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活動:下雨的時刻
設計意圖:春天來了,自然界發(fā)生了氣候上的變化。另外,在新綱要的思路理念指導下,針對本教材的主導思想與整合的理念,依據(jù)小班幼兒年齡小、好動、好奇、具體形象思維等特點,選擇操作材料包中的“下雨的時候”的教材。喜歡動物是幼兒的天性,只要抓住幼兒的興趣,就能使孩子在活動中得到認知和發(fā)展。這次活動設計是讓幼兒通過觀看“ppt”媒體的演示,分辨3種動物尾巴的形狀和用途,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同時提升幼兒友好互助的情感。教學目標:1、根據(jù)教學中動物尾巴、數(shù)的特征,找出相應的動物2、懂得友好互助情感的快樂。教學準備:ppt多媒體制作 教學過程:一、多媒體導入1、今天天氣真好,草地上小動物都出來玩耍了,你們猜猜是誰? (通過“ppt”演示的尾巴,猜出貓、孔雀、小猴)2、有幾只動物 (幼兒手口一致點數(shù)6以內(nèi)的數(shù),并能說出總數(shù))3、他們玩得真高興,不好了,下雨了,小動物怎么辦?(可以躲起來、可以撐傘……)4、小結:對,下雨了,動物可以撐傘,雨傘可以幫助動物躲雨。二、猜猜傘下躲著誰1、播放多媒體 幼兒觀看后,說一說雨傘下躲著誰,為什么! (綠色傘后有貓的尾巴,所以綠色傘下有小貓躲著。) (藍色傘后有猴的尾巴,所以藍色傘下有小猴躲著。) (紅色傘后有孔雀的尾巴,所以紅色傘下有孔雀躲著。) 2、傘很大,可以躲幾只小動物提升幼兒友好互助的情感——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動物的數(shù)量——貓叫、點子圖、數(shù)字(幼兒點數(shù),每把傘下說出動物的總數(shù)。)幼兒點數(shù)時,動物展示不同方式(貓有規(guī)律的排列、猴子有掩蓋、疊起的排列、孔雀出現(xiàn)少一個,讓幼兒知道少了怎么辦,知道5比6 少1)。活動延伸擺放動物幼兒分別操作材料包中的練習紙上的動物貼在相應的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