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思品與生活下冊《美化家園》教案
[教材剖析]本課教學內容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美化家園》。根據課時劃分可分為三個活動:“干干凈凈每一天”“垃圾的處理和分類”“廢品大變身”。廢品大變身是對前兩個內容的升華和延伸部分。其內容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書中一幅幅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做成的生活用品的畫面,不僅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創作欲望,也為教學的實施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然而,人為對環境的破壞已使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面臨環境污染、資源缺乏等問題。本課教學是引導學生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開展變廢為寶、減少垃圾、節約資源的環保活動,試用自己的雙手來美化自己的家園。在引導學生動手制作和展示的過程中,將廢舊的材料進行“超級變變變”,從而加深認識。此內容注重讓學生具體感受、親身體驗、相互交流和個性化的領悟,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做中學”,從而達到了活動中育人益智的目的。這樣,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探究、實驗、創造的空間,也體現了新課程下品德與生活課的活動性和生活性。
[學生分析]
1.結合我校“小班額”實驗特點,給每個學生都創造了空間,關注了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
2.教學中抓住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基于他們對品德與生活課的興趣濃厚,喜歡和同學進行探究、合作、交流和展示,喜歡在活動中感悟和體驗,注重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3.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半的小學生活,與一年級相比,他們各方面的能力以及相應的生活經驗、觀察生活的能力都有了進步,對周圍的事物也有更多的興趣。
[創新設計]
品德與生活是活動型的綜合課程,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于活動之中,以兒童的年齡特征、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為設計基礎,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行為與習慣的培養融為一體。基于以上特點,我選擇了本課教學。在本課中我設計三個板塊:1.我們一起猜猜看;2.超級變變變;3.小小展示會。在第一個板塊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出示廢舊物品做成的工藝品和生活用品,讓大家來猜猜它們是由哪種材料做成的,從而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產生將各種廢舊物品加工成各種物品的欲望,進而引起學生們強烈的好奇心。
在第二板塊中,組織學生交流生活中有哪些變廢為寶的例子,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然后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小組,合作用帶來的廢舊物品在老師利用廢舊材料制作好的地毯上進行小設計、小制作活動,充分地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第三板塊中,小組合作,用他們喜歡的方式來展示作品,根據小組合作的創作與展示使學生們在展示會中體會到變廢為寶的樂趣。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了加工、重組。并結合我市思品學科,市級重點課題“以搜集、處理信息為基礎的課堂”教學模式和省級思品學科“互動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探討、思考、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親身參與、體驗發現、感悟、評價,著眼于學生的主動發展。在本課設計中體現了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等多學科知識的整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并從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習慣的培養及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