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閱讀教學中如何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頁停止閱讀,請幼兒利用已有經驗進行討論,隨后揭示故事發展及結局,使孩子們體會故事情
節的巨大轉折,當原有經驗與故事結局形成巨大反差時,孩子們會在反差中感受故事情節的曲
折和閱讀帶給他們的樂趣。在閱讀《老鼠和蝙蝠》時,當閱讀完老鼠3次向蝙蝠炫耀自己,蟒蛇
即將出現時,我停止往下閱讀,請幼兒討論:“你們覺得老鼠和蝙蝠誰厲害?為什么?”一石
激起千層浪。幼兒秦濤說:“當然是老鼠厲害啦,它會打洞、會倒油、會打雞蛋,可這些蝙蝠
卻不會”!拔矣X得蝙蝠厲害些,它會飛,老鼠不會飛。”幼兒譚大山馬上站起來表明自己的
觀點!袄鲜蟮谋绢I比蝙蝠要多,所以我覺得還是老鼠厲害……。”孩子們就這個問題紛紛發
表著自己的觀點,發言非常積極踴躍,連平常最不愛說話的幾個孩子也禁不住舉手答話。我不
予評價,用神秘的口謠和歌曲磁帶,在家訪時送給他們,請他們平時在家中和孩子一起聽,讓
孩子熟悉這些音樂。如果有條件,教師還可以在每個孩子喜歡的音樂前錄一段該幼兒說的話,
如:“我是某某某,這是我喜歡的歌《兩只老虎》!边@樣,在剛入園階段,每一個孩子在班
里都有屬于自己的音樂,教師可以輪換著播放。每當聽到自己的聲音,聽到自己喜歡和熟悉的
樂曲,許多孩子會很快安靜下來,并跟著音樂表演和歌唱,許多時候還能吸引別的孩子觀看。
簡簡單單的一段音樂,拉近了家庭和幼兒園的距離。
二、以音樂為指令,產生情感共鳴
心理學研究表明,音樂對緩解情緒緊張、消除焦慮有著不小的作用。如中國樂曲有琴曲《流水
》,二胡曲《漢宮秋月》,琴歌《陽關三替》、《蘇武牧羊》等,外國樂曲有貝多芬的鋼琴奏
鳴曲《月光》第一樂章,肖邦的《e小調鋼琴協奏曲》,勃拉姆斯的《搖籃曲》,德彪西的管弦
樂曲《夜曲》,約翰·施特勞斯的《圓舞曲》,等等。從實踐來看,這些音樂對平息入園孩子
的焦慮情緒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孩子入園一周后,教師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可以播放不
同的音樂,讓音樂告訴孩子該干什么事情。如,早晨孩子入園時,可以播放一段歡快的音樂,
讓孩子產生開心快樂的情緒,從而更容易親近幼兒園,例如戈塞克的《加沃特舞曲》,賀綠汀
的鋼琴曲《牧童短笛》,馬耀中、李中漢的小提琴曲《新疆之春》;吃飯的時候,可以播放輕
音樂,讓孩子安靜愉快地進餐,例如任光、聶耳的民族管弦樂曲《彩云追月》,秦詠誠的小提
琴獨奏曲《海濱音詩》,亨德爾的管弦樂組曲《水上音樂》等;進盥洗室時,可以播放一段節
奏較快的音樂,讓孩子在一定時間內完成這一環節,例如比才的管弦樂曲《卡門序曲》,黃海
懷的二胡獨奏《賽馬》等。要注意的是在幼兒初入園的幾個月里,每一環節的音樂應固定不變
,讓孩子逐步建立對這些音樂的熟悉感和親切感。
同時,在各生活環節中,也可以用孩子自己喜歡的音樂作為指令音樂,讓孩子體驗同一種情緒
,使大家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例如:吃午飯時,播放特定孩子喜歡的比較安靜的歌曲或者音樂
,以輔助孩子進餐。教師要統籌安排,在一日生活的不同環節中,播放特定孩子喜歡的不同音
樂,這樣,孩子就會有期待。實踐中,有些孩子一聽到“自己”的音樂。臉上就會露出好奇的
表情:有的孩子會叫:“要去洗手了,這是我的音樂。”有的孩子會著急地問教師:“怎么我
的音樂還沒來?”當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時,他們個個臉上露出自豪的表情。
三、讓孩子跟著音樂快樂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