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教案(精選15篇)
《圖形》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認識物體
教學內容:p32 ~ p33認識物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能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
2、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和操作實踐能力。
3、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對立體圖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2、使學生順利完成從實物圖到一般模型的抽象過程。
教學難點: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學準備:
1、每小組自備形狀各異的實物、積木等。
2、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立體模型。
3、叮當貓圖、室內圖、正方體圖。
4、叮當貓主題歌。
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小叮當圖,問“小朋友們看,這是誰?”“小朋友們喜歡小叮當嗎?小叮當有許多小寶貝,你們都認識嗎?”(教師出示幾樣物體,學生辨認)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分一分:可是這些小寶貝太亂了,小叮當想讓能干的小朋友們幫幫忙,每個小組都有一籃子小寶貝,它們都混在一起了,有鐵做的、塑料做的,大的小的,花的綠的等等。和小組小朋友討論,你們認為哪些是相同的分成一堆,看看能分成幾堆?一堆堆整理放好。
2、議一議:小組里的小朋友說說你們是怎么分的。
3、指名匯報討論情況:“其它組小朋友要注意聽他們是怎么分的,待會給他們提點建議。”“你們同意他們的分發嗎?有什么不同意見嗎?”
4、再分一次:這組小朋友把小寶貝分得很清楚,他們把形狀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們也會和這組小朋友一樣,按形狀來分嗎?現在請小朋友們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組可邀請別組小朋友參觀,介紹一下你們怎么分的。
5、再指名幾個小組匯報。
6、出示課題:小朋友們真厲害,把原來亂七八糟的物體都分好拉。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物體。教師板題:認識物體。
7、起名字:小朋友們把形狀相同的物體分成了4堆,可是他們都還沒有名字呢!小朋友們都有好聽的名字,小叮當的小寶貝也想有個名字。誰能根據他們的形狀,給每一堆物體起個名字呢?(教師展示出平面圖,并配以名字)正方體長方體 圓柱 球 。
8、認一認: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現在請小朋友們在小腦袋里記下這些圖形和名字。每個人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物體拿在手上,仔細看清它們的樣子。拿了正方體的請舉起來,是長方體的請舉起來,你認為是圓柱的舉起來,拿到球的小朋友舉高點!
9、操作感知各形狀物體的特征:好啦!小朋友們都認識了這些物體的形狀,現在請小朋友拿出一個正方體和一個長方體,摸一摸它們的面、邊,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和小組小朋友說一說(指名匯報,如果有必要可伺機讓學生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這兩兄弟長得太像了,老師都把他們兩搞混了,哪個小朋友能干!有什么好辦法能認出他們呀?”教師拿出模型讓學生區分兩者)再拿出一個圓柱和球,玩一玩,摸一摸,滾一滾,和小組小朋友說說你又發現了什么?(指名匯報)
10、教師舉物體,全班一起說是什么這些物體是什么形狀。(好!現在請小朋友們輕輕地把東西放回籃子里)
11、游戲:現在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游戲的名字叫“盲人摸物”,教師找個學生示范,請一個小朋友蒙上眼睛,教師拿出一個物體,學生摸摸后并說出它是什么形狀的。(學生小組內玩這個游戲)“小朋友們太聰明拉,一下子就猜對拉,現在我們換個玩法,這回是老師說物體形狀的名字,請你摸出一個這個形狀的物體來!”(小組內再一次玩“盲人摸物”的游戲)
12、聯系生活:游戲好玩嗎?下課以后小朋友們再繼續玩好嗎?(教師出示室內圖)現在請大家看,這里有幅圖,畫的是哪里呀?(家里)那有什么東西是今天我們學過的形狀?(指名回答)那么你們在家里、教室、學校、大街上還看到過什么東西是這些形狀的?(先指名說,再和小組小朋友說)
四、課中休息:小朋友們真能干!幫小叮當整理了百寶袋!小叮當高興得唱起了《小叮當歌》,我們一起唱好嗎?(教師放歌,學生跟著邊唱邊跳)
五、鞏固練習:
1、搭一搭:小朋友,你們當過設計師嗎?那我們現在就來當當小小設計師,用桌子上的物體搭一搭,擺一擺你自己喜歡的東西。
2、指名匯報:“說說你用什么圖形擺了什么?”
3、思考題:說說下圖由幾個正方體搭起來的?
六、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幾種圖形?小朋友們真能干,認識了那么多種圖形!回到家里把今天學到的告訴爸爸、媽媽。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活動園地
教學目標:
通過觸摸、拼擺等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加深對本單元所學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認識,初步體會圖形的特征和相互之間的關系。同時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準備:教師和學生各準備一些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教師還要準備幾個其他形狀的實物,如棱柱形鉛筆,三棱柱積木等。
教學過程:
一、介紹“找物品”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把課前準備好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拿出來,同桌同學互相介紹一下自己收集的實物的形狀。
同桌學生互相介紹完后,讓他們把自己的每種形狀的實物各選一個,集中起來放在一個大桌子上或地上。然后把全班同學分成4組,每組同學各管一種形狀的實物,把這些實物分一分類。管正方體的要把正方體的實物歸為一類。分好類后,各組同學摸一摸、說一說本組那類實物的形狀,再選兩個代表在班里說一說實物的形狀。對于非本單元所學形狀的實物,可以歸為一類,交給教師,教師告訴學生:這些物體的形體不是我們這一單元所學的,但是它們也是一種立體圖形,以后我們在中學會學到;顒咏Y束后,教師將分好類的物體收拾好,以便在下面的活動中使用。
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三組,分別做“摸實物”、“搭積木”、“隨意拼”三種游戲。
二、介紹“摸實物”的方法 。
1.準備實物教師從“找物品”的活動收集起來的實物中,選一些形狀稍大的便于確定形狀的實物(包括棱柱形實物,如棱柱形鉛筆,三棱柱積木)放在地上。
2.摸實物把做“摸實物”活動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教師請一小組作示范說明游戲規則:先讓一個同學拿出一個立體圖形(如圓柱)給另外兩個同學看,看清后把這兩個同學的眼睛蒙上,然后讓他們從桌子上摸出這種圖形,其他同學進行判斷。如果摸錯了,可以讓他們繼續摸,直到摸對為止。然后再給蒙上眼睛的同學各拿一個立體圖形,讓他們摸一摸,說出拿出的是什么形狀的物體。這樣做兩次后,讓進行判斷的同學來出題摸實物。
三、介紹“拼積木”的方法 。
1.教師示范,用積木邊拼邊說:“我用4個大小相同的長方體可以拼一個大的正方體,還可以用2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拼一個長方體!
2.學生拼積木,請同學們自己拼一拼,看能不能用幾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拼一個大的正方體或長方體,能不能用大小相同的長方體拼一個大的正方體或長方體?學生拼的時候,教師注意巡視。集體訂正時,從用幾個長方體拼成一個正方體或長方體,用幾個正方體拼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的拼法中各選一種展示出來,讓學生說一說拼成后的立體圖形各用了幾個什么形狀的積木。
四、介紹“隨意拼”的方法。
1.帶著拼,教師邊拼邊說:這里老師用一個長方體、一個正方體和兩個圓柱拼了一輛汽車,同學們,你們也能拼一輛汽車嗎?讓學生自己拼,教師巡視,如果學生拼的汽車的形狀、大小和教師拼的不一樣,只要能看出是汽車就行。
2.隨意拼,師:同學們除了拼汽車,還會拼其他東西嗎?讓學生根據個人的喜好隨意拼擺一些東西,拼擺用的實物可以是積木,也可以是其它東西,例如拼坦克,可以用長方體的飲料盒作車身,用易拉罐作車輪,用圓柱形的積木作炮筒。學生拼好后,教師選幾件有趣的東西展示給全班同學,讓拼的同學告訴大家拼的是什么東西,各用了什么形狀的物品。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4、35頁。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直觀的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知道它們的名稱,并能識別。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意識。
3.培養學生類比的思想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初步感知體與面的關系,對平面圖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教學難點:找出平面圖形的共性,區分不同的形狀。
教學準備:不同形狀的物體(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等),每個學生準備兩張白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立體圖形,看一看,老師拿出來的物體是什么形狀的?教師出示:牙膏盒、魔方、易拉罐、乒乓球……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出示三棱錐,問:你認識這個圖形嗎?(這個圖形叫三棱錐,它也是立體圖形)說一說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圖形?(學生自由說)教師把這些物體一字排開,讓學生從左到右和同桌互相說一說這些物體的形狀。
二、認識平面圖形。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摸一摸,問:你有什么感覺?摸的的面是什么形狀?師:誰來摸一摸,老師手上長方體的長方形在哪?(學生找出長方形)
2.讓學生在自己的學具(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上找圖形,并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3、指名說,教師把學生找到的圖形從立體圖形上分離出來,貼于黑板上,師:這些圖形是物體上的一個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圖形。(板書課題——認識平面圖形)
4.讓學生說說:從什么物體上找到了什么圖形?
