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10的組成”教學環節的處理
10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0~9各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小學生認數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本節課知識點多、容量大,面對厭靜好動的低齡兒童,我力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本課教學設計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讓學生通過數、擺、寫、比、分等實際操作認識10,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首先通過觀察主題圖初步感知10,再通過動手擺數量是10的學具,進一步增加對10的感性認識,最后,在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后從中抽象出數10,培養學生從形象到抽象的思維能力。10的組成是本節課的重點,我認為,學生既然已經有了拆分9、8、7等數的經驗基礎,10的組成又是最后一個數的拆分,同時也是拆分方法最多的一個數。那么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膚淺停留于過去的方法上,而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盡情的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和能力上有所提高和升華,提出更高的要求,培養孩子主動、有序、系統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對此環節是這樣設計的:同桌合作拆分10根小棒,一個分,一個記錄。比一比哪兩位同學最厲害,能找出所有的拆分方法。讓學生充分活動(動腦想怎么分?動手分,動嘴說,還要動筆寫,更要動腦想分法完全了沒有?),使全體學生都能充分思考。當學生拆分出了很多的方法很想匯報時,我又提出一個更高的要求:請你想辦法給你們組的各種分法排排隊,讓老師和同學們一聽都能記住。再給學生3分鐘的時間進行整理,最后進行匯報。學生就能從小到大或一對一對的方法進行匯報。以此來激發學生有序思考問題,達到提升思維能力的目的。重視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獲取知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愿我們的數學老師都能抓住教學中的種種契機,提供給學生更多更廣的發現、研究、探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