問題。不難看出,學生說的話其實就是口頭編制應用題的“雛形”,學生是在動手活動,觀察圖表等物質和物質化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口頭編制應用題的早期孕伏訓練。這又使學生對數學問題所經歷的全部過程感到真實可信,具體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二是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從統計圖的“原始信息”中,不斷鼓勵學生盡量說與別人不同的問題,多角度地去進行“選擇”、“加工”信息,直至“發布”信息,訓練學生求異思考,發散思維。三是引導學生從黃球的個數推測到白球的個數,這樣一題妙用,打破學生思維的定勢,使學生進行逆向思維,體現了課堂的開放。
片斷三。
師:專門從事統計工作的人我們稱他為統計員。下面,我們也來當一回統計員,好嗎?師:剛才我們聽到的都是求合起來是幾個,誰還會說出不同的問題
在很輕柔的音樂聲中,出示一幅“小動物釣魚”圖,然后用語言來進行描述)星期天上午,太陽公公早早地起床了?,池塘邊來了幾位小客人。他們是誰呢?(學生齊答是小鴨、公雞、小山羊、梅花鹿)他們在干什么呢?原來在比賽釣魚!滴答、滴答,過了一些時候,比賽時間到了,每人釣的魚都放在這兒了。小朋友,他們每人釣魚的條數在2~6條之間。你估計他們各釣了幾魚?請你用學具代替小魚,作個統計,擺出統計圖。
學生開始操作,教師指名一人上黑板擺出統計圖。
師:大家從自己的統計圖中,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嗎?講給你的同桌聽。
同桌互相提問、交流。師巡視,參與學生的交流。
[簡析]: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認知過程和情意過程相統一的活動過程。此片斷中,輕柔的音樂,優美的畫面,將學生帶進了一個趣味性很濃的釣魚比賽的生活情境中,以情促知,創設了情知互動的愉悅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學生對小動物釣到幾條魚展開合理的想象、估計,推測后用學具擺出了統計圖,并提出問題,同桌交流,在實踐與探究中學會學習,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課堂不是單一化、模式化而是立體式、多層次的學習空間。教師提供學生充分思維的時空與主動探索、創新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合作、互動學習活動。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正像空氣對于健康一樣,自由時間對于學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時間是豐富學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條件。”此片斷從這一角度講,是為培育學生創造力而提供了必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