5.師:你能想辦法把這些形狀畫到一張紙上嗎?請學生演示各自不同的方法,然后教師在黑板上沿長方體的一個面畫出長方形。師:你會畫嗎?請小朋友們用自己喜歡的辦法畫出并剪出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各2個。
6.師:請根據這些圖形的形狀,把樣子很像的放在一起。讓學生給各種形狀找“家”,把相同的圖形貼在黑板指定的地方。師:說一說,你們是怎樣分的?(指名答)
7.讓學生閉上眼睛想,邊想邊在空中畫教師說的形狀。
8.教師拿出大小不同的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若干,讓學生快速辨認形狀,以搶答形式進行。
三、聯系生活實際師:說一說,你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或三角形的?學生自由說。
四、發展練習讓學生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組合畫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并展示出來。
五、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學生談收獲。
教學反思:
《圖形》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能說出名稱、能正確分辯、直觀感知其特征。
2、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等學習活動中,體驗“面在體上”。
3、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能說出名稱、能正確分辯、直觀感知其特征。
教學難點:體驗“面在體上”。
教學準備:課件、實物教具、圖形卡片。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參觀“圖形王國”
師;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在認識物體一課中認識了四種圖形,他們都住在圖形王國里,請大家認一認,說一說。
學生認說
師: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王國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有平面圖形家族。
。ㄕn件出示平面圖形),誰認識它們?請介紹一下。
2、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圖形——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觀察圖形,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師:你能從桌面上的這些物體中,找出這樣的圖形嗎?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同桌之間說一說。
同桌交流。
(2)引導發現
師:你們剛才找的這些圖形它們的家是安在哪里?
(3)課件演示——面在體上
2、自主探索
(1)從立體圖形中找平面圖形
師:剛才小朋友們通過觀察發現了這些圖形的家都安在立體圖形上,你能獨立想方法讓他們的家從立體圖形上搬出來,住在紙上嗎?
學生獨立思考
反饋:畫、印、描、折
看書p34,你們想的方法和書本上的小朋友的一樣多嗎?
小結:小朋友們真聰明,想出的辦法比書上的小朋友的還要多,真棒!
。2)動手操作(畫一畫)
a提要求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動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小組合作完成。1、每組至少用兩種方法來制作。2、每中圖形至少要有2個。3、每組都有一疊紙,每張紙只描或印一個圖形。4、請小組長先分工,再動手做一做。比一比哪一組合作得好。
b小組合作
c全班交流
d小結:剛才小朋友通過小組合作,幫助把這些平面圖形的家安到了紙上。
。3)分類(滲透圖形特征的認識)
師:現在請各小組從組內的作品中,每種選一個最漂亮的圖形按要求貼到黑板上。
學生分類
評價——他們分對了嗎?
師“小淘氣也有3個圖形,你們看它放在哪里比較合適?為什么?”
。ㄕn件顯示:梯形、橢圓、菱形)
小結:剛才小朋友們通過想一想、做一做,把平面圖形的家從立體圖形上搬出來,留在紙上,還懂得通過觀察各種圖形的細微不同來辨析各種圖形的類型。
三、鞏固深化,質疑拓展
1、游戲
。1)教師說出平面圖形的名稱,學生根據要求舉起圖形。
(2)搶答:教師出示各種圖形,學生搶答(說出圖形的名稱)
2、說出以下交通標志是什么形狀的?(課件直觀演示,滲透交通安全法規教育)
緊急出口、停車場標志、注意安全、禁止駛入標志、禁止煙火、注意行人標志
3、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教室里面,哪些物體的面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圖形。
4、師:想一想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東西的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圓的嗎?
5、用今天學的平面圖形畫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說一說你最成功的是什么?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師,你會給大家留什么作業?
五.教學后記
考慮到一年級孩子年齡還小,又觀察到他們平時大都喜歡畫畫,因此上這堂平面圖形課之前,我就決定要把數學與美術整合起來,讓孩子們能在快樂中學好數學。于是,特別安排了動手操作部分,讓他們通過畫、印、描、折,體驗“面在體上”;再讓學生用所學的平面圖形的組合在一起,畫一副自己喜歡的畫,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創造,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又達到了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圖形》教案 篇3
教學內容:(第32頁、第三33頁做一做及練習五第2 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體。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立體圖形和物體。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生活中的物體、立體圖形的模型等 。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情
老師:今天有一位好朋友來到了我們教室里,瞧!誰來了(出示藍貓的圖片)
學生:是藍貓
老師:對,藍貓想和我們一起學習數學,它給同學們帶來了一籃子的禮物,都有些什么呀?趕快打開來看看!
老師:你最喜歡哪個禮物,為什么喜歡?
老師:藍貓還想考考我們,你能把“形狀相同的”禮物放在一起嗎?六個小朋友共同試試看。
二、操作感知。
a、分一分
1、學生六人小組活動,對物品進行分類,教師巡視。
2、指名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分。
師: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說說你是怎么分的?
師:他們是這樣分的,和你們分得一樣樣嗎?
(如果有學生分錯,將在后面的教學中通過學習使學生自己改正過來。)
3、揭示概念。
師:每類形狀的物體,它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嗎?
引導學生說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板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這些圖形都住在立體王國里,所以它們都是立體圖形(板書課題:認識立體圖形)
師:藍貓先生說小朋友真聰明,下面我們要比比哪個小組的小朋友動作最快,把桌上的東西放回籃子里。
b、摸一摸
1、拿出學具。
師:請你輕輕地拿出這些圖形玩一玩?梢钥匆豢此蛣e的物體有什么不一樣、摸一摸它們的表面有什么感覺、滾一滾看哪個物體滾得遠。
。1)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同桌,說說它有什么樣的特點。
。2)指名學生說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的特點
師;誰能用最大的聲音告訴大家,你現在覺得長方體是什么樣子?你是怎么感覺到的?
2、學生依次匯報:
長方體:長長的,有6個面,有邊,有角,不能滾動。
正方體:方方的,有6個面,有邊,有角,不能滾動。
圓柱:上下一樣粗,圓的,能滾動。
球:光光的,能滾動。
學生每匯報完一種物體的特征,老師:請小朋友拿出這種物體,看一看、摸一摸,看看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3、抽象出圖形
師:脫下這些物體的花外衣,你還認識他們嗎?(在黑板上貼出相應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的圖片)
。ㄈ绻谝淮畏诸惙皱e的話,現在再讓學生思考分得對不對)
c、搭一搭
老師:聽說很多小朋友都是搭積木的小能手,今天我們要用這些禮物來搭一搭,看哪一組的小朋友搭的高?
學生活動比一比誰搭得高,互相欣賞。
老師在看了小朋友搭的情況后說:我發現你們在搭的時候都沒有把球用在中間,而是選擇長方體和正方體呢?
老師:那圓柱體為什么能搭在中間?
