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課題名稱:分享閱讀《讓我們跟著腳印走》拓展活動(通用2篇)
小班課題名稱:分享閱讀《讓我們跟著腳印走》拓展活動 篇1
設計意圖:我們班的幼兒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比較好,發言踴躍,接受能力較強,對新鮮的事物特別感興趣。《讓我們跟著腳印走》這本讀物以“腳印”為線索,通過讓孩子們觀察腳印,猜測是誰的腳印,吸引孩子一直讀下去,在活動過程中,有的猜是小狗的,有的猜是黑熊的……等到看完最后一頁,猜對的小朋友都興奮的歡呼起來。有的小朋友還問我:那小
狗的腳印到底是什么樣子?小貓的腳印是怎樣的?。。。。。。
動物一直是孩子們所喜愛的,因前段時間我們搞過:動物怎樣叫,動物吃什么等相關活動,孩子們對幾種常見小動物有了粗淺的認識,而且看著孩子們對動物的腳印這么感興趣,為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分享閱讀學習的興趣,養成積極發言的好習慣,引導他們通過腳印認識幾種常見小動物的形體特征,特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方案: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畫,培養幼兒對大書閱讀的興趣,養成積極發言的好習慣。
2、通過認識腳印,讓幼兒了解人類跟其他幾種常見小動物的形體特征。
3、樂于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讓我們跟著腳印走》大書。
2、畫有幾種小動物和人類腳印的圖片。(小雞、小狗、小鴨、小朋友)、幻燈片。
3、地上貼有小雞、小狗、小鴨、小朋友的各一長串腳印,對面墻上分別布置成小動物的家。(如小雞的、小狗的……)
4、小筐、小動物和小朋友圖片若干。(小雞、小狗、小鴨、小朋友)
活動過程:
一、復習大書,讓幼兒加深對腳印的了解,引起對大書閱讀的興趣。
(一)讓幼兒逐一猜圖:這個大腳印來到了哪里?
幼兒:泥地里、沙地里、樹林里、小河邊、大山洞,(注:這個環節幼兒都說的很好)。
(二)為什么會在這些地方留下腳印?
幼兒:這些地方很軟。
因為小草也很軟。
因為大象踩到水里去了……
(三)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大腳印?
幼兒:在雪地里見過。
在花池邊的泥里。
小朋友不小心灑水了,踩在地板上就會有腳印。
在軟地上有腳印……
(四)在硬的地上或地板上能留下腳印嗎?你見過嗎?
幼兒:不能,我沒見過。
我覺得能,我的鞋子有點臟了,在地板上也能留下腳印。(注:孩子們對這個問題很有爭議,相持不下。
師總結:無論在什么地方走都能留下腳印,只是硬地方留下的腳印比較淺,我們看不到,軟的地方像沙地里等腳印比較深,我們能看得很清楚。
二、猜一猜。逐一出示分別畫有一豎行動物小腳印的圖片(注:小雞、小狗、小鴨、和小朋友腳印的圖片,上面對應小動物和小朋友的圖像,用紙遮住),讓幼兒仔細觀察腳印特征,猜猜是誰的腳印。
(一) 逐一出示小雞、小狗、小鴨、小朋友的腳印,讓幼兒猜測。
(幼兒有的猜是大象的,有的猜是小豬的,有的猜是小狗的。。。。。。)然后讓孩子們一邊用小手指指點腳印,一邊重復“讓我們跟著腳印走”這句話,讓幼兒在無意識中記住書名,找出到底是誰的腳印,最后去掉圖像被遮住部分,對猜對的幼兒進行表揚。
(二)提問:他們為什么會留下這樣的腳印呢?你們是怎么猜出來的?
幼兒:我吃的雞爪子很尖,就像畫上的腳印這個樣子,所以我就猜出來了。
我在奶奶家見過鴨子踩的腳印。
那個小朋友的腳印跟我的一樣。
(三)觀看幻燈片,讓幼兒認識人和幾種常見動物的腳的特征。
(如:小雞的腳,尖尖的,腳印像竹葉。小鴨的腳,扁扁的,腳印像扇子,小狗的腳圓圓的,腳印像梅花。。。。。。)從而讓幼兒了解,因為人類還有其他小動物腳的形狀不同,所以會留下不同的腳印。
三、游戲:找一找。(注:地上貼滿幾種小動物和小朋友的腳印)加深對新學腳印特征的認識。
師:小朋友認識了這么多小動物和人類的腳印,我要考考小朋友是不是真的記住了,我們一起玩一個游戲。
規則:老師說:小朋友快快找,某某的腳印在哪里?幼兒趕緊跑到地上貼有某某的腳印的地方站好,先找到的馬上學這種小動物的叫聲。(如:老師說找小雞的,誰先找到就學小雞叫,找小朋友的腳印,先找到的要大聲笑一笑。)
游戲玩2——3遍。
幼兒:在這個活動中,大多幼兒都能找到,而且也很感興趣,都能找出是哪種小動物的腳印。
四、游戲:送動物回家。能根據腳印特征找出動物和小朋友的家。
師:有一個小朋友和一群小動物出來玩,他們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但他們從家里出來的時候留下了一串腳印,我們想個什么辦法幫他們都找到家呀?
