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思品同學之間(通用2篇)
三年級思品同學之間 篇1
同學之間
教學目標:
1.懂得同學、朋友之間要建立真正的友誼,感受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體驗親密友誼帶來的快樂。
2.學會與同學正確相處,懂得以誠相待的道理。
3.能夠處理同學之間的簡單矛盾,學會彼此諒解。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1.收集名人小時候與小伙伴相處的故事,以及與人相處的名言集錦。
2.到圖書館、上網查找關于與人相處方式的資料。
3.與父母交流自己和同學之間的困惑,請他們給予幫助。
教師準備
1.了解學生與同伴相處的煩惱。
2.學生秋游活動中的錄像片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體驗同學之間友好相處的樂趣。
2.了解同學之間友好相處的行為和方式。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發情感需要,引出主題
教師播放師生同去秋游綠林寨時的錄像,引導學生看一看、說一說與同學一起秋游的樂趣在哪里。(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可以看美景、吃好東西、可以不做作業、可以與同學做游戲、與同學拍照片……)
師:你與同學之間一起游玩,有沒有感動人的事?
(有的學生說書包背不動,有同學幫他背;有的學生說自己走路不小心,滑倒了,好多同學爭著攙扶她……)
師:在游玩中有沒有與同學鬧過別扭,為了什么事情鬧別扭的?
(學生猶豫了一下,在老師的鼓勵下,有人說登山時有人打了她一下;有人說別人不肯跟她一起拍照片;有人說有的同學借水喝,把水喝光了……)
師:這些別扭使愉快的秋游有些掃興,看來友好相處很重要。
二、真情流露,體驗友好相處帶來的快樂
1.欣賞照片。
師:有沒有與同學在學習活動或游玩時拍下的照片?快拿出來,在小組內欣賞,請你給小組同學做個介紹。
(學生紛紛拿出照片,在小組內給大家欣賞,做介紹。人人臉上露出甜蜜的微笑,感受到友好相處的樂趣。)
2.召開故事會。
師: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小伙伴,伙伴之間一定曾經發生過很多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召開一個故事會,大家來講述小伙伴之間的故事。不過,今天的故事會有個特殊要求,每位同學不僅要講一個故事,最后還要說明,為什么這個故事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該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體驗美好友誼帶來的快樂。
(1)先聽教師講一個自己小時候與小伙伴之間令人難忘的故事。
(2)學生小組內輪流講。
(學生講起小伙伴之間的故事滔滔不絕。他們有的說起自己與小伙伴一起做游戲時發生的有趣故事;有的說起生病時同學探望的事;有的回憶起過生日時,好多小伙伴共同慶祝的美好時光……)
(3)推薦代表上講臺講故事。
三、引導學生樹立互相尊重和愿意與同學相處的意識
師:剛才每位同學都回憶了自己與伙伴之間令人難忘的事,老師都被有的故事感動了,真想加入到你們的行列中,你們歡迎嗎?(學生表示歡迎)
師:同學們,你們歡迎班里所有的同學都與你交朋友嗎?
(學生有的表示愿意;有的不太愿意,覺得有的同學表現不好,把自己的東西弄壞了;有的同學說想和別人交朋友,可是怕別人不愿意。)
師:咱們班誰的朋友最多?朋友多好不好?為什么?
(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好!”因為朋友多辦法多;朋友多,在一起玩有意思;沒有朋友太孤單。)
師:(教師總結)俗話說 “一個好漢三個幫”,朋友多了,多快樂。只要你與小伙伴友好相處,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多。
四、課外作業
1.搜集與小伙伴相處中的煩惱,這些煩惱自己解決了多少?沒有解決的矛盾打算怎么辦?
2.學生歸納學習方法。
可以去問父母、爺爺、奶奶,可以去圖書館摘抄,可以去網上查一查,可以與同學一起商量。教師根據學生的意見進行小結,讓他們選擇學習方法收集答案,提醒他們及時做好記錄、歸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懂得同學之間相處應當以誠相待的道理。
2.學會如何友好相處和怎樣處理矛盾。
教學過程:
一、課外調查
課外鼓勵學生通過詢問家長、老師和小伙伴,瀏覽網絡、翻閱圖書等方式尋求恰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主動探求的過程,就是幫助他們克服與人交往的心理障礙、主動與人交往的過程。這一過程既增強了學生與他人交往的信心,鍛煉了交往能力,同時又可以幫助他們學會歸納、整理、掌握材料。
二、傾訴煩惱,交流解決方法
1.說出你的煩惱,大家一起想辦法。
師:同學之間相處,有時會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與同學鬧別扭時都很煩惱。我們一起通過課余時間,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你有好的方法嗎?
