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下 吃穿住話古今(一)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 追根尋源
第一課 吃穿住話古今(一)
從食物話古今
教學內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 《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追根尋源第一課《吃穿住話古今(一)》
教材簡介:本課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第二單元的第1課,本課有四個子話題,分別為走進遠古時代、告別茹毛飲血的生活、古人的歌謠、中華食文化。
設計理念:
在課堂教學設計上,我在依據教材文本的基礎上,給予學生一些示范性的知識點事信息資料,給學生留出了探究了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學習探究歷史的各種方法。教學內容上從遠古人類的茹毛飲血的生活出發,透過歷史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積淀,引導學生探究歷史,探究我們生活中許多事物的來龍去脈,同時體驗和感悟我們祖先的智慧和創造。在盡可能地通過建立現實和歷史的結合點,讓學生拉近現實和歷史距離的同時,我們也通過中外比較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較與聯系中認識到我們的食文化特色,從而進一步產生對文明古國的認同。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遠古時代人們生活狀況的了解,感受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艱辛與漫長,知道我國歷史的源遠流長。
2.從食的角度,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尤其是農業發展及其全世界的影響。體會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勞動人民的智慧。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及難點 :
1.人類從發展到現在,在飲食方面的進步。
2.中國對世界做出的貢獻,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3.從種植、養殖的發展到現代農業的發展,學會用比較發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體會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歷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學習
1. 看圖片,說出圖中農作物的名稱
2. 它們對人類有什么作用呢?
3. 揭題,板書導入學習內容。
活動一:食物的起源與人類文明的開始
1、 觀察圖片,說說圖中的人物在做什么?
2、 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地球上就已經有了人類生存的跡象。人類的歷史,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而在遠古時代,人類一直處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那他們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樣的?現在就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收集到的資料,我們現在就來共同交流。
3、 出示交流提示
請同學們從這三個方面談談遠古時代人們的飲食生活
(1) 遠古人類獲取食物的方法?他們如何使用工具?
(2) 遠古人類在飲食習慣上有現在人有什么不同?
(3) 遠古人類如何發現和使用火?火對人類有什么貢獻?
4、 小組交流,整理各成位收集來的資料。
5、 小組派一名代表匯報小組交流成果。
活動二:食物的發展與人類文明的進步
1、 出示書中的農諺
2、 學生出示查找到的農諺資料,共同交流。
3、 小組長指派兩名同二至三名同學匯報交流。
4、 誦讀二十四節氣歌。
5、 分享有關節氣的資料。
6、 我們現在處在什么節氣?這個節氣前,節氣后有什么變化嗎?
活動三:食物的變化與社會的發展
1、 隨著季節的變化,我們的飲食也在發生著變化。不同的季節,我們的飲食也不同------- 拗九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