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全冊教案
3、分組活動
(1)、按倡議書撰寫組和漫畫設計組分別開展討論。
(2)、兩個組分別制定工作計劃。
(a)確定具體主題。
(b)按小組成員的具體分工進行工作。
(3)、完成倡議書的撰寫和漫畫的繪制。
( 4)、兩個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5)、倡議書撰寫組成員對漫畫進行評價。
(6)、漫畫設計組朗讀倡議書并進行評價。
(7)、兩個組根據評價意見進行修改。
(8)、完成活動任務。
4、課后作業
(1)在學校宣講本班反對邪教的倡議書。
(2)在學校進行漫畫展示,或者將上述兩項合并為出一期隊報進行展示。
4.身邊的變化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多角度地了解計劃經濟時代國家經濟狀況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的狀況。
2、情感:感受經濟不發達,人們生活的窘困,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樹立高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3、能力:通過自己對長輩的采訪,調查生活小故事,收集有關購物票證,學會思考和分析。
教學準備:
教師課前收集一些購物票證,了解一些計劃經濟時代的小故事,為教學做準備。也可以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情況下發動學生查找,收集有關資料,為教學做相應的鋪墊。
教學過程:
(一)爸爸的回憶
1、投影出示:一張肉票,你們見過嗎,它有什么作用?
這張肉票是一個叫王玲的同學在幫助家里整理東西時發現的,就是這張肉票還引起了一代人的回憶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2、引出“爸爸的回憶”――《買肉的故事》
(1)談話:現在有沒有同學跟爸媽去過超市買過肉啊,能介紹介紹嗎?
(2)老師講《買肉的故事》
(3)為什么買肉要票呢,有票買到肉了嗎,全班討論。
(4)爸爸每次買肉的經歷為什么會讓他記住一輩子啊,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有什么感受?
3、班級小調查:
(1)每天家里要吃幾個雞蛋,父母多長時間買次肉?什么樣的肉?家里有多少塊肥皂?你有幾件過冬的棉衣?家里有白糖嗎?有鹽嗎?
填寫調查表:
物品
數量 雞蛋 肉 米或面 衣服
( )個/月 ( )斤/月 ( )斤/月 人均( )件
(2)你最愛吃什么?吃得最過癮的一次,吃了多少?
4、試想這樣的生活,假如一個月都吃不到幾個雞蛋,每月只吃二兩肉(相當于一頓麥當勞套餐中的肉類食物),一家人合用小半塊肥皂(不是香皂),有的人家一年都吃不上一回白糖,平時燒菜看不到油花……有什么感受?
出示有關圖片:這樣的日子,離我們并不很遙遠,我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經歷過。你們想了解那個時代嗎?
(二)琳瑯滿目的票證
投影:各種票證。
同座位討論:這些票證的用途。
學生觀察感嘆:
糧食――糧票、棉布――布票、食油――油票、食糖――糖票、豬肉――肉票、肥皂――肥皂票……票證名目繁多,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就連春節吃的花生、瓜子、饅頭,用的火柴、肥皂、食鹽等也離不開票證,冬季的蘿卜、土豆、白菜、大蔥有時也要憑票或憑證供應。這一大把花花綠綠的票證,構成了當時人們社會生活的一種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