(學生紛紛舉手,都想說一說。)
師:看來你們真的找到好的方法了。這樣吧,你們先說有什么別扭的事,再將自己最好的辦法在小組里向同學進行介紹,請他們進行評議,你的方法是否可行。
(學生分成四人小組,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到學生中間觀察指導,適時給予幫助。)
2.真情對對碰。
師:(教師引導學生)你們交流的辦法能解決實際問題嗎,大家在全班范圍里交流一下。
(各個小組內選擇一個最具代表性、解決方法最好的案例與大家交流。有的小組采用表演的形式,如兩人搶著喝飲水機里的水,結果把水潑了滿地,也弄濕了衣服,兩人應該互相謙讓;有的小組擺事實講解方法,如××同學借書給我看,可是我把書弄破了幾頁。借書給我看的同學很生氣,不理我,我應該主動向她賠禮道歉,請求她原諒,也告訴大家,提醒自己,要愛護別人的東西……學生之間雖然矛盾多、別扭多,但在自我解決、自我剖析的過程中他們明白了,與人相處不能只想自己,要想到別人;與人相處要以誠相待,學會諒解;與人相處不能欺負人,要尊重別人……)
師:現在你想對那些與你鬧過矛盾的同學說些什么嗎?請你去跟他說一說你的心里話。
(學生自由活動,自主解決與同學相處時的問題。既可以檢驗他們想到的方法是否可行,又可以鍛煉和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學會彼此諒解。)
3.教師講一講名人高士其小時候的故事――《我不認識你》。
故事梗概:高士其小時候是個學習非常認真的孩子。有一天上課時,他正在專心地聽老師講課,同桌拿出一個折好的青蛙給他看。高士其像沒看見一樣,仍然專心聽講。下課了,他的同桌很生氣,責怪高士其為什么不理他,高士其說:“上課時,我不認識你。下課時,咱們還是好朋友。”
(讓學生說一說聽了故事后,與小伙伴之間應該如何相處。學生得出結論:下課時,可以一同玩耍,上課時不能影響學習。)
4.師生交流名人關于交友的名言。
例如:人的生活離不開友誼,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是不容易的。友誼需要用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諒解去護理。 ――馬克思
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有權受人尊敬。 ――蘇霍姆林斯基
無論誰,只要說一句謊話,他就失去了純潔的心。 ――貝多芬
(學生拿出自己課前搜集到的名言,向全班同學推薦,并說出自己讀后的感受。)
三、付諸行動,考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設置問題情境。
××同學很調皮,特別愛欺負人。有一次,他無緣無故地打了你……請問:你該怎么辦呢?
出示答案僅供參考:(1)告訴老師;(2)告訴家長;(3)以牙還牙,跟他對打;(4)打不起,躲得起。
師:以上答案你選哪一個?為什么?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2.小組討論:應該怎么辦。
3.學生交流想法。
生:第三種方法不行,不能與他對打,與他對打,就跟他一起犯錯誤了。
生:第二種方法還可以,讓老師找他,或者讓家長嚇唬嚇唬他。
生:第四種方法也不行,你老躲他,他會以為你膽小,下次還會欺負你。
師:現在,這件事老師和家長都不幫你們解決,請你們自己解決。
4.小組再討論,出主意,想辦法。
生:我要與他先講道理,你打我,我并不怕你。你的行為不像一個小學生。你要對得起胸前的紅領巾。以誠相待,相信他會改正。
生:我會動員小組同學一起跟他講打人犯法的道理。
生:開一次團結友愛、與人友好相處的班會,讓大家來教育他。
(教師此時重點“扮演”好指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不急于肯定、否定,讓學生自己思考,找到他們認為合適的方法,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體性。)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
2.體驗同學之間的親密友誼帶來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小競賽導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我們先來搞一個小競賽,比一比誰對班里同學最熟悉。誰在一分鐘內所說的班上同學的姓名最多,誰就獲勝。(學生爭先恐后)
二、開展游戲活動,加深了解
1.做“請你猜猜他是誰”的游戲。
讓學生填寫“我的好伙伴”的表格。待學生填好后,教師指定一名學生宣讀自己的表格,其他學生猜猜他寫的是誰。(學生對自己的同學太熟悉了,都能一下子猜出是誰。)
師:老師也想參加你們的游戲,請你們猜猜我說的這個人是班上哪位學生。
師:這是一個缺點很多的孩子。(學生一下子猜出是調皮大王×同學。)
師: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不足,只要改正缺點,就是好學生。不要因為同學有缺點就疏遠他,要學會幫助有缺點的同學改正錯誤。你們會幫助他嗎?
