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活動:教室里的聲音
二、設計思路:
我班幼兒對于聲音的敏感性比較強,但傾聽能力仍需提高,所以想從《家里的聲音》這一活動中生成這一活動,不僅是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教室的熟悉度,同時也希望從此次活動中提高幼兒的傾聽能力。
教室里的聲音是取材于幼兒的生活環境,是他們熟悉的但是沒有仔細觀察,探索,總結過的經驗。所以通過這樣一個活動,讓幼兒有一個聽辨,尋找的過程,再經過老師的總結,感受到聲音的奇妙。在想想,找找,說說的過程中發現,不同的聲音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同時,老師滲透整合了一些生活常規問題,幫助幼兒更好建立常規秩序。
活動目標:聽辨教室里的聲音,感受聲音的奇妙,體驗尋找聲音的快樂。
四、活動準備:
1、課件:教室里的聲音
2、教師穿一件有拉鏈的衣服
3、各種顏色的氣球
4、教室里布置各種自制風鈴
五:活動過程
環節
活動過程
環節價值分析
活動后反思
一、說說生活中好聽的聲音
師:你聽到過哪些好聽的聲音?(電話,小鈴,自行車,小汽車,警車……)
教師小結:家里有好聽的聲音,馬路上有好聽的聲音,原來我們身邊有各種各樣的聲音。
開放式提問,拓展幼兒思維,教師可根據幼兒回答,及時回應,提升總結。
二、聽辨聲音(打開課件)
1、猜一猜這是什么聲音?(寶寶早,老師早)
看錄象,猜對了嗎?
教師總結:每天早上,寶寶來幼兒園,看到老師都會用很好聽的話跟老師打招呼,
真有禮貌。
2、這又是什么聲音? (風鈴的聲音。)
看錄象,猜對了嗎?
插問:有什么好辦法,讓風鈴唱歌?
<寶寶說的方法,老師要以實踐來驗證>
教師總結:原來用手碰一碰,風鈴就會唱歌,力氣輕聲音就小,力氣大聲音就大。
原來風一吹,風鈴也會唱歌。風小聲音輕,風大聲音響。
3、聽這是聲音?(水龍頭的聲音。)
先猜再看錄象,是否猜對。
教師總結:洗手了,袖子卷起來,擰開水龍頭,濕濕小手,手心搓一搓,手背搓
一搓。小手洗的真干凈,是個講衛生的好寶寶。
4、教師拉拉鏈:閉上小眼睛,聽一聽老師身上發出的聲音。猜猜這是什么聲音?
請一個寶寶示范拉拉鏈。
教師總結:自己穿衣服,拉拉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是個能干的好寶寶。
5、(繼續打開課件):寶寶在教室里講話的聲音。
教師總結:不好聽的聲音大家都不喜歡,所以我們不要發出不好聽的聲音。在教
室里要輕輕地講話,輕輕地送玩具,輕輕地放杯子。
通過聽辨各種聲音,幫助幼兒鞏固各種聲音,并能結合生活,總結
幼兒的生活經驗。
三、找聲音
1、跟著老師找一找,教室里還有什么好聽的聲音。
教師總結:原來不同的東西可以發出不同聲音,沙沙沙,咚咚咚,零零零真奇妙啊!
2、游戲:踩氣球。認識氣球的顏色(五顏六色)氣球的個數, “我踩到了一個紅氣球”,“我踩到了一個綠氣球”……
教師總結:教室里找到了這么多好聽的聲音,我們幼兒園里也有很多聲音,一起跟老師去找一找吧。
活動延伸:
帶領孩子們在幼兒園里尋找聲音。
在游戲中,體驗尋找聲音的快樂,體驗聲音的美妙,把整個活動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