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早操》教案(精選3篇)
《做早操》教案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做早操》。
【說教材分析】
富有童話色彩的兒歌《做早操》是“讀兒歌識字學拼音”類型的課文,它以一年級孩子非常喜歡的小動物為主人公,其中花鹿姐姐儼然是一位小老師,小狗、小貓、小兔和小雞有些調皮好動,而兒歌的內容——做早操又是孩子們再熟悉不過的學校生活一景。這些有利因素為整首兒歌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兒歌的語言詼諧、活潑,讀來朗朗上口、生動有趣。這不僅是識字的材料,也是學習拼音的語言材料,要與本課復習“ɑo、ou、iu”的四聲讀音,以及聲母與這些復韻母組成音節的拼讀任務相結合。
【說學情分析】
經過一個多月的學習,我班的孩子們初步養成了良好的聽、說、讀、寫等學習習慣,掌握了不少識字方法,朗讀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高。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基本掌握了正確的拼讀方法,能夠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根據一年級學生模仿力、求知欲、表現欲強卻難以長時間的保持注意力、理解能力較弱的特點,在教學中應該采取多樣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主的狀態下學習。
【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
養。”因此,根據本單元教學目標,結合本課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早、令、排、公、隊”5個生字。學習筆畫“橫撇彎鉤”,能在老師指導下,正確描寫“隊、早、令”。
2.正確朗讀兒歌,不加字、不漏字,不唱讀,不頓讀。
3.通過音節拼讀、兒歌拓展,復習復韻母ɑo、ou、iu。
4.初步感受小動物們做操時的快樂,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
【說教學過程】
一、拼音練習巧設計
拼音教學是本單元的主要任務,也是較為枯燥的學習內容,如果一味進行拼讀,學生很容易感到疲憊,而厭倦拼音。為此,我克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積極挖掘教材本身所蘊含的快樂因素,把歡樂引進課堂。比如,我將“看圖拼拼說說”練習與兒歌內容相結合。要做操了,可小動物們就是不聽口令,它們在干什么呢?此時,讓滿腹疑惑的學生們看圖拼拼說說,自己探尋原因,那么拼音已不再是老師布置的乏味的拼音練習,而是學生自主探究的途徑。又如,“韻母排隊”、“音節排隊”“句子排隊”的游戲,把簡單的音節擬人化了,把枯燥的音節拼讀練習童趣化了,降低學習的難度,吸引學生們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在游戲中快樂地學習。
二、朗讀訓練多指導
朗讀是學習語文最常用的實踐形式,低年級閱讀教學就應注重反復讀文,但讀的目的要明確,要體現層次性。教學中,我將各種形式的朗讀貫穿始終,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激發學生朗讀興趣,讓學生每讀一次都有所收獲。朗讀兒歌時,我先讓學生聽課文錄音,說說誰喊口令,誰排隊做早操,再學生自由朗讀,不加字不漏字,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特別是有拼音的字要多拼多讀。在字音讀準的基礎上,淡化分析,通過“移情法”,讓學生感受花鹿姐姐的心情,讀出著急的小老師的語氣,熟讀成誦。
三、識字教學要注重
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是本冊教材的主要目標,低年級學生的識字不應是機械的識字,而應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要將字詞句一體化。鑒于學生對識字方法有了一定的積累,本課識字活動側重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老師則有針對性的加以點撥指導,通過各種方法及時鞏固。比如在學習生字“令、公、拍、隊”時,我就讓學生4人小組合作學習,發揮集體智慧,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識記。