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第一單元我上學了單元分析
《我上學了》單元分析
單元目標
情感與態度:適應并喜歡學校生活,喜歡和老師、同學交往。
行為與習慣:學習遵守學校生活的規則與紀律。
知識與技能:熟悉學校環境,能嘗試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一些問題。初步認識學校生活的規則與紀律。
過程與方法: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能用游戲、觀察、詢問等方法掌握與老師、同學交往的知識技能,養成遵守學校規則與紀律的良好行為習慣,深化喜歡學校、同學和老師的情感。
設計構想
兒童剛入小學,對學校這個陌生的環境,對小學生這樣陌生的角色既充滿新鮮與好奇,也不免有一些擔憂、不安甚至惶恐。如何使他們盡快適應新的環境,情緒穩定、心情愉快地學習,一直是老師們努力探索的內容。設計“我上學了”這一單元,旨在配合小學的入學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小學生的角色轉換,使其學會愉快地與老師和同學交往,并學會遵守學校的規則與紀律。
“我上學了”是本套教材的起始單元,包括四個主題:(1)我背上了新書包;(2)校園鈴聲;(3)新朋友 新伙伴;(4)平安回家。本單元的學習活動從學生“我”的視角出發,以與其密切相關的小書包、校園環境、新老師、新朋友、校園鈴聲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感覺到自己所處的環境、所接觸到的人員已經發生了變化,感受到每天當自己背上書包走進學校時,自己長大了,已經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小學生了,將學到許多本領和知識,還能結識許多新老師、新同學,這是令人愉快的事!這與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中,涉及認識學校的要求——“利用簡單的圖形畫出學校及周邊區域的平面圖和路線圖。知道學校的組織機構,了解學校的發展變化,增強對學校的親切感,尊敬老師及學校工作人員的勞動”,雖然它們都涉及到學校的生活,但是側重點不同,選擇的切入點不同,提出的學習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主題活動指引
主題一“我背上了新書包”,引導學生體會成為小學生角色的變化,能與同學分享成長與變化帶來的喜悅,并表現對小學生生活的美好憧憬,感受上學的喜悅心情。熟悉校園環境,嘗試了解學校設施與自己學習生活的關系。
1.憶一憶:從開學第一天家長的叮嚀、校門口迎接新生的場面和學生充滿期待的心情等方面,積極引導學生消除緊張、焦慮的情緒。
2.比一比:可讓學生將教室、課桌、座位、學習用品等與學前作比較,啟發學生發現自己所處環境發生的變化,從新書和課程表,引導學生做好學習各門功課的思想準備。
3.說一說:學生親歷了開學過程,一定有許多想法和愿望,教師應給予學生發表感受的機會,表達對小學生生活的美好向往,感受上學的喜悅心情。
4.采用“校園探秘”的形式,教師帶領或幾個“小分隊”分路“探秘”,讓學生熟悉自己的校園環境,增進對學校的親近感。并通過采訪有關人員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學校設施、設備及其功能。探秘后可以通過說說、畫畫最喜愛的地方,增進學生對校園的了解,通過連線的方式知道利用設施解決校園生活中的問題。
主題二“校園鈴聲”,以學校鈴聲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懂得校園鈴聲的意義,學習遵守學校生活的規則與紀律。
1.聽一聽,看一看,議一議,做一做:一年級新生對鈴聲的反應不太敏感,教學時,可讓學生聽鈴聲,看校園中其他同學的舉動,并討論:預備鈴響時,我們該做什么?為什么?上課鈴響時該怎樣做?為什么?下課鈴響時該怎么做?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