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繪本《家》(通用14篇)
小班繪本《家》 篇1
小班繪本:家
活動目標:
1.創設問題情境,自主表現,感受清清的、密密的等詞語。
2.通過游戲的方式,表達對繪本內容的理解。
活動準備:
1.繪本《家》人手一份。
2.有關“家”的圖片、“家”的場景等。
3.動物胸飾、輕音樂、書袋。
活動過程:
1.創設問題,引起興趣。
(1)小朋友們,老師現在帶你們去做游戲啦,我們先來到草叢里,你們看是怎樣的草叢?它會是誰的家?
(2)其實還有許多別的地方,請你找個好朋友去看看、說說這是什么地方?會是誰的家?
(3)你看到了什么?會是誰的家?
(4)有一天,有人問小蟲子(出示小蟲子圖片):小蟲子,小蟲子,你的家在哪里?如果你是小蟲子你會怎么回答呢?(請幼兒說完整句式,并加上好聽的詞語)
(5)小蟲子又去問小鯉魚,小鯉魚又去問小黃鶯,小黃鶯又問小白云,他們的家會在哪里呢?(出示圖片小鯉魚、小黃鶯、小白云)
(6)這些答案都在這本書中,這本書的名字叫《家》。
(7)讓我們的小腿變桌子,和好朋友一起去看看、說說、找找他們的家吧。
2.自主閱讀,尋找聯系。
看書時要保持安靜,學會一頁一頁地翻閱。看到喜歡的那頁后也可以和好朋友說一說。(清晨音樂)
3.理解交流,游戲體驗。
(1)你發現他們的家在哪里呢?如果讓你變成書本中的角色去找家,你愿意變成誰?(教師叫小動物名稱,幼兒應答,強化角色意識)
(2)你們看這里全都是家,請你們去找一找你的家在哪里?(鼓勵角色去找家,找到的小朋友就坐在墊子上,此時要關注小朋友的動作。)
(3)你們現在都找到家了,我要問小蟲子:小蟲子、小蟲子你的家在哪里?(小蟲子用好聽的詞語回答,并要注意教師的站位)
(4)小蟲子要問誰呀?怎么問的?請小蟲子一起來問一問小魚:小魚、小魚你的家在哪里?(幼兒句子講完整)
(5)小魚要問誰呀?怎么問的?請小魚一起來問一問小黃鶯,小黃鶯你的家在哪里?
(6)小黃鶯要問誰呀?怎么問的?請小黃鶯一起來問一問小白云,小白云、小白云你的家在哪兒?
4.集體閱讀,經驗拓展。
(1)你們看,這里有本大書《家》,我們一起再來看看這本大書《家》,聽聽大書里面是怎么說池塘和樹林的,用了哪些好聽的詞語?(看大書,配音樂)
(2)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是清清嗎?
(3)你們看這兩盆水,哪盆水是清清呢?小鯉魚也喜歡生活在清清的池塘里。(出示兩盆水進行比較)
(4)那什么叫密密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一邊請二個幼兒做大樹,一邊請五個以上的幼兒做大樹,然后請幼兒感知哪邊是密密,許多大樹緊靠在一起就是密密。
(5)你們看這本書還沒看完,看這是什么?(出示大書上的小寶寶)你們猜猜小寶寶的家在哪里?
(6)你們看這位媽 媽肚子里有什么?誰愿意上來摸一摸?感覺怎樣?(請大肚子上來)
(7)我們一起來問小寶寶:小寶寶、小寶寶你的家在哪兒?聽,小寶寶說:我的家在媽 媽暖暖的肚子里。
(8)小結:其實每個人和動物都有自己的家,這個家是暖暖的,溫馨的。在你們的小書里也有小寶寶這一頁,下課后,我們再去找好朋友看看、說說吧。
小班繪本《家》 篇2
【教學意圖】
千百年來鳥類和人類和諧共處相依相伴,共享一片藍天,生命得到了延續和繁衍。鳥類是自然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自然的寶貴財富,是人類的朋友,它們與人類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維護著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在消滅害蟲、保障農業增產增收,減少人為的藥害,減輕環境污染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讓孩子們知道鳥不僅長有漂亮的羽毛,清脆的歌聲,了解鳥的特殊本領,引發幼兒熱愛自然,保護鳥類的情感及人類的貢獻是我設計本節課的目的,本節活動我用:
1、用清脆婉轉的鳥叫聲把孩子帶入綠色的森林,讓孩子仿佛置身于鳥語花香的意境,引導幼兒知道鳥的名稱,鳥的居住環境。
2、出示常見鳥的圖片,讓孩子了解鳥的特殊本領,及對人類的貢獻。
3、通過故事引發幼兒對鳥的同情,鼓勵幼兒大膽說出愛護鳥的辦法。
4、教師倡議,鼓勵幼兒加入愛鳥護鳥的活動中來,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小鳥的愛。
【教學目標】
1、了解鳥的生活環境以及與人們的關系。
2、對小鳥有同情心,能用實際行動表達對鳥的愛。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鳥的生活環境以及與人們的關系。
2、對小鳥有同情心,能用實際行動表達對鳥的愛。
【教學準備】
1、鳥(貓頭鷹、啄木鳥、杜鵑、海鷗)。
2、茂密的森林掛圖、小鳥無家可歸的掛圖。
3、自制鳥窩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請幼兒聽小鳥的叫聲引入課題,讓幼兒了解鳥的生活環境及與人們的關系:
1、播放錄音老師:你聽,是什么聲音?