學生:圓柱體有兩個平平的面所以能搭中間。
師:現在把這些物體一樣一樣的叫它們的名字,邊說邊放到袋子里。
三、練習鞏固,寓教于樂。
1、游戲:猜物體。
老師:誰上來閉上眼睛摸一個物體,說說這個物體的特點,讓其它的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物體。他說得對了,請把你的掌聲送給他,好嗎?
2、完成練習5第2題。數一數。
四、回顧延伸。
1、說說你認識了哪幾個新朋友,請你閉上眼睛想想它們長什么樣?
2、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形狀。
3、當一個小小偵察兵;丶胰刹煲幌伦约杭抑械奈矬w形狀是怎么樣的?并請父母幫忙把你所發現的相同的物體作為一組記錄下來,第二天帶到學校和老師、同學一起分享學習的成果。
《圖形》教案 篇4
第二單元 認識圖形
教學內容
1、 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2、 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重點、難點
1、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2、 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3、 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
教學要求
1、 讓學生通過觀察長方形、正方形的一個面和圓柱的地面,以及用這些幾何形體的面畫圖形等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通過把長方形或正方形剪、拼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這些常見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知道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 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對圖形的空間想象能力。
3、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加同學的交往、合作的意識。
第一課時: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教學內容
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通過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和圓柱的底面,以及用這些幾何形體的畫面圖形等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2、使學生在學習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加與同學的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準備
積木釘子板、水彩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物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學期我們學過一些立體圖形,今天我們將繼續來認識一些圖形。(板書:認圖形)
二、新授
1、搭積木
。1)每一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積木,請小朋友自己動手搭一搭。分小組活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拼搭的情況。
。2)提問,觀察拼搭的積木,想一想在拼搭的積木中哪些是已經認識的,哪些還不認識?
(3)分類:
教師從中取出1個長方體,讓學生說出名稱并要求學生把拼搭中的所長方體都拿出來放在一起。
學生用類似的方法,把拼搭的積木進行分類。學生分組活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分類的情況。
匯報分類結果,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4)認識平面
、偈紫扔^察長方體,觀察各塊長方體積木正向著我們的那個面,然后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形,說明:這就是我們剛才看到的那個面,這樣的一個面我們把它叫做長方形。
板書:
長方形
觀察長方體的每一個面與黑板上畫的長方形一樣嗎?
、谟^察正方體,觀察各塊正方體積木正向著我們的那個面。然后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正方形。說明:這就是我們剛才看到的那個面。這樣的一個面我們把它叫做正方形。
板書:正方形
觀察正方體的每個面與黑板上的正方形一樣嗎?
③觀察圓柱。觀察圓柱一個正向著我們的那個底面,然后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說明:這就是我們剛才看到的那個面。這們的一個面我們把它叫做圓。
板書:圓
觀察圓柱的兩個底面與黑板上面的圓一樣嗎?
3、 說出下面圖形的名稱。
先指名說出圖形的名稱,同桌同學再互相認一認。
3、小結。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一題圖,看一看圖中的小男孩是怎樣用長方體、正方體或圓柱畫圖形的?
(2)學生照樣子畫一畫,每畫出一個圖形,說一說圖形的名稱?學生畫圖,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想一想:畫長方形可以利用哪種幾何形體?畫正方形和圓呢?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題圖,仔細觀察,說說圖中哪些物體的畫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圓?
。2)在我們的教室里找一找,說說教室里哪些物體的畫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圓?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題圖,邊看圖邊想:釘子板上圍成的是什么圖形?怎樣圍的?你也會圍嗎?
。2)學生自己動手在釘子板上圍一圍,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在釘子板上能圍出圓嗎?讓學生去試一試,想一想、說一說。
4、完成“想想做做”4。
。1)先讓學生在方格約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2)通過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你了解到長方形和正方形在哪些特征?
四、作業布置。
五、教學后記:以游戲形式.比較直觀的教具,學生的學習興趣強.
第二課時 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教學內容: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的:
1、 通過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知道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 在折圖形、剪 圖形、拼圖形的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對圖形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世課我們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以及圓,今天我們將繼續來認識一些理面圖形。
二、新授
1、認識三角形
。1) 教師出示一張正方形紙,提問:這張紙是什么開頭你能把一張正方形對折成一樣的兩部分嗎?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折紙的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你是怎樣折的,折出了什么圖形?
板書:三角形
(2) 出示教材第43頁第二組圖,教師介紹:下面是生活中見到的三角形(想一想,你還見過哪些有三角形面的物體。)
出示教材40頁積木拼搭,認出有三角形面的積木,指一指哪個面是三角形的?
2、平行四邊形
(1) 拼一拼。
你能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圖形嗎?
板書:平行四邊形
。2) 出示教材44頁例題說明:下面都是生活中見到的平行四邊形,你能從這引起物體上找到平行四邊形嗎?并把圖中的平行四邊形涂上顏色。
想一想,你還見過哪些有平行四邊形面的物體?
三、鞏固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至第五題。(分小組比賽)
四、全課小結
五、作業布置
六、教學后記:以游戲形式.比較直觀的教具,學生的學習興趣強.
第三課時:練習五
教學內容:練習五。
教學目的:
通過折一折、搭一搭、數一數、剪一剪、拼一拼等實踐活動,加深對平面圖形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誰能說說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
今天啊,我們將繼續研究它們上一節練習課。
二、練習。
1、練習五1
(1) 出示第1題,要求學生沿著圖中的虛線折一折,說一說折出了什么圖形?
(2) 展開,說一說在折出的圖形,哪些是你認識的?
2、練習五2。
(1)讀題理解題意,什么叫兩次對折?
(2)學生選擇一種折法在小組中交流,并說說折出的是什么圖形?
(3)集體交流并參與教科書說說正方形紙對折兩次一般有幾種折法?各折出什么圖形?
3、練習五3。
(1)出示第3題圖,說說圖中有哪些圖形?指指各種圖形分別在哪里?
(2)指導學生數圖形的個數,要求學生把圖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從左往右,從上往下有序地數。
(3)完成統計表,集體交流。
4、練習五4。
(1)要求學生用6根同樣長的小棒搭出三角形、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并說說你是怎樣搭的?(2)用8根小棒能搭出什么圖形?試一試,讓學生先搭,然后相互交流。
5、練習五5。
請學生拿出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想一想怎樣才能剪 出兩個三角形,三個三角形、四個三角形。
6、練習五6。
(1)出示第6題圖,引導學生看圖,說說圖中是怎樣把長方形轉化平行四邊形。
(2)學生動手按照書中的兩幅圖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7、練習五7。
(1)用書附頁中的圖形,照樣子拼出書上的三種圖形。
(2)試一試,你還能拼出別的圖形嗎?學生動手拼圖,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拼的?
三、作業布置。
四、教學后記:以游戲形式.比較直觀的教具,學生的學習興趣強.
《圖形》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和討論,使學生感知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特征,知道這些常見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這些圖形,體會面與體的聯系和區別。。
2.通過“看、議、摸、畫、拼”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積極探索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創造情境,認識物體圖形,激發學生好奇心,求知欲,滲透熱愛生活的情感教育和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掌握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難點:從物體表面抽象成平面圖形
課前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三棱柱若干;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若干;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1.引入
師: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四種圖形,(課件準備)請大家認一認,說一說。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和三棱柱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王國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外,還有平面圖形家族。
。ǔ鍪鹃L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1、你認識它們嗎?那你知道它們叫什么名字?
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說說這些圖形的名稱。
2、 那它們長什么樣子呀?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特征,不要求完整,對說得好的學生及時鼓勵。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些圖形——板書課題:認識平面圖形
二、合作探究 操作交流
1.觀察發現,感知“面在體上”。
a.觀察操作
師:你能從自己桌面上的這些物體中,找出這樣的圖形嗎?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
b.引導發現
師:你們剛才找的這些圖形的家安在哪里?
c.面在體上及分離過程
剛才小朋友們通過觀察發現了這些圖形的家都安在立體圖形上,你能用我給你們準備的工具(白紙、印泥、橡皮泥等),想辦法讓他們的家從準備好的立體圖形上搬到紙上來嗎?
