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思品同學之間
同學之間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tài)度: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理解、體諒他人的社會認知能力和情感傾向,體驗同學間友好相處的美好與幸福。
2.行為與習慣:能夠體諒他人,設身處地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逐步養(yǎng)成社會認知能力的良好習慣。
3.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懂得班級中的同學關系的正確處理是其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的基礎之一。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助。增強其體諒、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4.過程與方法:采用講故事、表演、設置問題情景、小組交流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情境體驗,通過回憶自己的感受和移情,自覺產生同情心理,從而主動行出應該為他人著想,尊重、信任他人,善待他人的結論。
教學重點:使學生明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幫助他人給自己及他人帶來的愉快體驗。
教學難點:能夠感覺、理解、想象他人在一種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
1.制作與本課有關的課件。
2.學生表演
3.《一把斧子的故事》
4.小黑板
5.《愛的奉獻》磁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學習內容
1.課件展示情境圖一。出示《一把斧子的故事》的情境畫現。
2.老師當講解員。一天,兩個朋友在一起趕路,他們在森林里的林陰小道上有說有笑地走著。突然,他們中的一個人發(fā)現草叢里有一樣東西,映著射進的陽光,閃著奪目的光芒。便好奇地走過去,彎下腰,發(fā)現了一把嶄新的斧頭。“瞧,我撿到了什么?”他舉起斧頭,高興地嚷道。“好啊,我們要有一把新斧頭啦!”他的同伴也高興得叫了起來。“不要說‘我們’,要說‘你’。”撿斧頭的人滿臉不高興地糾正道。他的同伴立刻感到渾身很不自在。兩個朋友繼續(xù)上路,但再也不像剛才那樣有說有笑的了。不一會兒,丟失斧頭的人從后面追趕上來。這時,那個手拿斧頭的人嘆了一口氣,說道:“看來,我們要遇到麻煩啦!”他的同伴聽了,用十分生硬的語氣回答說:“別說‘我們’,要說‘我’遇到麻煩啦!因為當你撿到斧頭的時候,你并沒有說斧頭是我們一起撿到了。”
3.學生表演《放學路上》
(1)愿意表演的請上臺。
(2)要求:在放學的路上,突然有一個學生大喊肚子痛,于是痛倒在地,看到這情景,你該怎么辦?
(3)即興表演。
生a:背起生病的同學向前跑。
生b:挎起他們的書包,一邊跑一邊安慰:“別怕,我們送你去醫(yī)院。”
4.師揭題。
同學們,你們之間是不是經常遇到類似的事情,同學之間該怎樣相處呢?板書課題:同學之間(大聲讀課題)
二、美好回憶。
1.師:升入三年級了,同學們已經在班級里一起度了兩年的美好時光。你能不能給大家講一兩件印象深刻的同學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事情?如果不愿意說出同學間的事,你可以下來,請其他同學代讀。
2.說一說
生c:有一天下大雨,放學后家長們陸陸續(xù)續(xù),媽媽帶著兩把傘來接我,只有玲玲沒有人接,我看見她哭了,就把傘借給了她,這時,媽媽看看我笑了。
生d:昨天,軍軍的腳扭傷了,我主動替他打好飯菜,送到他手中。
生e:有一道數學題我不會做,李苗耐心跟我講解,只到我弄懂為止。
3.寫一寫。(不愿意說的可以寫出來,請別人代讀)
生f:張幼是我的好朋友,他個子小,被陳剛欺負了,我知道后就把陳剛教訓了一頓。
生g:前幾天期中考試,我有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幸虧我的同桌給我抄,結果我得了100分,老師表揚了我,我心里樂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