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第一課可愛的地球教案
教學準備:
1.地球儀。
2.世界地圖。
3.讓學生調查,調查家中餐桌上的食品分類與來源。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看說說,認識大洋大洲
1.復習地球儀知識,以及海洋與陸地面積比例示意圖,在地球儀上辨別世界的大洲大洋。
2.大洋大洲概念比較。
通過讀圖,知道什么是大洋,什么是大洲。
3.出示東西半球圖,指導學生從東西半球圖,區分陸地和海洋,認識七大洲、四大洋。在地圖上確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同時認識七大洲和四大洋中的最大和最小。
各小組借助地球儀和世界地圖,找出各大洋大洲的位置。
4.讀“七大洲名稱的由來”,加深對大洲大洋知識的理解。
通過地圖的判讀,從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不同角度了解世界各大洲大洋的分布,然后對東西半球間,南北半球間陸地面積大小進行比較,得出:東半球陸地面積大,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二、探究學習——神奇的陸地與海洋
1.先出示一組不同的地形圖片,了解世界上地形主要可以分為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種。
2.分小組討論:
(1) 說說我所知道的平原、高原、盆地、山地和丘陵。
(2) 說說我所知道的陸地動植物資源。
(3) 說說我所知道的有關地形的世界之最,如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最高的山脈等。
3.匯報:我家餐桌上的食物調查。
說說經常出現在人們餐桌上的食品,然后將這些食品進行劃分。
4.說說對未來開發海洋的想法。
小結:海洋是人類當今和未來開發的重要領域,是人類開發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場所。
三、知識拓展——復習與鞏固
美文欣賞——可愛的地球
說一說我們居住的“家”:從不同角度夸夸我們生活的地球,提出保護地球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針對愛護地球行動,提一條倡議。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地球形狀特點、麥哲倫環球航行等事例的學習,培養學生不畏艱難、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化愛國主義情感。
2.幫助學生了解人類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引導學生樹立地球村的理念,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喚起人類熱愛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培養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3.理解學習地球的相關知識,是為了今后建設更美好的人類家園。
重點難點:
幫助學生了解人類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引導學生樹立地球村的理念,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喚起人類熱愛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培養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麥哲倫環球航行的相關資料。
2.鄭和下西洋的資料。
3.歌頌地球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