學生獨立思考、匯報交流(描、印、折、畫)
師:,在小組里說一說,你想用什么辦法記下這些面,每個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樣,比一比,哪個小組的辦法多。
師:小朋友的辦法真多!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動手印一印或描一描?
要求:1.小組合作完成。
2.每組用兩種方法來制作兩個圖形。
3.每張紙上只描或印一個圖形。
說說你用什么形狀的立體圖形畫了一個什么平面圖形?(同時課件出示)
。ㄓ秒娔X演示,從長方體、正方體、三棱體上分別移下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通過活動師生共同得出:長方體畫出的是長方形,正方體畫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畫出的是三角形和長方形,圓柱畫出的是圓。
長方體:長長的、方方的,有四條邊。
正方體:四四方方的、“有四條邊、 四條邊一樣長。
三角形:三個角尖尖的,有三條邊。
圓:圓圓的,邊是彎的。
三、 聯系實際舉例 鞏固新知
1、找一找
其實,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些平面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家,我們的教室里就有很多,讓學生給這些圖形分別找到家。
2.舉例:課件展示畫面。
小朋友過馬路對話情境。滲透交通安全教育,講授交通標志知識。問:這些交通標志牌是什么形狀?
四、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比比誰的眼睛亮
讓學生觀察老師的作品模型(使用投影儀,出示蜻蜓、小房屋、圖畫的圖片),說一說是由哪些平面圖形構成的。
五、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的這些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可見,請小朋友留心觀察一下,把它記錄下來,然后與爸爸、媽媽一起交流一下。
六、課外作業
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設計一幅美麗的圖畫。
《圖形》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能夠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
2.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的操作實踐能力。
3.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 1. 各種形狀的物體。 2. 圖形卡片。 3. 課件
教學過程:
。ㄉ险n前,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由4名學生組成。教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放上各種形狀的物品。這些物品分別是球、易拉罐、茶葉筒、積木塊、魔方以及各種形狀的包裝盒等。各個小組物品相同。)
1.創設情景
師:今天,小兔子想跟來考考大家,他說把你認為形狀相同或相似的物品放在一起嗎?比一比,哪個小組分得最快,四人小組合作得最好!現在請四人小組一起來試試看!
2. 教學互動活動設計
活動一
師:你們是怎樣分的?
生:我們把這些物品分成四組,一組是長長方方的;一組是四四方方的;一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組是圓圓的球。
師:跟他一樣分的同學舉手。
師:那么摸摸看它的表面,你發現了什么呢?
師:你最喜歡哪一種圖形呢?
生:乒乓球。
師:我們把像乒乓球這樣形狀的物品叫做球。大家把球拿出來,摸摸看球的形狀是怎么樣的?
生:球的形狀是圓圓的。
師: 放在桌面上輕輕推一推,它能滾動嗎?
生:能。
師:球畫在紙上是怎么樣的呢?大家看一看。把球放回盒子里。
師:現在把球放回盒子里。除了球你還喜歡哪一種圖形呢?
生:長方形。
師:這個圖形是立體的,所以這個叫長方體。請大家從盒子里拿出長方體。摸摸看長方體的形狀是怎么樣的?
生1:長長方方的。
生2:這里又是尖尖的。
師:大家摸摸看,它的表面是怎么樣的?
生:平平的。
師:我們知道了長方體是長長的,方方的,這里尖尖的,表面平平的。長方體畫在紙上是怎么樣的呢?大家看一看。
師:長方體放在桌面上輕輕一推能不能滾動呢?自己試試看。
生:不能。
師:現在請大家把長方體放回盒子里。這個是什么圖形呢?
生:長方體。
師:你還喜歡哪些圖形呢?
生:圓柱。
師:大家把圓柱拿出來,摸摸看,它的形狀又是怎樣的呢?
生1:圓柱直直的。
生2:圓柱上下一樣粗。
生3:兩頭圓圓的,平平的。
師:圓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樣粗,兩頭圓圓的,平平的。圓柱畫在紙上是怎樣的,同學們來看看。
師:圓柱放在桌面上輕輕一推能不能滾動呢?
生:如果圓柱躺在桌面上就能滾動,立在桌面上就不能了。
師:同學們真會開動腦筋!請大家把圓柱放回盒子里。
。贸鰞蓚粗細不同的圓柱)
師:這兩個是不是都是圓柱?大家看看它符不符合圓柱的條件?
(各生回答不一)
師:像這樣的物體不管是粗還是細,都是圓柱。
師:你還喜歡哪一個圖形呢?
生:正方體。
師:請同學們把盒子里的正方體拿出來,摸摸看它的形狀又是怎樣的?
生1: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
生2:表面都是正方形。
師:正方體四四方方,每一個面都是正方形。正方體畫在紙上是怎樣的,大家看一看。
師:正方體放在桌面上輕輕一推會不會滾動?
生:不能。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了,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出示課題:認識立體圖形
活動二
師:我們都認識了這幾個立體圖形,誰能說說生活中可以在哪里找到它們呢?
。ㄏ茸寣W生說,再出示圖)
活動三
出示書本第36頁第2題
師:同學們都做得非常好。老師用了今天我們所學的立體圖形來拼成一個漂亮的圖形,這里面用了幾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呢?請把答案寫在書上。
活動四
師: 現在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這個是什么圖形?
生:長方體
師:這個呢?
生:正方體。
師:這個呢?
生:圓柱。
師:最后一個呢?
生:球。
師:剛才我們都用眼睛來看了,現在換成閉眼摸一摸,看誰摸得準。
。ㄕ垉伞⑷齻學生摸一摸)
師:現在請你跟你的同桌試試看,看誰摸的又快又準。
活動五
師:同學們都非常聰明,老師自己動手就拼了一個剛才的圖形,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拼一拼呢?現在就請大家當一名小小設計師,四人小組合作,用你們桌面上的立體圖形來拼拼看,看誰拼得最漂亮!
。▽W生拼,老師巡視,加以指導,最后進行評比)
小結
師:今天你認識了哪些立體圖形呢?
生1:長方體。
生2:正方體。
生3:圓柱。
生4:球。
《圖形》教案 篇7
奇特的視覺圖形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以強烈的視覺形式來展示奇特的圖形,使學生獲得一種視覺上的體驗,并初步了解這些圖形的藝術美及內在含義。
2.通過一系列圖形視覺訓練,多角度地欣賞和認識美術作品。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進行圖形思維訓練。
難點:學生對圖形設計基本要素的掌握。
三、教學準備:
。▽W生)常用繪畫工具、紙張。
。ń處煟┱n件。
四、教學過程:
1.游戲導入,提問揭題。
(1)播放圖1,請同學們猜一猜:“柱子是圓的還是方的?”并請同學們談一談你看到的是什么內容?
。2)在學生產生爭論之后,師生共同解析。
。3)揭示今天的課題:《奇特的視覺圖形》。
2.圖形體驗,師生互動。
(1)請大家看看并談談《上升與下降》(教材第12頁)這張圖形的奇特之處在哪里?
。2)討論后教師小結:這張作品給人們一個奇妙的時空反轉世界,空間的上下、左右、內外、前后乍看似乎合理,然而仔細一看,卻又是處于矛盾之中。在畫面中,圖形和底紋不再安分守己,底紋會轉換成圖形,而圖形也會轉換成底紋,二維平面的圖形還會變成三維立體的物體,三維立體的物體也可以轉換成二維平面的圖形。圖中的階梯就是一個典型。
。3)教師簡介作者。
。4)課件展示圖片,請同學們思考并探討一個問題:這些圖片新奇在哪里?比如說圖2:究竟是靜的還是動的?教師提示觀察的方法:注視圖片一分鐘,你發現了什么?教材中的《電燈樹》的新奇之處在哪里?
