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全冊教案
2、結合上節課的內容,試著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你對中國臺灣的總體印象。
3、討論:你知道為什么人們把中國臺灣稱為祖國美麗富饒的寶島嗎?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中國臺灣滄桑的歷史
課前準備:
1、收集民族英雄保衛中國臺灣的故事。
2、在家長的幫助下,從語言、文字、生活習俗等方面,收集一些兩岸人民同根源的依據,并試著加以分析。
教學過程:
導入: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游覽了美麗富饒的祖國寶島臺灣,但你們知道嗎,它卻有著滄桑的歷史。
教學互動一:
2、請三位學生朗讀課文第49頁《寶島滄桑》,每人朗讀一段。
3、找一找文中提到的重大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試擬一份中國臺灣大事記的年表。
教學互動二:
1、閱讀課文第50頁《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
2、結合自己收集的關于鄭成功的史跡資料,談談你覺得鄭成功的最大貢獻在哪里?
師:鄭成功為祖國統一做出了很大貢獻,也把他的名字刻在了青史上,他是我國歷史上眾多民族英雄的杰出代表之一。
教學互動三:
上節課后,我們去收集了關于民族英雄保衛中國臺灣的故事。現在就讓我們和大家分享一起來分享這些故事。讓我們來舉行一個故事會。
1、“民族英雄保衛中國臺灣”主題故事會,學生走上講臺,向全班同學講述民族英雄保衛中國臺灣的故事。
2、臺下同學注意聆聽,聽的同時,把故事中提到的人物的名字和主要事跡記下來。
3、結合鄭成功等保衛中國臺灣的民族英雄的故事,說一說,你認為他們身上具有哪些共性呢?
教學互動四:
1、閱讀課文第50頁《臺灣問題的由來》
2、在理解的基礎上,同座位的同學互相復述中國臺灣問題的由來。
3、交流讀后的想法。
教學互動五:
1、集體朗讀課文第51頁《兩岸人民同根源》。
2、根據你在課前收集到兩岸人民同根源的例子,向全班同學展示你收集的例子和你研究的例子,以及進行分析的思維過程。
3、記錄下同學們所舉的例子,作為依據,并將這些例子進行歸納,得出分論點,試擬一篇以兩岸人民同根源為論點的小論文的提綱。
教學互動六:
1、教師在黑板的左端板書“我”字,在黑板報右邊板書“中國臺灣”二字。
2、游戲:連連看,教師講解游戲方法,用線將“我”和“中國臺灣”連在一起,每畫一條線,心須注明“我”和“中國臺灣”之間聯系的紐帶是什么,例如,“我”在電視上看到了對“中國臺灣”的介紹,就可以在“我”與“中國臺灣”之間連一條線,線的上方寫“電視”二字,“我”喜歡聽“中國臺灣”的流行歌曲,就在“我”與“中國臺灣”之間再連一條線,線的上方寫“流行歌曲”……
3、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游戲,教師負責計時,在規定時間內,比一比,哪組連出的線最多。
4、游戲結束后,每組派一名同學在黑板上連線。
結束過程:
1、師:我們看到黑板上這么多條“我”和“中國臺灣”之間聯系的紐帶,中國臺灣和我們之間的聯系原來是如此密切。
2、布置學生課后進行小調查,你身邊有來自中國臺灣的同胞嗎?(如:班上有來自中國臺灣的同學嗎,你自己有親戚在中國臺灣嗎?你家附近有中國臺灣來大陸經商的人員嗎?)如果有,你曾經和他們交流過么?你有哪些印象?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兩岸情深
課前準備:
1、中國臺灣民歌《賣湯圓》的音像資料。
2、小調查:你身邊有來自中國臺灣的同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