我想,此時的課堂才真正做到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四、拓展延伸多元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堂教學應強調學生的體驗、參與和實踐,利用各種機會,通過各種途徑為學生創設參與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間鞏固語言,理解語言,從而學會運用語言。比如當學生的回答不夠完整的時候,老師就要用豐富的語言去規范、充實,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又如鼓勵學生用編兒歌的方式學習生字,在流動的節奏中鞏固識記。再如,在課末進行兒歌拓展,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
《做早操》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知道排隊時要做到先來后到,依次排列,依序而行,不應插隊,插隊是無禮的
2.通過看圖學兒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及概括能力。
3.使幼兒體會兒歌的美好氛圍,每天早起做早操,開開心心地幼兒園。
活動準備:掛圖,兒歌,
一、開始部分:
動態引導:小朋友聽!快起立,我們一起做一做吧!高興嗎?剛才我們做的是什么?(早操)
二、基本部分:
動態閱讀:
師:寶貝!老師也帶來了一首《做早操》的兒歌。我們邊看圖片,邊聽兒歌,圖片中出現了哪個小動物?(小貓,小雞,小狗,小鴨)
師:它正在做什么運動?(早操)什么時侯才做早操?(早上)引出“早上空氣真正好!我們大家來早操”(幼兒跟讀2遍)。
師:我們做早操是怎么做的呀?(伸伸臂,彎彎腰。踢踢腿,蹦蹦跳。)幼兒跟讀2遍。
師:我們為什么要做早操呢?(鍛煉身體)。
師:對了,(天天鍛煉身體好)。幼兒跟讀2遍。
2.剛才我們說的詩歌就叫做“做早操”老師讀一句,小朋友跟著讀一句。師幼加上動作完整地讀2,3遍兒歌。
3.師讓2-3位幼兒試著獨自表演兒歌。
附:早上空氣真正好,
我們大家來早操。
伸伸臂,彎彎腰。
踢踢腿,蹦蹦跳。
天天早操身體好!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開心嗎?今天學了什么兒歌?以后每天早上小朋友都要早早來到幼兒園,我們一起做早操鍛煉身體,可不許睡懶覺嘍!
《做早操》教案 篇3
篇一
學習目標
1 能在課文中正確認讀“做、操、令、公”會按筆順正確描摹“令、公”兩個字。
2 復習韻母ao、ou、iu,會拼讀帶有這些韻母的音節zǎo、cāo、kǒu、gǒu、māo,能看圖拼讀音節短句。
3 能正確朗讀兒歌,讀準字音,熟讀成誦。
重點和難點
1 能正確拼讀帶有韻母ao、ou、iu的音節,讀準平舌音:做、早、操。
2 圖拼讀音節短句。
重點和難點
1 能正確拼讀帶有聲母zh、ch、sh的音節,讀準翹舌音。
2能初步區分平翹舌音的拼讀方法。
教學過程
一 課前談話,揭示課題。
1 師:同學們,我們天天上學以后就要做早操,你覺得做操有哪些好處呢?
2 揭示課題:29 做早操
3 出示音節zuò、zǎo、cāo,
(1)自由拼讀:誰會拼?反饋。
(2)你有什么發現?(都是平舌音)
4 學習生字:做、操,交流記字的方法
除了做操,還可做什么?
你會做什么操?
5 齊讀課題。
說明:
“zuò”不是本課新學的音節,而“做”是本課要求學習的生字,正好通過復習,鞏固這個三拼音的音節,還可借助它學習生字“做”。由于談話中已經引出了“早操”,所以“zǎo、cāo”也就放手讓學生自己拼讀,發揮學生的潛力;再讓學生在拼讀中主動發現這三個音節都是平舌音,更有利于正音和鞏固。
二 聽錄音,學習兒歌。
1 聽課文錄音,說說誰做早操?
(1) 引出:花鹿姐姐、小狗、小貓、小白兔、小公雞,出示動物圖片。
(2) 學習生字:公 說說在哪里看到過“公”?(公共廁所、公用電話、公共汽車等)
2 再聽錄音:他們是怎么做早操的?
(1) 學生交流。
(2) 學習生字:令
3 區別“公、令”的字形:這兩個字很像,有什么不一樣,你怎么記住它們?
公——八字頭,撇折,點,共四筆;
令——人字頭,點,橫撇,點,共五筆。
4 師:哪幾句話是花鹿姐姐說的?
(1)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劃出有關的句子:排好,排好,小狗,小貓。小白兔別跳,小公雞別跑。大家排好隊,一起做早操。
(2) 讀句子,思考:從花鹿姐姐的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3) 師:花鹿姐姐的話該怎么讀?(大聲喊)
(4) 扮演花鹿姐姐讀句子。
5 跟錄音,讀兒歌。
(1) 跟著錄音,讀讀兒歌。
(2) 做做動作,讀讀兒歌。
6 想一想:花鹿姐姐還喊了什么口令?
做早操要注意什么?
