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生活《中秋月》教學設計
一、活動目標:
在交流互動中學會了解、收集中秋節的風俗習慣。會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在探究中嘗試解決問題。通過了解有關中秋節的常識,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社會生活常識,了解民風民俗,了解一些與月亮有關的科學知識,學習觀察等簡單的科學探究方法,激發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時間、來歷、習俗。
教學難點:
通過了解有關中秋節的常識,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二、活動設計的依據:
新課標里提到愛家鄉、愛祖國是學生品德與生活課學習的情感目標,而我們正是把情感目標做為教學活動的重中之重。本課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金色的秋天”的第四課。設計“金色的秋天”這一單元,旨在讓學生通過觀察了解秋天的季節特征,從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金色的秋天》一課重點安排了秋天“中秋”這個傳統節日,對其來歷、風俗習慣、人文內涵等進行了探究。二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天真可愛,他們對生活中的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接受新事物的可塑性很強。通過前幾課的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同學們對秋天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已獲得一些初步的審美情趣和道德體驗,形成初步的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但學生對中秋的來歷了解甚少,而且對過中秋的意義不是很明確。探究月亮的相關信息對于二年級的學生有很大困難。教師要通過錄像等手段幫助學生了解。
三、活動策略:
歌曲欣賞、小組交流、品嘗活動、講故事、多媒體等
四、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圖片、歌曲、錄像、月餅等。
2、學生調查搜集有關中秋節的常識。
五、活動環節:
導入:營造氛圍知中秋
欣賞歌曲《問明月》
師問:小朋友,你知道這首歌唱的是哪個節日?(中秋節)
對,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中秋節,它是秋天里重要的傳統節日。今天,老師就把中秋的圓月請到了課堂上,我們就在這兒再過個中秋節好嗎?(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此環節,采用歌曲欣賞的活動形式,引用一首xx年央視中秋晚會的開場曲讓學生通過體驗再次感受中秋的喜慶氣氛,產生聽覺享受,激發情感體驗,產生學習興趣。】
活動一:你言我語話中秋
1、圓圓的月兒明又亮,你們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相機點課件──關于中秋的傳說:(嫦娥奔月動畫)
2、按三個問題小組匯報: 時間 傳說(神話 歷史) 習俗
3、賞明月,吃月餅
中秋節你都是和誰一起過的,怎么過的?讓我們把小組同學當成一家人邊吃月餅邊了解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4、月餅香,月餅甜,合家歡樂慶團圓。除了吃月餅以為,中秋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學生匯報,教師補充介紹中秋節的幾大習俗
【設計意圖:小組交流收集到關于中秋的資料的環節。交流之后又以你言我語話中秋,小組匯報,師生交流的座談形式進行互動,教師適時補充材料的形式完成這一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讓學生自己收集資料,交流資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退居幕后,充當組織者,支持者的角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活動二:登月探秘
1、月亮是不是總是又圓又亮,上面真的有嫦娥嗎?
(1)學生展開討論
(2)帶領學生乘坐嫦娥三號去真實的月球探秘。(播放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