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我的家》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被父母無微不至地關愛著,而孩子卻對家庭、父母缺少一定的感受與思考。本課通過說說我的家,旨在引導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人,增進與家人的感情。
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一年級的孩子只有對教學內容及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之中,這節課就來源于學生的生活,來源于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人,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培養學生愛家的情感和對家的歸屬感。教學難點是:通過了解自己的家人,能在此基礎上主動關心、體貼家人。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備課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備課時要有一定的預設。學生由于年齡偏小,在介紹自己的家庭情況會說不清家人的名字、家庭住址,那么在課前預設時要讓學生回家詢問清楚,這樣來保證課堂交流的質量。同時,學生在剛剛步入小學階段,在有條理的表達自己上很欠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然后學會表達和評價的能力。
設計思路
1.健康、快樂的生活是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有一個幸福溫暖的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保證。在《說說我的家》這一課中設計了“誰最有禮貌”、“介紹全家福”的活動環節中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人,激發對家的自豪感和幸福感,通過交流學習來體驗。
2.學會關心家長,懂得感恩是兒童生活的主調。在“家中故事齊分享”、“真情對白”活動環節中,從具體細小的是事情中懂得不僅要接受家人的愛,更要懂得付出自己愛,用心去了解、關心、體貼家人。
3.口語交際是兒童必備能力,每一個活動環節中都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家和家人,激發對家的幸福感,主動關心體貼家人。
行為與習慣:在初步了解家庭的基本構成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系同時,能有條理的介紹自己的家庭。
知識與技能:了解并介紹家庭主要成員的工作、愛好、習慣,熱愛、關心家人。
過程與方法:通過不同的方面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家和家人,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介紹家庭情況的條理性。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家和家人,從而激發學生對家的自豪感與幸福感。
教學難點
通過了解自己的家人,能在此基礎上主動關心、體貼家人。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師準備一些輕松、和諧、溫馨的關于親子交流的音樂,如《世上只有媽媽好》、《讓愛住我家》、《可愛的家庭》等,以作課堂活動的背景音樂。
學生準備:學生準備一張全家福。
課時安排
1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34-p35頁內容,話題為“說說我的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誰最有禮貌
1.我們都自己的家,你喜歡你的家嗎?今天一起來說說自己的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