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全冊教案
教學過程:
導入:
師:江蘇姑娘陳霞患上白血病之后,兩岸同胞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成功地替她移植了骨髓,挽救了她年輕的生命,我們一起來聆聽這個動人的故事。
教學互動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51頁《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2、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解釋一下為什么大陸人和中國臺灣人之間骨髓移植的成功率全世界最高呢?
3、想一想:為什么臺灣同胞特別關注江蘇姑娘陳霞的生命呢?
4、聯系生活,當中國臺灣發生地震等自然災害,臺灣同胞急需我們的幫助時,我們是怎樣做的,從兩岸人民一致的態度上,能看出什么來?
教學互動二:
1、閱讀課文第52頁《一位中國臺灣老兵的故事》。
2、談談你讀了這篇文章之后,有哪些想法?
教學互動三:
1、閱讀課文第53頁《“國殤”與“鄉愁”》
2、反復誦讀余光中的《鄉愁》
3、結合中國臺灣的歷史,試著品味這種“鄉愁”和盼望兩岸同胞團圓的心情。
教學互動四:
1、記者播報新聞:《兩岸文化交流豐富多彩》
2、討論:你在生活中注意到了大陸和中國臺灣的文化交流嗎?能說出是哪些具體方面的交流嗎?你知道哪些中國臺灣的歌星、影星?你喜歡他們嗎,你能說出你的理由嗎?你有沒有看過中國臺灣的電影、電視,你能說說中國臺灣的電影與西方的電影有什么不同嗎?
教學互動五:
1、請同學朗讀《給中國臺灣爺爺的一封信》
2、你身邊來自中國臺灣的同胞嗎?(如:班上有來自中國臺灣的同學嗎,你自己有親戚在中國臺灣嗎?你家附近有中國臺灣來大陸經商的人員嗎?)如果有,你曾經和他們交流過么?你有哪些印象?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3、討論:假如有中國臺灣小朋友來拜訪你們,你最想告訴他們的是什么?你最想了解的又是什么?
4、如果要你為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寫一句祝福的話,你會寫些什么呢?
結束過程:
播放中國臺灣民歌《賣湯圓》。
7.跟著唐僧去西游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熟悉世界的海陸頒布等基本常識,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頒布特征。
2、情感:簡要了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激發學生對世界歷史文化的興趣。
3、能力:學會在地圖上查找印度,初步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各種覺的地圖圖例。
2、世界地圖或地球儀。
3、印度風光課件(或錄像、網絡資源等)
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質疑激趣
1、老師繪聲繪色講述《天竺國招親》
同學們,一提起《西游記》,大家都非常熟悉,唐僧師徒四人結伴到西天取經,途中,他們吃盡千辛萬苦,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上有菩薩保佑,下有各種神仙隨時聽候差遣,最終排除萬難取得真經,今天,老師也要講一個取經路上的故事給你們聽。
2、學生簡單了解玄奘取經。
同學們,剛才故事中唐僧師徒所到的“天竺國”就是古印度,在《西游記》中有機智勇敢、武藝高強的孫悟空,有呆頭呆腦、憨態可掬的豬八戒,還有忠厚老實沙僧。但是如果沒有師傅唐僧的率領,就不可能有西行路上一個個有趣、驚心動魄的故事,現實中雖然沒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這樣的人物,但是在歷史上,唐僧確有其人,他的真名叫玄奘。那么他為什么要遠離他家鄉,跋山涉水去古印度呢?在書上有較為詳細的說明,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7課,閱讀玄奘西行這部分,自己到書中去找一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