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青藏高原
第七課 青藏高原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青藏高原的高寒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青藏高原這樣的特有的農作物和牲畜。
(2)讓學生們了解青藏高原是我國藏族同胞聚居的地區。
(3)讓學生知道青藏高原是我國一個山河壯麗、資源豐富的地區,知道青海省的柴達木盆地"聚寶盆"之稱及其主要的物產。
2、情感態度:
使學生初步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青藏高原上交通面貌的巨大變化。
教學重點:
青藏高原"地高天寒"的自然環境及藏族人民的生活情況及新中國成立后那里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柴達木盆地豐富的礦產資源。
教學難點:
西藏人民對于當地環境的適應及當地交通的發展是本課的難點。
教育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中國地形圖》。
問:同學們說一說這里是我國的什么地區?(這里是我國的青藏高原)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的情況。
二、新授部分
1、 出示圖片
同學們說一說藏族同胞的服飾有什么特點?(他們穿的藏袍要脫掉一只袖子;有時候,他們還要把長袍的上半身脫掉。)為什么他們會這樣呢?
現在,大家根據青藏高原的地形特點設想一下這里會是怎樣的?(青藏高原地勢高,天氣寒冷。)這里冬季嚴寒,夏季涼爽。
2、為了適應這里的自然環境,藏族所種植的農作物也和其它地區有很大的不同。
大家想一想青稞最大的特點應該是什么呢?(青稞的主要特征是耐寒)
藏族人民主要吃些什么?
藏族同胞為什么喜歡吃這么我富含脂肪和油脂的食物呢?要結合這里的氣候特征。(為了適應這里寒冷的氣候。)
同學們現在自己閱讀課本第四十五頁(讀一讀),領略一下藏族同胞的生活習俗。同學讀完后,要說一說自己的收獲。
3、出示牦牛圖
同學們說一說你印象中的牦牛。
另外,這里還有耐寒的藏山羊和藏綿羊。它們與牦牛是高寒牧區的三大牲畜。
過去,青藏高原上牦牛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這里的交通也很不發達。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在青藏高原上修建了鐵路和公路使這里的交通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大家了解一下這里現在的交通情況。
3、 出示交通圖
新中國成立后,這里的交通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有公路和鐵路,還有飛往拉薩的民航。
4、現在,我們通過多媒體來了解青藏高原上兩個別具特色的地方:日光城拉薩和聚寶盆柴達木盆地。
我們看到了拉薩市已具有現代化都市的氣派。而布達拉宮則是拉薩著名的古跡。
小組了解被稱為"聚盆寶"的柴達木盆地都有些什么寶貝。同學們說一說這里有什么寶貴的礦物呢?
特別是這里就是一個鹽的世界,我國最大的鉀肥廠就在柴達木盆地。
三、知識的記憶與應用
同學們想一想,你對青藏高原的哪些知識感興趣呢?可以分小組說一說。
板書設計:
第七課 青藏高原
地高天寒 冬嚴寒 夏涼爽
青稞——糌粑
高原之舟——牦牛 西藏交通大發展
日光城——拉薩——布達拉宮
聚寶盆柴達木——煤炭、石油、鹽等——聚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