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內蒙古草原
第九課 內蒙古草原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使學生們知道內蒙古草原是蒙古族世代居住的地方。
(2)使學生們了解一些有關草原牧民們的生活習慣。
(3)使同學們了解自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們生產和生活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
2、 情感態度目標:
對同學進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內蒙古草原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及新中國成立以來這里發生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
讓同學們理解內蒙古人民正從過去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向現代化牧業生產發展。
教育過程:
一、導入新課
哪位同學知道天山牧場的人們是怎樣放牧的嗎?(根據季節的不同在牧場中垂直放牧)
我國的內蒙古也是我國重要的畜牧基地。不過,這里的草場是廣闊無垠的大草原。今天我們就學習《內蒙古草原》這一課。
二、新課部分
1、現在,我們一起來領略這美麗的草原風光。(錄像)
2、這就是我們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它位于我國的什么位置呢?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內蒙古草原位于我國北部并與俄羅斯和蒙古相鄰。
3、內蒙古草原地勢平坦,一望無際,水草豐美,牛羊成群。我國的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這片大草原上。他們是怎樣在這片大草原上生產和生活的呢?我們將從"住、行、衣、食等方面向大家介紹。(小組合作,結合教材和資料)
蒙古族:住、行、衣、食
同學們說一說他們是怎樣適應大草原的自然環境的。
(住房是蒙古包,可以隨時遷移,適于游牧生活,以馬為主要的交通工具,適于草原上的行走,蒙古袍、蒙古靴--適于騎馬)(吃牛羊肉,喝奶茶、奶酒)
我們可以看出內蒙古牧民的住、行、衣、食都在適應當地自然環境,從這里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只有去適應自然才能不斷發展。
4、那么內蒙古草原現在發展的怎么樣了呢。(分組自學,匯報交流)
新中國成立后,內蒙古草原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已經放棄了那種"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住上了定居的房子。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這里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更是有了大的發展。目前,人們不僅過上了安定的定居生活,而且在合理利用草場,進行輪流放牧,合理利用牧草資源。別外,他們還進行了畜牧產品的深加工,鄂爾多斯品牌的服裝聞名全球。
5、導語:牧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內蒙古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我們來看一看這里有什么礦產資源,適合發展哪些工業。出示地圖:(煤、鐵、稀土等)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這里適合發展什么工業。(鋼鐵、電力、還有紡織等)
生介紹著名的草原明珠--白云鄂博
三、知識的記憶與應用
同學們從內蒙古人民的住、行、衣、食說一說他們是怎樣生活的。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現在這里人們生活的變化。
板書設計:
第九課 內蒙古草原
住:蒙古包——適于游牧生活 行:馬——適于草原上的行走
衣:蒙古袍 蒙古靴—適于騎馬 輪流放牧
食:牛羊肉 奶茶 奶酒
煤、鐵、稀土 鋼鐵、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