(學生表示會,有的學生說我愿意與交朋友,幫他改正缺點。特別激動,坐得筆直。)
三、實話實說,吐露心聲
師:班上有這么多同學,你最想對哪位同學說說心里話。你可以對他提希望、表達祝福,也可以指出他的不足,鼓勵他改正;也請他說一說聽了這些話的想法。
(學生互吐心聲,場面親切、感人。)
師:你想為班上的哪位同學做些什么?(有的學生想為學習困難的同學補課;有的想要幫助班上家境困難的同學;有的學生想送一本書給××同學讀,讓親密的友誼伴他成長,讓友誼永存。)
師:請制作一張心語卡送給他吧。
讓學生把心語卡珍藏在自己的成長資料袋中。
三年級思品同學之間 篇2
同學之間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理解、體諒他人的社會認知能力和情感傾向,體驗同學間友好相處的美好與幸福。
2.行為與習慣:能夠體諒他人,設身處地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逐步養成社會認知能力的良好習慣。
3.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懂得班級中的同學關系的正確處理是其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基礎之一。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助。增強其體諒、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4.過程與方法:采用講故事、表演、設置問題情景、小組交流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情境體驗,通過回憶自己的感受和移情,自覺產生同情心理,從而主動行出應該為他人著想,尊重、信任他人,善待他人的結論。
教學重點:使學生明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幫助他人給自己及他人帶來的愉快體驗。
教學難點:能夠感覺、理解、想象他人在一種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
1.制作與本課有關的課件。
2.學生表演
3.《一把斧子的故事》
4.小黑板
5.《愛的奉獻》磁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學習內容
1.課件展示情境圖一。出示《一把斧子的故事》的情境畫現。
2.老師當講解員。一天,兩個朋友在一起趕路,他們在森林里的林陰小道上有說有笑地走著。突然,他們中的一個人發現草叢里有一樣東西,映著射進的陽光,閃著奪目的光芒。便好奇地走過去,彎下腰,發現了一把嶄新的斧頭。“瞧,我撿到了什么?”他舉起斧頭,高興地嚷道。“好啊,我們要有一把新斧頭啦!”他的同伴也高興得叫了起來。“不要說‘我們’,要說‘你’。”撿斧頭的人滿臉不高興地糾正道。他的同伴立刻感到渾身很不自在。兩個朋友繼續上路,但再也不像剛才那樣有說有笑的了。不一會兒,丟失斧頭的人從后面追趕上來。這時,那個手拿斧頭的人嘆了一口氣,說道:“看來,我們要遇到麻煩啦!”他的同伴聽了,用十分生硬的語氣回答說:“別說‘我們’,要說‘我’遇到麻煩啦!因為當你撿到斧頭的時候,你并沒有說斧頭是我們一起撿到了。”
3.學生表演《放學路上》
(1)愿意表演的請上臺。
(2)要求:在放學的路上,突然有一個學生大喊肚子痛,于是痛倒在地,看到這情景,你該怎么辦?
(3)即興表演。
生a:背起生病的同學向前跑。
生b:挎起他們的書包,一邊跑一邊安慰:“別怕,我們送你去醫院。”
4.師揭題。
同學們,你們之間是不是經常遇到類似的事情,同學之間該怎樣相處呢?板書課題:同學之間(大聲讀課題)
二、美好回憶。
1.師:升入三年級了,同學們已經在班級里一起度了兩年的美好時光。你能不能給大家講一兩件印象深刻的同學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事情?如果不愿意說出同學間的事,你可以下來,請其他同學代讀。
2.說一說
生c:有一天下大雨,放學后家長們陸陸續續,媽媽帶著兩把傘來接我,只有玲玲沒有人接,我看見她哭了,就把傘借給了她,這時,媽媽看看我笑了。
生d:昨天,軍軍的腳扭傷了,我主動替他打好飯菜,送到他手中。
生e:有一道數學題我不會做,李苗耐心跟我講解,只到我弄懂為止。
3.寫一寫。(不愿意說的可以寫出來,請別人代讀)
生f:張幼是我的好朋友,他個子小,被陳剛欺負了,我知道后就把陳剛教訓了一頓。
生g:前幾天期中考試,我有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幸虧我的同桌給我抄,結果我得了100分,老師表揚了我,我心里樂滋滋的。
4.評一評,議一議。
5.老師進行正確引導。
同學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真正的好朋友正確理解,體諒對方,然而幫別人打架,考試作弊都是違反《小學生規則》的行為,我們應該勸阻,幫助朋友改正缺點,共同進步。
三、設身處地。
師:與同學相處中也經常發生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你會怎么想?
