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國我的家 》教學設計與評析
【總評:】
如何幫助少年兒童在品德與生活的教學活動中,實現他們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關鍵是做到:新、勤、放。
一、新——教師要觀念新、活動設計新
在品德與生活的教學中,無論是思想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還是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都依賴于教師活動的設計,教師的思想、觀念直接影響學生。觀念新就能夠按照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教育規律設計活動,促進他們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教材本身就突出了生活性、活動性。這樣根據地區的生活實際靈活地使用教材,設計新的活動就成為兒童主動參與與體驗活動獲得成功的先決條件。如“我的祖國我的家”,結合安陽“一申四創”工作的開展,讓學生參加“爭當安陽一日小導游”活動,安陽是國家級旅游城市,名勝古跡繁多,學生在收集整理、介紹過程中體驗,這樣貼近兒童生活,符合本地實際,潛移默化的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勤——教師要勤動腦、勤收集、勤體驗、勤積累
本教材具有開放性,設計內容廣而無定法,且無統一標準可施。教師必須勤動腦,設計新的活動內容,挖掘體驗活動素材、勤收集,在生活中勤學常問,多總結,多收集、形式形成個人素材庫;勤體驗,在活動設計過程中要勤體驗,以達到了解兒童年齡層次體驗的目標,設計合理的活動;勤積累,活動的內容是綜合性的,涉及到社會、自然、人等方方面面,這就需要勤積累,達到知識廣、活動范圍廣,從而拓寬活動范圍。
三、放——在活動過程中要放開、放手、放心
在活動過程中,放開——教師是兒童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而不是主宰者,不能包辦代替兒童的活動。放手——在活動中創設輕松環境,使兒童大膽做事,盡情體驗,感受到自己是體驗的主體,努力尋求成功的體驗。放心——我們選擇的活動貼近生活,易操作,符合兒童年齡特征,讓兒童自己獨立完成體驗,從中體驗成功喜悅,增強下次活動的信心。如“我的祖國我的家”教學收集過程中就是讓學生收集家長或自己的照片、錄像資料或課文中的內容,易操作,但要努力,所以能放開、放手、放心。
當然,教師在“放”中要及時發揮“導”的作用,對隊員解決不了的或有疑問的,要及時指導解決。比如學生介紹了祖國和家鄉的名勝之后心情很激動,這時引導他們夸夸祖國和家鄉,思想感情得到了渲泄和升華。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只要遵循教育規律,做到新、勤、放,一定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