說明:
課文內容比較淺顯,因此,前兩遍聽錄音,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按要求聽清兒歌中的人物和事情,第三次聽錄音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回到整體,練習朗讀。
生字的學習穿插于聽和讀之間,由于“公、令”字形接近,因此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區別,避免混淆,也為正確描摹這兩個字作好了準備。
兒歌的句子較短,不難朗讀,但要讀好就得真正理解,因此通過反復讀花鹿姐姐喊的話,明白兒歌內容,再現做操的情景,讀出大聲“喊”口令的語氣,隨即進行遵守紀律的教育也就時機成熟,比較適宜。
三 復習韻母,拼讀音節,
1 讀韻母:ao、ou、iu,拼讀音節:zǎo、cāo、kǒu、gǒu、māo
2 在兒歌中給音節找到合適的漢字:hǎo、zǎo、pái、cāo、kǒu、bái gǒu、māo、tiào
3 補充音節,拼讀:做早操 喊口令 排好隊 小黑狗 小白兔 小花貓
4 小組合作,看圖拼讀音節短句。
說明:
拼音的學習不是一步就能到位的,要不斷復習,不斷鞏固。這一環節就起到了這個作用,利用兒歌中的漢字,為學生復習鞏固所學音節創造機會。
在小組中合作拼讀音節短句,可每人讀一個音節,再開火車就合成了句子。要關注學生的差異,因為第一次拼讀句子,可能有的學生會前拼后忘連不成句,老師不要責備,允許學生在以后的練習中逐步掌握。
四 復習鞏固,寫字練習。
1 讀詞語:體操 操練 做工 做活 命令 法令 公交 公開
2 一字開花:公
3 讀兒歌:太陽公公咪咪笑,小朋友們起得早,跟著口令做早操,堅持鍛煉身體好。
4 描摹:令、公
說明:
讓生字在新語境中不斷復現,為學生創造不斷復習鞏固生字的機會,而且還要使復習字詞的過程不機械重復,學生學得開心,學得有新收獲。
篇二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一年四季的知識,能運用花、樹等自然界中的各種景物來表現四季的不同特征。
2、培養學生運用適合自己的繪畫工具、材料表現四季,能用色彩表現四季的象征景色,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色彩表現力和綜合創造能力。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四季、熱愛生活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究四季的興趣。
二、重點、難點:
重點:畫出四季的特點,
難點:畫出四季的象征景色,能夠在創作時表達自己的情感。
三、課前準備 。
(學生)水彩顏料、水彩筆、調色板、小水桶、抹布 記號筆、小水桶
(老師)春夏秋冬四個展板分別貼在黑板旁邊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出示四季四個代表性景物,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手里拿著的景物各代表什么季節嗎?通過回答,老師將手中景物分別貼到相應的季節展板上。
師:因為季節的更替變化,大自然也會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每個季節都有各自不同的美麗景色展現在大家面前,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并感受美麗的四季吧!出示課題《四季歌》,接著播放有關四季景物的錄像,最后停留在冬天的畫面。
二、導入新課
1、了解四季之美
師:同學們這張畫面表現的是什么季節?冬季
師:同學們真聰明,一眼就看出來了,厚厚的白雪把所有的景物都覆蓋了,我們可以用什么顏色表現冬季啊?是冷色調還是暖色調?
生:
師:冷色調 藍色為主
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大師是如何運用藍色和冷色調來表現這美麗的冬季。(課件出示圖片)
2、冬日的雪花對于我們這邊比較罕見,我們都無法切身感受,不過夏天的炎熱我們是真真切切體會到的,有時我們也可以體會一絲特別的清涼 去游泳,還有呢在夏天我們有一種花不得不提,你們說是什么呀?荷花
3、欣賞圖片:《映日荷花別樣紅》學生討論分析,什么畫種,用墨的濃淡變化,荷葉的表現方法等。——成長的季節
4、師:春天是萬物復蘇的時候,你覺得展示春天的畫面需要要用什么顏色?
師:五彩繽紛
顏色有了,誰能說說代表春天的景物有哪些?柳樹 燕子 油菜花 桃花……
春天是播下希望的季節——播種季節
師:春天真美,看看大師是如何把這么美的春天展現在我們面前的。(課件出示圖片)
5、剛才我們說現在已經是秋天了,秋天是什么季節——收獲的季節
(圖片)最明顯的感覺就是蔥綠的樹葉都發黃掉落了,秋天在大師的手中又會變成什么樣呢?