1.出示課件,展示情境圖二:王楠楠和胡可。
(1)引導學生體驗他人的心情。你能想象得到楠楠當時的心情嗎?你幫助過別人嗎?還記得當時的感受嗎?
(2)小組交流。
(3)推選說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生h:當楠楠手足無措,非常著急時,我知道了也會向胡可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因為當我幫助了別人時,我感到很快樂。
2.出示課件,展示情境圖三:元旦文藝晚會。
(1)提問:你知道尹瑜是怎樣說服她的小組同學的嗎?你能體會到朱靈當時的感受嗎?
(2)分組討論。
(3)交流。
生i:如果我是尹瑜,我就會對我小組的同學說:“朱有點陶氣,但我們每個人都有某些方面的缺點。被人排斥是很苦惱的。如果我們能接納她,幫助她,她會感到溫暖,成績會有進步的。邀請失靈參加我們的小組吧!”
生j:不要因為他人有某些方面的缺點就排斥他,能接納和寬容他人是快樂的。
3.出示課件,展示情境圖三:喬典受委屈。
(1)提問:你被人冤枉過嗎?當時的心情如何?你能為喬典出主意,幫他解除煩惱嗎?
(2)分組交流。
生k:喬典,我相信你。你被人懷疑、冤枉會感到很委屈,但你可以跟你的同學解釋,你的鋼筆灌什么顏色的墨水,有什么特征等。
(3)小結:對別人的無端懷疑是對人的一種侮辱,會對人家造成傷害的,同學相處要相互信任。
4.出示課件,展示情境圖四:沒媽媽的孩子。
(1)提問:如果你是王輝,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2)體會發言。
生l:假如我沒有媽媽,本來就很痛苦,聽到別人的議論,我會更加傷心、難受。
生m:沒媽媽的孩子更需要別人的關心、愛護。
5.出示課件,展示情境圖五:肥豬
(1)提問:你能體會周青的感受嗎?
(2)找比較胖的同學談感受。
生n:我這么胖很難為情,平時又沒有別人動作敏捷,聽到他“肥豬”的喊聲,我覺得受到侮辱,沒有尊嚴。
(3)議一議,小結:不能給同學起侮辱性的綽號。
6.小辯論。
(1)提問:如果你們班里也有這種情況,你會去勸阻嗎?
(2)分甲、乙兩組,不會勸阻的為甲方,會勸阻的為乙方,說出理由。
(3)辯論賽。
甲方:
①這不關我的事。
②他們人多,我無法阻止。
③我不喜歡他。
乙方:
①要尊重、理解、相信他人。
②不能侮辱別人,給同學起外號是不道德的。
③同學之間要平等相處,互相幫助。
(4)老師適時進行正確指導。
四、送他一縷陽光
1.師:假如你的同學有這樣一些內心的陰影,你能不能做個“陽光使者”,送給他一縷陽光,幫他驅散心中的陰影,打開心扉?
2.選出“陽光使者”,戴上頭飾。
3.出示課件,展示情境圖六:蔣方和孫晉。
(1)體驗交流
(2)嫉妒是一種不好的心理,同學間應該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4.出示課件,展示情境圖七:張彩的衣服
(1)評價交流。
(2)同學交往不能比家庭條件,不管家庭條件怎么樣,大家都是平等的同學。
5.出示課件,展示情境圖八:錢祺受罪。
(1)誰愿意的可以上臺來演示,親身體驗。
(2)談感受。
生c:要尊重和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而不能嘲笑和孤立他。錢祺,我來幫助你吧!
6.小結:謝謝你!你們都是好樣的,能在別人困難時伸出友誼之手,送他一縷陽光,同學之間的友好相處是多么的美好與幸福啊!
五、黃金法則
1.在上面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總結。
幾乎所有的民族都有一個共同的信條: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引導學生理解上句話的道理。
就是說: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也應該怎樣對待別人。人們把它稱為“黃金法則”。
3.你們愿意遵守“黃金法則”嗎?
4.練習。出示小黑板。
(1)填一填下面的空格,只要主題是積極向上的,就可以:
你想要別人關心你,別人也想要你( )他。
你希望別人尊重你,別人也想要你( )他。
( ),( ) 。
( ),( ) 。
( ),( )。
(2)你能用親身經歷加以說明嗎?
六、拓展
1.學習高爾基的格言,高爾基的話是對個人體驗的一種提煉和提升。
2.引導學生懂得:別人需要你是一種很美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