3.啟發想象,自主探究。
(1)在欣賞了一些設計作品、感受作品的藝術美后,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共同探討創意圖形怎樣設計?學生討論、回答。
(2)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出新的分類:通過欣賞、對比了解了一個圖形一般有圖案部分及襯托圖案部分的兩個形,屬于圖案的部分一般稱為“圖”,也叫“正形”;而襯托圖案的部分稱為“地”,也就是“負形”。圖形創意中,往往把兩部分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如圖3中,張著血盆大嘴的鱷魚嘴里,正好是一只可憐的白天鵝的形象,人們不禁為正被吞吃的天鵝擔心、憂憤。
。3)小結與提升:較早對圖形與底紋之間的互換互借關系進行系統研究的魯賓,他的《魯賓杯》(見教材14頁)就是的一個精彩的例子,你認為是一個酒杯還是兩個人頭的側面像?
【解析】兩種解讀都能看到。但是,在任何時候,你都只能看見面孔或只能看見酒杯。如果你繼續看,圖形會自己調換以使你在面孔和酒杯之間只能選擇看到一個。格式塔心理學家愛德加•魯賓使這個經典的背景幻覺圖廣為人知。魯賓是從一張19世紀的智力玩具卡片上獲取的靈感。魯賓在研究中指出:凡是被封閉的面都容易被看成是“圖”,而封閉的這個面的另一個面則會被看成是“底紋”。在一般情況下(其他因素相等),較小的區域或更為封閉的區域容易看成是“圖”,較有意義的區域可能會被看成“形”。而當兩個毗連的區域中,圖形與圖形沒有較大的區別,或者圖形之間雖然差異較大,但是互為依存,無法單獨分開時,圖形即底紋,底紋也就可以成為圖形,正形與負形正是運用了這種視覺可調節的特點。中國的八卦圖形就是非常典型的正形與負形的組合。
4.布置作業,表達創意。
。1)請同學們利用正形、負形的關系,設計一組奇特的圖形,并談談自己的設計構思。
。2)要求:生動、構思巧妙、奇特。
。3)下課前請同學們上臺展示并表述自己的創意,教師應以鼓勵、表揚為主,適當指出不足。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以強烈的視覺形式來展示奇特的圖形,初步了解這些圖形的藝術美及內在含義。
2.能夠運用空間、明暗、形色、錯覺等美術語言對美術圖形進行簡單的評述。
3.通過一系列圖形視覺訓練,多角度地欣賞和認識美術作品。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進行圖形思維訓練,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難點:學生對圖形設計基本要素的掌握,了解圖形創意的方法。
三、課前準備
(學生)常用繪畫工具、紙張。
。ń處煟┱n件。
四、教學過程
1.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1)教師: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石頭、剪子、布”的游戲,你們會做嗎?同桌一起大膽的做。激發學習興趣。教師打開投影儀,在光影下做“石頭、剪子、布”手形。你們看到這些影子想到了什么?你還能用手變成什么?
。2)用手能做出更有創意的影子嗎?鼓勵學生到投影前展示手形,同學們大膽地聯想影子上出現的是什么?
。3)出示課題:《影子的聯想》。
2.賞析圖片,主動探究。
。1)課件展示鋼筆的形象。同學們從影子里看到了什么?并聯想到了什么?犀利的筆尖猶如鋒利的刀劍。
。2)繼續用課件展示書上的圖片并提出問題:說說這些作品的含義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把這兩個事物聯系在一起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3)教師小結:在光線的照射下,物體會投下影子,影子是物體的真實奴仆,影子是虛的、消極的。然而在詩人和設計師的豐富想象下,影子活了起來,有了生命,成了實體。李白有詩云: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把影子看作是可以與之對酒當歌的知音。在設計師的眼中,物體投下的影子,可以是與本體意義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的其他物體,它可以是虛幻的,也可以是實實在在的物體,可以與它握手,可以與它起舞,可以把它當凳子坐,也可以把影子中的自己的頭發剪去。神奇的影子就在大家的手中創造出來了。
3.構思作業,探索實踐。
。1)根據某一個物體,利用其影子設計一組圖形,并說說作品的含義。
。2)建議利用影子的形狀來豐富視覺語言,可以傳達某種特定的含義。
4.交流創意,評價拓展。
。1)師生共同探討作業存在的問題:影子的聯想是否合理?是否把自己所想所感的東西表達出來了?是否合理地利用了各種美術工具、觀摩過的圖片以及文字資料?作業是否有創新?
。2)布置課后作業:找一些奇特的視覺圖形,欣賞這些作品,開拓自己的視野。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以強烈的視覺形式來展示奇特的圖形,使學生獲得一種視覺上的體驗。
2.能夠運用空間、明暗、形色、錯覺等美術語言對美術圖形進行簡單的評述。
3.通過一系列圖形視覺訓練,多角度地欣賞和認識美術作品,能夠嘗試運用身邊的媒材進行創意,設計出有趣的圖形。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進行圖形思維訓練,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難點:學生對圖形設計基本要素的掌握,了解圖形創意的方法。
三、課前準備
。▽W生)常用繪畫工具、十六開鉛畫紙。
。ń處煟┱n件、有關視覺創意的圖片資料。
四、教學過程:
1.觀察感知,強化概念。
(1)課件展示法蘭克福爵士音樂節的海報作品。先請同學們觀察感知,然后談談構成畫面的元素有哪些?他們之間又有什么關系?
。2)討論后教師小結:大凡成功的創意圖形,往往吸引受眾注意的,要首推其在視覺傳達中所表現出的新奇感。何謂新奇?新奇即獨特,它是創意的特色和亮點。這幅法蘭克福的爵士音樂節的廣告招貼中,設計者運用了同形異構的表現手法。在樹與小號兩個熟悉的形象之間尋求具有共性的元素,發現其造型之間的相似性,并使之在視覺中得到融合,造成視覺形象的陌生感,從而使廣告畫面產生清新悅目的感召力。
(3)強化概念:該畫面所透射出的一種具有強烈個性并對觀眾造成視覺沖擊的能量。在視覺藝術表現上,我們稱之為陌生感,這種陌生感至少包含著兩個層面:一是使熟悉的事物變得新奇,二是使陌生的事物變得熟悉。我們稱之為“同形異構”和“異形同構”。今天要學習的同構圖形是指把不同的但相互間有聯系的元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這種結合不再是物的再現或并舉在同一畫面,而是相互展示個性,將共性物合二為一。
2.引導欣賞,加強體驗。
。1)課件展現圖片《為什么和平遲未實現》,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將和平鴿與人頭骨兩者聯系在一起?有何寓意?
(2)歸納:作者利用異形同構的方法,將和平鴿、人頭骨這兩樣不同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把和平與戰爭這對立的兩極、差異的雙方,互相借用,互相重合,融合為一個緊密的視覺幻象,給人的視覺造成強烈的矛盾沖突,發人深思。
。3)說說教材中第16頁其他作品的創意。
(4)說說圖4、圖5和教材第17頁作品有什么奇特之處?除了能同構圖形之外,他們又有了哪些不同之處?