幼兒:打電話讓警察叔叔幫他找。
我可以把它送回家。
我們順著腳印就能找到他們的家。
游戲規則:從筐中取出小動物的圖片,根據動物腳印的特征,要求幼兒一定要沿著腳印走,順著腳印把相應動物的圖片,貼到他們的“家”中。(如從筐中取出小狗圖片,沿著小狗的腳印,把圖片貼到與腳印相對應的小狗的家中。)
幼兒:這個活動有些幼兒沒有按要求沿著腳印走著送動物回家,秩序有點亂。
五、活動延伸:觀看幻燈片。
觀看神秘的大腳印圖片,讓幼兒猜測,激發他們對腳印繼續探索的興趣。
師:猜猜這是誰的腳印?
幼兒:大黑熊。
大象。
大恐龍……
師:請小朋友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查資料,看看這個神秘的大腳印到底是誰留下的?
活動總結:
環境創設:為讓幼兒對腳印有全新的認識,我們發動家長搜集到了很多腳印的知識、圖片、書籍、兒歌,我們把圖片張貼到墻上,把與腳印有關的圖畫書投放到區角活動中,讓孩子們自由閱讀,通過這一段分享閱讀活動的訓練,孩子們能比較專注的看書,有些幼兒還能閱讀上面簡單的文字。給孩子們創設了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提供了大量的閱讀資料。除了平時的環境創設之外,我們為本次活動也準備了大量的孩子喜歡的圖片,把活動室地面貼上小動物的腳印,并在墻上布置成小動物的家,給孩子們創設一個充滿新奇的童話世界。
活動過程:本次活動是關于動物方面的,孩子們本身就比較感興趣,為增加神秘感,我又繼續以讓幼兒猜“腳印”為線索貫穿始終,,并在活動中穿插各種孩子們愛玩的游戲,最后又通過猜“神秘的大腳印”繼續激發幼兒對腳印的探索興趣。整個活動孩子們一直帶著好奇的心去參與,氣氛比較好。只是在問:你在什么地方見過腳印時,很多幼兒只說了一些比較容易觀察到腳印的地方。如雪地里等,為此我又加了一個環節,問:在硬的地上和地板上有腳印嗎?很多孩子都說沒見過,沒有腳印。在這里我不知如何引導了,只把正確的答案告訴他們。我應該讓孩子在上課之前充分到各種地方感知,拿放大鏡讓他們觀察其實走過的地方都有腳印,只是用眼睛我們看不清楚而已。還有在最后游戲時,我沒有表述清楚游戲規則,致使很多幼兒沒有跟著腳印走,把小動物送錯了。這也是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
附:孩子們搜集到關于腳印的兒歌。
小 腳 印
小雞的腳,尖尖的,跑來又跑去,竹葉撒滿地;
小狗的腳,圓圓的,跑來又跑去,梅花撒滿地;
小鴨的腳,扁扁的,跑來又跑去,小扇鋪滿地;
小孩的腳,胖胖的,跑來又跑去,小樹栽滿地。
小班課題名稱:分享閱讀《讓我們跟著腳印走》拓展活動 篇2
一、說教材
《讓我們跟著腳印走》是一本充滿神秘色彩、給人以無限遐想空間的讀本。讀本以“腳印”為線索,講述了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發現了一串神秘的腳印,為了揭開腳印的秘密,他們跟著腳印來到了一個神秘而新奇的世界,最終真相大白。讀本畫面優美,情節簡單但又不乏懸念,非常適宜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情感體驗。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1.能大膽猜測,懂得根據線索讀圖。2.會說完整話,喜歡閱讀活動。3.探索腳印的秘密,對事物有好奇心。
三、說活動準備
本次活動主要做兩個準備,一是圖書準備:圖書按幼兒人數每個孩子一本小書,教師一本大書。由于班上部分孩子會識字,為了留給孩子更多想象的空間,不讓文字左右孩子的思維,活動前,我把大書中所有文字,包括書名全都用紙蒙起來。
二是經驗準備:由于“腳印”是貫穿全書的線索和紐帶,所以活動前,我帶孩子們到事先平整過的沙池上,和孩子們一起踩出一串串大大小小的腳印,然后引導孩子討論為什么有的腳印大,有的腳印小,激發孩子探索腳印的欲望。
四、說活動過程
(一)封面閱讀
由于活動前已經帶孩子到沙池玩了踩腳印的游戲,所以當我出示大書封面時,孩子們不約而同地說出:封面上有一串腳印!于是順著孩子的思路,我提出兩個問題:1.這會是誰的腳印?2.封面上有小朋友還有腳印,能不能猜猜書里講的是什么故事?這兩個問題提出后,孩子的想象力一下子被激發了,他們的答案千奇百怪,所有我們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答案都被孩子天真無邪地表達出來。
(二)頁面閱讀
《讓我們跟著腳印走》內容單一,讀本直到最后一頁才揭示故事的真相。如果按照傳統的讀圖模式,逐頁設置問題讓孩子從前頁推測后頁,那么讀圖的過程一定會讓孩子感到吃力且乏味,所以在讀圖策略上我做了一些調整。
第一頁的重點是孩子能夠發現這是大腳印,從而聯想到一些體型龐大的動物。在這里我設置了三個問題:1.你覺得這些腳印怎么樣?2.你認為這會是誰的腳印?3.小朋友發現了大腳印,會怎么做?三個問題孩子們討論得都很激烈,有各種精彩的回答,但是和我預想的一樣,沒有一個孩子能在第一頁就說出讀本最關鍵的內容:讓我們跟著腳印走!
