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教學的幾點思考
數學概念雖然抽象,但大多數概念,都有其客觀物質意義。所以在建立新概念時,應通過具體事物感知,形象思維,盡可能從實例引入。通過創設數學概念形成的問題情景,利用實例的直觀形象性,使學生對概念所描述的對象有豐富的感知,而后引導學生把感知精確化,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例如,在講集合與元素的概念時,首先提出 “在坐的全體同學就形成一個集合,而每一個同學就是這個集合的元素”,使學生對集合有一個初步的、明確的印象。然后繼續列舉一些學生所熟悉的實例,引導學生逐一分析哪些能形成數學意義上的集合,從而歸納出集合的特性,使學生對集合的概念有清晰的、明確的認識。這樣從實例出發,引導學生去發現,闡明概念的實際意義,嘗試給新概念下定義,學生能注意到它反映了什么實際東西,就不至于覺得概念是一個空洞的詞句,從而能比較主動地接受新知識,也就更容易在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得以同化與構建。二、揭示事物本質,理解概念
概念教學的關鍵還在于如何處理好 “文化繼承”與“意義建構”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在概念教學中,僅闡明概念的實際意義是不夠的,還應從事物的本質、事物的整體、事物的內在聯系出發,對概念進行全面分析,突出其主要性質,揭示其本質,唯其如此,才能使學生切實理解概念的內涵。例如,學生對函數概念的理解往往有缺陷,或是停留在一種樸素的階段,認為一個量變了,另一個量也跟著變,就有函數關系;或是只能背誦條文,形式地記憶,而不能抓住本質……對應法則。所以,在函數課的教學中,我先按傳統的運動變化觀點講明,并把主要字句“在某個范圍中取值”,“按照某種對應關系”,“都有唯一確定的值和它對應”著重強調,重點講解,引導學生從集合對應的觀點來認識函數,使學生認識到對應法則的重要性,抓住這一本質。
三、深入比較分析,強化概念
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指出: “甚至在數學里,發現真理的主要工具仍是歸納和類比。”通過歸納類比不僅使學生明確新概念的來源,而且能更好地理解新舊概念的聯系與區別。在教學中,我盡量注意通過列表對比、圖象對照等方法來區分各種概念的異同,找出共性和特性,從而提高認知結構的清晰度。例如,在講解指數函數的概念時,注意把指數函數與冪函數進行比較,找出不同概念中的相異之處,共同之點,使學生從中把握本質,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再如,在講雙曲線時,注意和橢圓進行比較,對比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特別是不同點,引導學生將新的概念轉化為已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概念,使知識產生正遷移。通過這樣類比教學和訓練,使學生對概念的認識有一個升華,從而有利于學生形成知識網絡和方法網絡。
四、巧妙設置錯誤,辨清概念
在講解概念,要認真思考學生中可能出現的理解困惑,通過精心設置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產生矛盾沖突,力求在對錯誤的反思中分清概念的本質,使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徹。例如,在講完圓的一般方程后,為了說明條件,可提出兩個問題:方程 x2+y2+4x-6y+18=0和方程x2+y2-2x+2y+2=0表示圓嗎?學生由形式立即說:是!然后我讓他們求圓心和半徑。學生求解后方明白:原來方程x2+y2+Dx+Ey+F=0并不都表示圓,那么什么情況下表示圓呢?至此學生對圓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的概念理解必將更加深刻。再如,“映射”是一個抽象程度較高的概念,教學中的困難是不言而喻的,可如果我們注意通過設置幾個易混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反面去討論,就能加深對定義中的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