出示國畫大師李可染的《霜葉紅于二月花》,重點講解作品詩畫一體的效果,了解作品的深刻含義。
讓學生重溫背誦這首詩杜牧《山行》,再請學生解釋這首詩最后一句,再從畫中欣賞作品的表現方法和意境之美。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分析了春天是播種季節、夏天是成長的季節、秋天是收獲的季節,那么冬天是什么季節呢?——孕育的季節
6、欣賞四幅學生作品
大師們都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四季,那我們周圍的同學又是怎樣表現的呢?出示四幅學生作品,從色彩、景物分析作者的創作意圖。
三、教師示范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名家和同學們的作品,現在老師也想把自己所喜愛的季節表現在這張紙上,大家可要看清楚老師是怎樣表現每一個季節的。
1、 先用蠟筆快速畫一棵枯樹,提問:如果不在樹上表現葉子是哪一個季節?(冬)
2、 接著在這棵枯樹上畫出嫩芽,提問:寒冷的冬天過去了,什么季節來了?(春)
3、 老師再把樹葉加茂盛,這時候又到了什么季節?(夏)
4、 如果老師再添加上涼風和落葉,畫面會怎樣?(秋天來了),最后停留在秋的畫面上,講解秋的色彩變化。
師:出示課前準備好四個季節的圖片,分別貼在相應的展板上,提問:通過剛才老師的示范,你學到了什么?你最想表現哪個季節?
生:小組討論
四、學生創作
1、用蠟筆大膽表現各季節簡單的事物。
2、突出每個季節的色彩特點。
3、教師巡回指導。
五、作業評價
1、教師選取優秀作品進行講評。
2、同桌參考教師提供的評價標準進行互評。
3、評價標準:①作品是否體現季節特點;②作品是否更大可能地發揮工具材料的特性;③作品是否在構圖、意境的表達上富有創意;④作品是否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4、學生修改各自作品。
六、小結拓展
今天同學們都很好的把四季展現出來,老師看了真開心,讓我們感覺就像置身大自然的懷抱中,希望同學們有空多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無窮魅力。
板書: 四季歌
四季的展示板
春 五彩繽紛 播種的季節
夏 綠色 成長的季節
秋 橘黃、中黃 收獲的季節
冬 藍色 孕育的季節
課后反思
教完這篇課文我想主要談兩點感受:
一是檢測生字、詞語、句子的掌握情況時要注意“跳讀”。因為在教學中,我發現現在的兒歌較為短小,生字較少,孩子的機械記憶力又特別強,到后來他們完全能按照課文的順序把生字或者詞語背誦下來。把生字從課文中單拿出來的時候,有的學生就不認識了。這就要求我們要創設新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進行鞏固識字,做到真正地認識,而非機械地記憶。使他們既能單獨認識,回到文中、句中也認識。
二是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朗讀的訓練,這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很多孩子在反復朗讀之后,在那哇哇背誦,以為越是大聲表明讀得越好。這時就要讓孩子知道,朗讀時聲音要響亮,但不是喊不是叫,也不是聲音低得聽不見。在這一階段,應當避免孩子容易出現的“頓讀和唱讀”現象,由于課文是兒歌的形式,可以適當訓練學生朗讀的節奏。這就需要發揮范讀的功效了。例如在老師范讀時,要求學生認真聽,聽準讀音,學會停頓,注意語速。在老師范讀時,也要注意學生拿書的姿勢,讓他們明白書怎么拿,要求他們把書放直,離眼睛一尺的距離,或把書放平,用手指隨老師范讀指讀。培養學生拿書及指讀等良好習慣。朗讀時要注意發揮學生間的榜樣作用以及評價機制。教師的評價則以激勵、鼓勵為主。
又比如良好傾聽習慣的培養,除了老師說的話,對于同伴的回答和說話也應當認真、安靜地傾聽,這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一個獲得更多知識的好渠道。
另外寫字習慣的培養也不容忽視,要時刻教導學生不要急著下筆,在下筆前要先學會觀察,在一定的觀察分析之后才開始落筆,書寫時要時刻注意“一拳一尺一寸”的口訣,這就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醒,因為這些方面都是很容易被孩子所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