眼睛的形狀沒有變化,但是把眼白部分替換成了晴朗的天空。
(5)教師歸納:上述多媒體課件展示的圖片中雖然保持了圖形的基本特征,但其中某一部分被其他相類似的形狀所替換。這種構思方法稱為元素替代。
3.同構圖形,元素替代。
。1)以同構或元素替代的手法設計一組圖形,并說說自己的創意或構思。建議小組合作,也可單獨完成。
(2)教師巡回輔導。
4.表述構思,展示作業。
。1)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介紹自己的作品及內在創意。
。2)先將完成的作業懸掛在教室進行觀摩,再在課后選拔優秀作業在校園櫥窗展覽。
第四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以強烈的視覺形式來展示奇特的圖形,使學生獲得一種視覺上的體驗,并了解這些圖形的藝術美及內在含義。
2.能夠運用空間、明暗、形色、錯覺等美術語言對美術圖形進行簡單的評述。
3.通過一系列圖形視覺訓練,多角度地欣賞和認識美術作品,能夠嘗試運用身邊的媒材進行創意,設計出有趣的圖形,拓展直觀想象的空間。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進行圖形思維訓練,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難點:學生對圖形設計基本要素的掌握,了解圖形創意的方法。
三、課前準備
。▽W生)常用繪畫工具、16開鉛畫紙。
。ń處煟┱n件、幻燈機、有關錯覺的圖片資料。
四、教學過程:
1.欣賞激趣,感知錯覺。
(1)課件展示圖7,圖中究竟有幾個人?分別有哪里?據說可以找到9張臉的人,智商可以達到180。
(2)圖7的圓線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課件將圖片遮住一半再讓學生觀察,能看到一樣的幻覺嗎?每一個小圓的“纏繞感”通過大圓傳遞出去產生了螺旋效應。遮住圖片的一半,幻覺將不再起作用。19xx年英國心理學家詹姆斯•弗雷澤創造了以整個系列的纏繞線幻覺圖片。
(3)睜大眼睛看看這兩個“瘋狂”的螺帽(圖8):你知道直鋼棒是怎樣神奇地穿過這兩個看似成直角的螺帽孔的嗎?
【解析】兩個螺帽實際是中空的,雖然它們看起來是凸面的,所以兩個螺帽并不互相垂直。螺帽被下方光源照到(一般光線應來自上方),這給人們判斷他們的真實三維形狀提供了錯誤信息。
。4)托蘭斯肯彎曲幻覺(圖9):哪條線的曲線半徑最大?
【解析】這三個圓弧看起來彎曲度差別很大,但實際它們完全一樣,只是下面兩個比上面那個短一些。視覺神經末梢最開始只是按照短線段解釋世界。當線段的相關位置在一個更大的空間范圍延伸概括后,彎曲才被感知到。所以如果給定的是一條曲線的一小部分,你的視覺系統往往不能察覺它是曲線。
。5)教師歸納總結:錯覺就是指人不正確的知覺。在圖形創意中,利用錯覺設計圖形,往往會產生奇妙的效果。
2.分析討論,層層深入。
(1)課件展示教材中的圖片,提出問題:這兩個人坐在同一個臺階上嗎?走這個奇怪的樓梯會發生什么?最低一級和最高一級臺階分別在哪兒?哪個人是坐在井口的上沿的?看起來像螺旋,但實際上是一系列的同心圓,為什么?學生欣賞討論各個圖形的有趣之處,提高對圖形的認識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是貓躲著老鼠還是老鼠躲著貓呢?英國藝術家彼得•布魯特斯在幻覺的基礎上創作了這幅迷人的令人模棱兩可的圖形。請同學們著重分析這幅《貓和老鼠玩捉迷藏》作品的巧妙、奇特之處。
3.收集資料,加深理解。
。1)以小組為單位分組到因特網上收集有關錯覺的圖形資料。
。2)根據收集到的圖片,準備相應的文字解說。
4.共享成果,開拓視野。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自己小組成果,向大家介紹自己小組的錯覺圖形。
。2)課外繼續收集有關錯覺的圖形資料。
《圖形》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聯系生活中的具體事物,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初步體會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
2、會用動手或觀察等方法辨別軸對稱圖形,能利用身邊的工具制作軸對稱圖形,并在認識、制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
3、在對知識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動手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并能準確辨別較為復雜的軸對稱圖形。
教具準備:多媒體網絡課件、釘子板、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談話:同學們,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美麗的朋友,大家看!
(出示只有一個觸角的蝴蝶的圖片。)
提問:仔細觀察這張圖片,你有什么發現和感受,還應該怎么做才好看?
學生回答。
教師: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問題和這只美麗的蝴蝶也有一定的關系。
板書課題:軸對稱圖形,同時引導學生看了課題你想研究哪些問題?(請學生提出自己趕興趣的問題)
二、識軸對稱圖形
1、課件出示天安門、飛機、獎杯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上的物體,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師:同學們請拿出你們自己手中的這些平面圖形,折一折、比一比,和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你們發現了什么?
。ㄏ刃〗M討論,再匯報)
引導學生用手摸一摸對折后的兩邊,說說有什么樣的感覺。得出結論:這些圖形對折后“兩部分完全重合”。
介紹:我們把這些對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圖形稱為“軸對稱圖形”。(板書軸對稱圖形定義)。中間這條折痕就是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板書:對稱軸)
談話: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物體的平面圖形也是軸對稱圖形呢?
。▽W生交流并回答)
2、試一試
談話:同學們你們的學具袋中有幾種不同的多邊形,它們是軸對稱圖形嗎?
引導學生參照軸對稱圖形的定義,動手折一折、比一比,看看這些常見的圖形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匯報時引導學生用“完全重合”等詞語來描述和判斷是否是軸對稱圖形。
3、判斷軸對稱圖形
談話:下面我們一起到“軸對稱圖形博物館”去看看。
小組派代表匯報合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以及判斷的結果及理由。
4、擺對稱的姿勢
談話:同學們有些累了吧。下面跟老師一起來做個身體對稱的游戲吧。指名學生上臺擺一個有軸對稱性質的姿勢。
。ㄗ⒁鈴娬{要左右兩邊的動作幅度要相同,否則就不對稱了)
三、制作軸對稱圖形
1、談話:剛才同學們學會了用身體做軸對稱圖形的游戲了,你們還想用別的工具做軸對稱圖形嗎?
引導學生小組自主合作,選擇釘子板、剪紙、方格紙等工具和材料制作軸對稱圖形。(展示學生的作品)
學生畫好后,請畫得快的學生介紹自己的方法。
教師介紹:為了快速的畫出圖形的另一半使它成為軸對稱圖形,可以先找出對稱點,在連接對稱點就好了。
四、感受軸對稱美
談話:生活中有那么多軸對稱圖形和具有軸對稱性質的物體,是因為軸對稱圖形本身就是一種美。
電腦播放一組世界著名的具有軸對稱性質的建筑物。
談話:類似的建筑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你們想看嗎?。
電腦播放一組合肥市具有軸對稱性質的建筑物。
五、小結
談話:同學們看你們今天學的那么帶勁,誰能說說自己今天有什么收獲?你認為誰今天表現的最有進步呢?(學生之間評價推選)
談話:現在老師要送他一件小禮物,可是老師還沒來得及完工,誰能幫我把它修剪好呢?出示一張邊緣不齊的賀卡。請學生說說修剪的辦法和依據并修剪。打開賀卡,出示其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的剪紙圖案,讓學生感受軸對稱圖形的廣泛,軸對稱圖形的美.
《圖形》教案 篇9
幼兒園小班數學圖形教案篇一:認識正方形
活動目標:
1.能感知正方形。
2.感知正方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正方形圖標,記錄用的大張白紙、彩色筆。
2.大方巾、大小不同的彩色幾何圖形片,親子調查單“我家的正方形”,數量供幼兒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認識正方形。
出示正方形圖標,引導幼兒正確地說出正方形的名稱。
請幼兒說說什么東西是正方形的,教師將幼兒的答案記錄在白紙上。
2.游戲:“給大方巾找朋友”。
玩法:教師將大方巾鋪在桌上,向幼兒展示各種色彩、大小的幾何圖形片,請幼兒把各種正方形都放到大方巾上面,鼓勵幼兒邊做邊說:“大方巾我給你找到了正方形的朋友!
