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閱讀教學中如何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感興趣時,會迸發出一種主動、積極、執著的探索熱情
,這種熱情會對我們的學習產生積極影響。學齡前兒童由于受其年齡影響,在活動中往往容易
表現出明顯“情緒化”的特征,越是感興趣的事,其注意力持續時間越長,學習也就越主動。
作為分享閱讀教學一線的教師,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如何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使孩子在分享閱
讀過程中處于積極快樂的狀態呢?
一、注意巧妙有趣的導入活動
一個成功的導入活動如同一把開啟興趣大門的金鑰匙,能將幼兒好奇心閱讀興趣充分激發出
來,從而將注意力全部轉移到即將進行的讀本閱讀活動上來。通過教學實踐,我發現故事法、
游戲法、音樂法、圖片展示法都是比較好的導入法。只要結合讀本,運用得當,都能夠很好地
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如在閱讀《老鼠和蝙蝠》時,我有意設置了猜謎語活動,以引出讀本主人公“老鼠和蝙蝠”
。孩子們馬上投入積極的思考中,很快就結合動物的特征猜出謎底。隨后我又簡單講述老鼠和
蝙蝠的故事,將讀本的內容置發于一個故事背景中,并請幼兒猜一猜“老鼠會向蝙蝠炫耀些什
么呢?”。通過猜謎語、聽故事等孩子們喜歡的形式很快將它們的閱讀興趣激發出來,孩子們
對接下來的閱讀活動充滿期待。
再如在閱讀《跳芭蕾舞的牛》時,為讓孩子們初步了解芭蕾舞,感受牛跳芭蕾舞的滑稽和不
易,我先是播放了一段芭蕾舞演員跳芭蕾的視頻,隨后又播放牛跳芭蕾舞的課件,孩子們看后
都哈哈大笑。當我問他們:“牛跳得好嗎?你覺得它還會繼續學跳芭蕾舞嗎?”孩子們都開始
踴躍發表自己的看法,我們的分享閱讀之旅便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和積極思考中開始了。
二、擅于制造懸念
如果說巧妙有趣的導入活動是分享閱讀教學中激發幼兒閱讀興趣的第一步,那么制造懸念則是
使幼兒繼續保持閱讀興趣的良方。它能夠緊緊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使幼兒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
狀態中。孩子們既能體驗到懸念帶來的神秘感,激發探究的欲望,又能體驗到探究過程帶給他
們的快感和懸念揭曉的成功感。這些收獲,必將使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更濃烈、更持久。
精心設問,層層逼進,引導幼兒進行猜測、驗證和推理。如在閱讀大班讀本《池塘》時,為引
導孩子們發現上一副圖與下一副圖之間、場景與出場動物之間的關系,我翻開第2頁提問:“誰
來了?它身上有什么?”孩子們很快從圖畫中找到了答案。接著我又提出預測性問題:“它可
能從當里來?”孩子們的回答可謂是天南地北,說什么的都有。我不予評價,繼續追問:“為
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孩子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回答,沉默片刻后,有的孩子說:“
猴子是從香蕉樹旁來的,因為它喜歡吃香蕉,而且它尾巴上有一根香蕉。”當我把書翻到下一
頁,孩子們看到香蕉樹時,他們都開心地笑了,“我猜對了,猴子是從香蕉樹旁來的!”在這
個過程中,孩子們圍繞問題進行觀察、猜測,又圍繞問題進行分析總結,這些問題由淺到深,
層層推進,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閱讀圖書的積極性,同時體現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關鍵頁欲擒故縱,注重蓄勢,引導幼兒體驗情節轉折和反差。在故事情節發展即將轉折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