從第二頁到第七頁,我沒有預設任何的問題,我對孩子們說:“現在老師從第一頁往下翻,你們在看圖的過程中,如果有問題或是有什么話要說,可以隨時舉手發言。”結果,在第二頁就有孩子開始發問:“怎么這里也有腳印啊?”孩子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孩子已關注到第一頁與第二頁地點的變化。在翻看第三頁時,千一小朋友說:“怎么每一頁都有腳印?他們是不是在玩腳印游戲?”寧宇小朋友馬上反對:“不是的,剛才的腳印和現在的腳印不在同一個地方,我想他們肯定是跟著腳印走走走,就走到這里了!”好多小朋友表示贊成,連聲附和,顯然小朋友已經懂得根據畫面中場景的不斷變化推測出關鍵內容。但我不置可否,暗示他們繼續往下看。隨著第四頁至第七頁的閱讀,小朋友漸漸圍繞一個中心問題展開了爭論:“他們跟著腳印走了這么長的路,是要去哪里啊?”“他們是不是想去看看這是誰的腳印?”而最讓我驚訝的是在閱讀第七頁時,彬茜小朋友說:“腳印到山洞里了,這只動物肯定在山洞里,小朋友跟著腳印到山洞里,這太危險了!”她的話立刻引起一陣騷動,“腳印這么大,肯定是一只很大很兇猛的動物”“要是碰到老虎就糟糕了”“我猜一定是大象的腳印,我在動物園見過它,腿很粗很粗”。子林小朋友更是推測了故事結尾:“三個小朋友都被這只恐怖的動物吃了!”……眼看著孩子們圍繞三個小朋友的安危展開激烈的討論,我很欣慰,雖然他們爭論的焦點已經和讀本內容沒有多大聯系,但是誰說這不是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的最好時機?
在對孩子進行一番安全教育后,我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回到讀本中來。隨著讀本最后一頁的展示,活動室里沸騰起來,小朋友高呼“原來是大象!大象不會傷人!”
這就是孩子精彩的讀圖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我沒有進行任何的干預,完全讓孩子自主去發現問題、爭論問題、尋求答案,所以孩子的情緒始終熱情高漲。我在想,如果我按照逐頁提問的讀圖模式,那么由于讀本一至七頁內容的重復性,我必然重復一個問題:“小朋友又跟著腳印來到哪里?動物來這里做什么?”每一頁都讓孩子圍繞這樣的問題去思考,可想而知孩子會多厭煩。而讓孩子自主閱讀后,我只要在最后一頁拋出問題:小朋友跟著腳印經過了哪些地方?大象會到這些地方做什么?這樣不但進一步激發了孩子的發散性思維,而且對順利過渡到文字閱讀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附:《讓我們跟著腳印走》
第一頁:這么大的大腳印!讓我們跟著腳印走……
第二頁:看!沙地上的大腳印!讓我們跟著腳印走……
第三頁:看!泥地里的大腳印!讓我們跟著腳印走……
第四頁:看!草地上的大腳印!讓我們跟著腳印走……
第五頁:看!森林里的大腳印!讓我們跟著腳印走……
第六頁:看!小河邊的大腳印!讓我們跟著腳印走……
第七頁:看!山洞里的大腳印!讓我們跟著腳印走……
第八頁:“啊,一只大象!”
?師:哇,寶盒終于打開啦,看看里面是什么呀?(糖)我們一起回去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