3.找班上的正方形。
引導幼兒在活動室里找找,還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形。
4.激發回家找正方形的興趣。
向幼兒介紹親子調查單“我家的正方形”,請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畫一畫、記一記,家里有哪些東西是正方形的,第二天帶到班上與大家分享。
活動建議:
利用戶外活動散步時間繼續在園內尋找正方形的物體,鞏固對正方形的認識。
活動評價:
能指認正方形的物品。
[附]親子調查單:我家的正方形
小朋友家長:
您好!請您和孩子一起找一找家中哪里有正方形,找到了把它記錄在紙的空白處(或讓孩子畫下來),與小朋友們共同分享。
幼兒園小班數學圖形教案篇二:圓形朋友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運用圓形創作造型。
2、發展幼兒想象力及操作能力。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將各色色紙剪成大大小小的圓,貼在磁鐵黑板上。剪刀、糨糊、圓形貼紙、畫紙、磁鐵、彩色等。
2、幼兒數學用書
活動過程:
。ㄒ唬┮灾v《愛畫畫的波波的故事》的形式引起興趣
隨著故事情節讓幼兒猜猜波波畫的是什么?“小豬波波畫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圓,哥哥姐姐看了好久,不知道波波的圓圈是什么,就問波波:“你畫的圓圈是什么呀?”波波說:“這個圓圈里有兩只手,一只長,一只短,從早到晚繞著轉!备绺缯f:“啊,我知道了,是時鐘”,姐姐說:“那這個是什么?”波波說:“它下面還有一條長長的線,要抓好,才不會跑掉”。姐姐說:“喔,是氣球”哥哥姐姐終于知道波波畫什么了。波波又畫了許多圓圈,連肚臍眼的圓都有呢?媽媽說:“波波真是個很棒的畫家”。
(二)運用操作法讓幼兒拼圖
幼兒也當波波,用圓形色紙拼拼貼貼,看可以拼貼出什么造型。完成后請幼兒欣賞作品,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用圓形拼貼出了什么
。ㄈ⿴ьI幼兒打開《我的數學》第一頁,啟發幼兒觀察畫面內容,讓幼兒給圓形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再說說圖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的
(四)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想一想、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的。
幼兒園小班數學圖形教案篇三:圖形食品品嘗會
活動目標
1、加深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的認識,能正確說出名稱并進行分類。
2、在此基礎上對半圓形和橢圓形有初步的了解。
3、愿意與同伴分享食品,體驗共同品嘗的快樂。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圖形片片各一、插有標記圖的盤子四個、各種圖形食品等幼兒已有生活中圖形物品的知識
活動過程
1、認識圖形寶寶,談談說說我知道的各種圖形的物體。
“今天有許多的圖形寶*和我們做游戲,他們是誰啊?”
(教師逐一出示各種圖形,幼兒跟它們打招呼)
“你們知道這些圖形寶寶愛藏在哪里嗎?”(幼兒自由講述)
2、感知食品形狀的多種多樣。
a.“圖形寶寶除了喜歡藏在地方,還喜歡藏在哪里?”(啟發幼兒說出藏在食品里)
b.出示一個桔子
提問:“桔子里藏有哪些圖形寶寶呢?”
“還有哪些食品里藏有什么形狀的圖形寶寶?我們一起去看看”(幼兒邊看邊講述)
2、給圖形食品找家
a.出示貼有標記的盤子
b.請小朋友看著標記幫圖形食品來分分家,并說說你把什么食品放在什么標記的家里了。
c.共同檢查幼兒分類情況,并認識橢圓形和半圓形。
3、分享食品,通過提問讓幼兒討論如何與同伴分享食品。
a.你最喜歡吃什么食品?
b.碰上自己愛吃的東西能不能一個人拿它?食品的果皮和包裝紙應該放在哪里?
c.和客人老師一起分享食品。
幼兒園小班數學圖形教案篇四:認識圖形
活動目標
1.能指認和命名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圖形。
2.會用釘板做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3.能按圖形的外形特征分類。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認識不同形狀的長方形和三角形。
活動準備
在活動區中提供硬卡紙和彩色紙制成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和圓形。釘板和橡皮筋。分類盒。
活動過程
探索活動--求同,拼搭,制作--討論活動--指認,命名,分類--復習活動--拼搭,制作
1.通過探索活動讓幼兒感知、體驗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圖形的不同特征。
(1)求同活動是讓幼兒根據盒子上的圖形標記進行匹配活動,即將標記相同的圖形放在一起。 求同活動的材料要有層次,首先提供與標記完全相同的圖形,然后再提供同類變式圖形。
(2)拼搭活動是讓幼兒用幾何圖形復制圖紙上的物體,如照圖紙拼出一艘船。提供給幼兒的幾何圖形,可以和圖紙上的一樣大小,也可以是按比例放大或縮小的圖形,以增加復制的難度。
。3)制作活動既可以讓幼兒給某類圖形涂上指定的顏色,又可以讓幼兒在有幾種圖形的紙上剪下某一類圖形,還可以讓幼兒用釘板勾出圖紙上的幾何圖形。
2.通過討論活動使幼兒能指認和命名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及它們的變式,(重點是三角形與長方形的各種變式)理解四種圖形的不同特征。
3.通過復習活動加深幼兒對四種圖形的認識。
(1)復習活動中的拼搭應該讓幼兒自己用幾何圖形構建各種物體,并將拼出的物體粘在紙上陳列在活動室里。
。2)讓幼兒在釘板上用幾何圖形勾出各種物體。
(3)讓幼兒數出圖紙上某種圖形的數目,并在相應的數字上畫圈。
。4)讓幼兒找出圖形排列的規律接著往下排。
《圖形》教案 篇10
摸箱游戲真好玩——摸圖形
目標:
對幾何圖形發生興趣。
用觸覺感知圓形、方形的特征。
辨別圖形,學說詞語“圓的”“方的”。
準備
圓形、方形塊若干;圓形、方形卡片若干。
圓形、方形紙盤若干(平面的),方手帕一塊。
摸箱或摸袋,里面裝有若干方形塊、圓形塊。
過程
方的圓的不一樣。
辨認圓形和方形。出示圓盤子和方手絹,比較圓的和方的不一樣。
再出示圓形卡片和方形卡片,辨別圓盤子與哪個圖形相像,方手絹和哪個圖形相像,學說“圓的”“方的”。
摸箱游戲真好玩。
出示摸箱(或摸袋)。這是摸箱,里面有許多方餅干和圓餅干(圓形塊、方形塊的)。幼兒每次取一個圖形卡片,再到摸箱里摸出一個圖形塊,告訴大家是什么餅干?或根據教師的指示摸圖形塊,如”摸一個方餅干”.
分組活動.
圖形配對.供給摸箱(里面有圓形塊和方形塊).每人有圓形和方形的).幼兒每次取一個圖形卡片,再到摸箱里摸出一個相同的圖形塊,放在上面,配成一對,如圓形卡片和摸出的圓形塊配成一對,說說圓的和圓的是一對。
分餅干。供結圓形和方形紙盤,摸箱(內裝方形塊和圓形塊)。每人有圓形和方形的紙盤各一個,按盤子的形狀到摸箱里摸餅干(方形塊,圓形塊),放到相同形狀的盤子里,方餅干放到方形的盤子里,圓餅干放到圓形盤子里。說說是什么形狀的餅干?兩個盤子都要放上一些餅干。
建議:
把摸箱游戲材料放到數學角,吸引幼兒來玩摸箱游戲。
玩“喂餅干”游戲,在數學角擺放立體動物頭,動物的口型有的是圓形(如貓的嘴),有的是方形(如熊的嘴),將動物頭放在幼兒夠得到的地方。
幼兒按動物的口型,到摸箱里摸出餅干,把餅干喂給相同口型的動物吃(嘴是挖空的)。如圓餅干喂給貓吃,同時說說喂的是什么形狀的餅干?還要數數喂了幾塊餅干。
在生活中找找像圓形的物品,找找像方形的物品,找到了,貼上這種圖形的標記。
《圖形》教案 篇11
認識圖形
教學目的:1、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 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拼圖
3、 認識銳角、直角和鈍角
第1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100-103頁
教學目的: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會自己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準備:小棒 長方形 正方形 三角板 直尺
教學過程:一、創色情景 引入新課
1、 同學門,你們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嗎《生活中那些物體是長方形和正方形?
