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全冊教案
1.我的課余生活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要使學生懂得休息和娛樂是兒童成長和健康的需要,也是兒童的基本權利,兒童有自己選擇休息、娛樂的權利和自由。
2、情感:學生樂于在課余時間里,培養自己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
3、能力:學生要學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使自己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快樂而有意義。
教學準備:
1、請學生搜集有關名人為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不懈努力,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
2、制作錄音磁帶。
3、準備設計方案的紙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兩個月的暑假就過去了,說說今年暑假中最值得回憶的事。
2、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課余時間,寒、暑假,雙休日,每天放學后等這些時間都是屬于課余時間,平時我們是怎樣度過這些課余時間的呢?今天,就請大家來說一說自己的課余生活(出示課題:1、我的課余生活)
有興趣愛好的同學進行現場展示。
(二)小辯論
1、教師播放一位同學的錄音:我叫明明,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我可忙了,每天一早到學校上學,下午五點放學后,我一回到家要先做家庭作業,做完成還要做一大堆家長布置的作業,常常要到是外十點才能睡覺,有時我想打打自己心愛的籃球,爸爸就會說:“現在還有時間玩?快做作業去。”有時我想看看課外書,媽媽就會把書一把搶過去說:“課本不看,看這些閑書有啥用?快復習功課去。”一到星期六、星期日我就更慘了,爸爸媽媽幫我報了好幾個輔導班,我簡直沒有休息的時間,現在我除了課間能和同學一起玩玩,就再也沒有玩的時間了,也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了。
2、同學們,聽了明明的介紹,你們對明明的課余生活滿意嗎,你們想對明明說些什么?又想對他的父母說些什么呢,分小組進行交流討論。
3、師生之間開展辯論,老師分別扮演明明和他的父母,與學生進行對話。
4、師生辯論的主題:
(1)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否最重要的。
(2)為了保證學習時間,學生的興趣愛好是否可以放棄。
(3)學生是否具有自己選擇休息、娛樂的權利和自由。
5、在辯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書上出現的有關達爾文的故事《這不是無用的玩意兒》,湖北小朋友石磊的故事《癡迷石頭的小男孩》,以及其他古今中外名人成材的故事,作為論據加以辯論。
6、在辯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請出法律小博士,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利,休息和娛樂是兒童成長和健康的需要,也是兒童的基本權利,父母不應該剝奪兒童的權利。
7、辯論結束后,進行總結性陳詞,學生的課余生活并不只是學習,學習也并不只是讀教科收,做習題,我們應積極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把學習、娛樂、休息、鍛煉等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課余生活。
(板書:學習 娛樂 休息 鍛煉……)
(三)小調查
1、同學們對明明的課余生活感到不滿意,那你對自己的課余生活滿意嗎?
2、統計全班學生對自己課余生活的滿意度,統計分為四個層次:(1)滿意;(2)比較滿意;(3)不滿意;(4)很不滿意。
3、請每位同學填寫書上第4頁的調查表。
4、分別選擇不同層次滿意度的調查表進行全班交流。
5、共同分析這些同學的課余生活哪些方面安排得合理?哪些方面安排得不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