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居家生活講節約》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預設
創設活動:過三關
①、想一想:
小明買了一輛30多塊錢的四驅車玩,后來為了參加區里的比賽,又花了100多元來改裝
四驅車。對于小明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呢?
②、做一做:
放暑假了,爸爸、媽媽要上班。媽媽每天給小紅5元錢吃早餐,如果你是小紅,你會買什么東西呢?
③、玩一玩:
啄木鳥捉浪費蟲
學生匯報: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節約?
1、小組討論:當一個勤儉節約的小當家,從以上幾方面中選一方面進行討論,想出節約的金點子。(也可以演一演、做一做)
2、小組多種形式匯報。
(1)漫畫展示
(2)動手實踐
(3)圖片展示
(4)實物展示
……
3、匯報過程中進行師生、生生之間的評價。
學生活動預設
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
1、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2、學生匯報。
1、學生按“老鷹捉小雞”的游戲規則來玩。
2、被捉的同學講一講自己最容易犯的浪費行為,以后打算怎么做。
讓學生知道在生活中可以從多方面進行節約,對節約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與實踐,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參與合作精神。
學生在討論的匯報中懂得:只要我們做有心人,日常生活中做到勤儉節約并不難。
新課程評價要求改變原有的評價主體單一的局面,重視兒童的互評,這個環節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體現民主意識,實現了師生之間的互動。通過評價也進一步深化勤儉節約的理解。
設計意圖
用學生身邊似是而非的話題,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提高對節約的思辨能力,知道要根據自己家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節約。
一方面通過若干圖來展現學生怎樣用5元錢買早餐,讓學生在選擇中來體現自己的理財觀,從而學會了初步的理財。另一方面也向學生滲透理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做到合理。
提供可操作的、切合主題的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尋找身上的浪費行為,進一步扣緊自己的實際,再通過評價的方式,增進學生間的交流,也提高了節約主題的深度。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六、拓展延伸,強化節約的行為
為學生設計一個可操作的表格,課后開展“爭當勤儉小當家”的活動。
課后開展“爭當勤儉小當家”的活動,通過自評、互評、家長評,做到每天爭星、每周爭章。
每一節課都不是孤立的、割裂開來的,而是一個整體,應不限于課堂或某一方面,而是輻射到學校、家庭、社會的方方面面,設計合理、可操作的表格,發到學生的手中,既有學生自己的評價,又有同學間的互評,還有家長的督促,這項活動使學生在生活中持之以恒,用行動來達到節約的目的,使活動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