2、 學生找后口述
3、 你是怎樣辨認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我們今天舊來討論
板書課題
二、動手 實踐,自主探索
1、 小組動手實踐,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教師指導方法,用折一折 比一比 量一量的方法
3、 跨組交流
三、合作交流
1、 小組匯報交流結果
2、 教師整理并板書
4條邊 4個直角
長方形對邊相等 正方形4條邊相等
四、鞏固拓展
課堂活動練習十四
課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103頁——104頁
教學目的:1、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
2、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
教學過程:一、創色情景,引入課題
1、出示:各種角,如紅領巾 黑板 桌角等
問:你在生活中還見過什么角?
學生匯報
2、揭示課題
其實,在生活中,角到處可見,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角
二、自主探索
1、 出示例1
展示三個角
老師:觀察角,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觀察,討論,交流
學生匯報
2、 組織研究
請用三角板比一比3個角,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比較探后交流
教師板書:比直角小 比直角大
3、 指導學生看書103-104
教師:通過看書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回答
教師板書:銳角比直角小 鈍角比直角大
三、鞏固提高
1、 你能用手臂比出大小不同的直角 銳角和鈍角嗎?
2、 用紙折角
3、 用小棒擺角
四、嘗試畫角
同學們能比,能折,能擺這3種角了,你會畫嗎?
學生畫角
五、 練習
六、 課后記
第3課時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105頁
教學目的:1、認識平行四邊行的特征
2、會辨認平行四邊形
教學過程:一、創色情竟,引入新課
教師:課前同學門觀察了樓梯扶手,防盜欄,籬笆等實物,請你們說說觀察結果
學生匯報
教師:這些都是平行四邊形,生活中,到處可見平行四邊形,你還在哪里看見過平行四邊形?
學生匯報
平行四邊形到處可見,今天我們一起認識平行四邊形
二、實踐操作,初步感知
學生用紙條做長方形后拉一拉,看有什么變化?
小組合作交流
全般匯報
課后記:
第5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108-109
教學目的:1、會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平圖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過程:一、創色情景,引入新課
1、 談話引入
老師今天帶大家到圖形王國去完
2、 出示各種圖形
3、 出示各種圖形平成的實物圖片
二、討論觀察
1、 大樹葉子想什么?樹干呢?
2、 魚和帆船,象什么圖形,你會拼嗎?
3、 生活中還有那些物體是我們學國的圖形拼成的?
4、 學生交流
三、操作實踐
1、學生動手拼圖形
學生展示評價
2、學生用三角行拼正方形 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3、七巧板
介紹七巧板
學生用七巧板拼圖
四、小結
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記:
《圖形》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學會運用各種圖形進行拼貼畫。
2、能大膽聯想組畫成簡單的物體,表現其特征。
3、體驗拼貼添花的樂趣。
重點:學習運用各種圖形進行貼畫。
難點:能大膽聯想組畫成簡單的物體,表現其特征。
活動準備:
1、A4白紙人手一張、固體膠、各種圖形圖片
2、范例作品
3、裝圖形的盤子
4、魔術帽、魔術盒
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手指游戲,調動幼兒的情緒,談話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教師:"剛才我們一起玩了手指變變變的游戲,我們的手指就像魔術師一樣能變出很多的物體。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魔術王國看一看,魔術師會變出哪些物體。去魔術王國時,我們要會說魔術王國的咒語,才能進去,請小朋友們和我一起學習咒語:烏拉烏拉變,烏拉烏拉變。"(幼兒和老師學習咒語)
二、帶幼兒進入魔術王國,利用多媒體引導幼兒回顧對圖形的認識,觀察圖形組合變化。
1.幼兒閉上眼睛說咒語兩次,教師趁機戴上魔術帽扮演魔術師。
2.幼兒睜開眼睛,已經來到魔術王國。教師自我介紹:"小朋友們好,我是魔術王國的魔術師,歡迎你們來到魔術王國。"(小朋友向魔術師問好)
3.出示材料,引導幼兒認識變魔術需要用到的道具。(圖形、魔術盒)
4.師幼齊說出圖形的名稱。教師:"現在,我要給你們變魔術了,你們可要仔細看,我用什么圖形變成了什么?"
5.教師變魔術,幼兒說咒語(兩個圓形變成數字寶寶8或說是葫蘆)
6.再變魔術(圖形拼貼:用半圓形和長方形拼出了蘑菇,三角形和正方形拼出了房子等)
7.師*流:如果你是魔術師,你想變出什么?請個別幼兒發表意見。
三、幼兒自主探索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種各樣、大小不同的圖形,你想變什么,自己動手變一變吧。等會我們要比一比,哪些小魔術師能安靜變魔術,變出和老師變得不一樣的物體來。"
四、引導幼兒相互欣賞作品、相互交流。
在幼兒自由探索之后,教師組織幼兒將自己的魔術作品貼在魔術鏡上,并帶領幼兒一起欣賞同伴的作品,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
《圖形》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各種幾何圖形進行組合繪畫。
2、在畫圖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審美能力。
3、通過畫組合圖形,激發學習興趣并獲得美的感受。
活動準備:
大、小不一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半圓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并了解各種圖形特征。
提問:
1、黑板上有哪些圖形?
2、圓形像什么?長方形像什么?
3、在生活中你發現了哪些物品是圓形、橢圓形、長方形還是其他形狀?
4、想一想圓形(長方形、三角形等)組合在一起可以變成什么?(幼兒自由想象、教師示范組合繪畫的基本方法)
5、我們如何將這些圖形畫下來呢?(找一個起點,用左手按住圖形、右手拿記號筆順著圖形的邊畫下來。)
二、欣賞并觀察圖形組合畫。
1、這幅畫得是什么?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2、第二幅畫得是什么?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3、第三幅畫得是什么?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三、啟發幼兒想象。
師:他們畫的漂亮嗎?那你想用哪些圖形組合成什么呢?請想一想并用圖形擺一擺,然后跟小朋友們說一說。(幼兒自由組合擺放)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計劃用哪些圖形組合成什么物體。
四、幼兒作畫。
幼兒作畫、教師個別輔導。
《圖形》教案 篇14
教學目的:
1、 學習在幾何圖形上聯想出簡單物體并表現其主要特征。
2、 學會觀察、概括物體的外形特征、提高表現能力。
3、 感受美術創造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彩色卡紙剪幾何圖形拼貼的畫。
2、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1、 出示范畫,請幼兒欣賞,導入活動主題。
教師:看看這幅畫,畫的是什么?怎么畫成的?
總結:這幅畫是用幾何圖形貼上去的,看看它像什么?然后在添畫出來。
2、 引導幼兒根據圖形聯想。
請小朋友看一看這個圖形像什么物體?倒過來像什么。還想出了別的什么物體?
3、 出示美工書,請每位幼兒在圖形上聯想添畫,使之變成另一個物體。
4、 幼兒操作。教師幫助能力弱的幼兒聯想簡單的物體;鼓勵能力強的孩子,選用在反面的圖案上添畫,組成較復雜的物體。
5、 總結評價。展示作品,請幼兒講解自己的作品?凑l聯想得和大家不一樣,最新穎奇特。并發星星獎勵。
《圖形》教案 篇15
一、操作目標:
1、在操作過程中,認識并能區分各種幾何圖形。
2、在認識各種圖形的基礎上學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二、操作材料:
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等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小棒若干,盒子一個。
三、操作層次:
第一層次: 認識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幾何圖形,能將這些圖形初步進行分類。
第二層次:比較大小,在同一種圖形中比較它們的大小,并將這些圖形進行重疊擺放。
第三層次:利用一種或多種圖形進行排序。
四、指導建議:
1、在對圖形進行分類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先以圖形的一個特征進行探索,然后逐漸過渡到以2~3個特征進行操作活動。
2、肯定幼兒的探索結果,鼓勵幼兒進一步對圖形進行分類,體驗成功的快樂。
3、鼓勵幼兒在活動中進行合作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