幼兒:鳥唱歌的聲音,鳥叫的聲音。
老師:孩子們,聽到這歡快、清脆的鳥叫聲,我會想到好多漂亮的鳥,你能老師、伙伴說一說你知道的鳥嗎?
2、出示掛圖,引導幼兒了解鳥的居住環境。
老師:孩子們,鳥和我們一樣,都有自己的家,鳥的家在哪里?(鼓勵幼兒和同伴分享搜集的知識經驗),高高的大樹,綠綠的森林是小鳥的家。鳥兒們住在這美麗的家園自由飛翔、歌唱。鳥清脆、婉轉的叫聲能解除人得疲勞,多聽鳥的叫聲還能讓人心情舒暢,你們知道知道的鳥還有哪些特殊本領?
3、出示鳥的圖片,讓幼兒了解鳥的特殊本領及人們的關系。
貓頭鷹——年能吃掉1000只田鼠,相當于保護1000公斤糧食。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我們學習了“小鳥的家”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今后應怎么做?是的,小鳥是我們的朋友,讓我們行動起來,愛護它,保護它,給它們創造一個美麗溫暖的家。在本次活動中,我鼓勵幼兒根據自己有關經驗,大膽說出自己愛鳥護鳥的辦法并積極參與制作鳥窩的活動,讓孩子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社會領域的教育關鍵是增強情感體驗,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體驗、感受無家可歸鳥的心情,從而引發孩子對鳥的同情心,萌發愛鳥護鳥的責任心。
小班繪本《家》 篇3
小班教案:
玩具大家玩(社會、語言)
活動目標:
1、體驗大家一起玩玩具的快樂。
2、懂得玩別人的玩具,要先征得別人的同意;能與同伴友好地一起玩。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帶一件玩具。
2、大皮球
3、創設“玩具出租屋”,將幼兒帶來的玩具放在一起。
活動過程:
1、交流介紹:
幼兒介紹自帶的玩具,邊介紹邊示范玩。
幼兒嘗試經不同的玩具歸類,如電動玩具、長毛絨玩具等。
2、交換玩耍:
幼兒自由玩耍,交流玩耍的情況:“你們在玩玩具時有什么問題嗎?”
教師隨機讓幼兒討論:“想玩別人的玩具,應該怎么辦?”
交流一些借玩具的禮貌用語。
師生小結:要玩別人的玩具,先要有禮貌,征得對方的同意后才能拿,并要有禮貌地說謝謝。
幼兒多次交換玩具,大家一起玩。
表揚能主動交換玩具及一起玩的孩子。
活動二:交換玩具玩(藝術、語言)
活動目標:
1、有興趣地學唱歌曲,體驗交換玩具玩的快樂。
2、能續編出不同玩具名稱的歌詞,發揮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帶一件玩具
2、音樂磁帶
請大班幼兒表演情景《交換玩具玩》
活動過程:
1、欣賞情景表演《交換玩具玩》:
“哥哥姐姐在干什么?”
“他們是怎么玩玩具的?”
“他們玩得高興嗎?”
“為什么會這么高興?”
再一次欣賞表演。
2、欣賞并學唱歌曲:
幼兒一邊欣賞表演一邊欣賞教師演唱歌曲:
“我把哥哥姐姐玩玩具的事情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你們聽聽歌里唱了些什么?”
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幼兒跟哥哥唱,一組跟姐姐唱,然后輪換。
幼兒兩兩結對,邊唱邊自由表演。
3、嘗試續編歌詞:
“你們有哪些玩具也可以和小朋友交換玩呢?”
請兩名幼兒交換玩玩具,大家一起編唱不同玩具名稱的歌詞。
小班繪本《家》 篇4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2、豐富幼兒知識,引導幼兒大膽想象。
二、教學準備:
1、了解有關動物冬眠的知識。
2、識別各種動物腳印。
3、準備電腦課件:a、序;b、觀察;c、詩歌;d、仿編;e、游戲
三、教學過程:
1、引出詩歌(課件——序)
秋天里,楓樹爺爺畫了一幅很美的畫,染紅了大地,染紅了天空(課件展現出秋天楓樹景象,楓樹爺爺滿臉笑),冬來了,北風呼呼地吹,吹走了楓樹爺爺的畫,楓樹爺爺傷心極了(課件出現北風吹來,樹葉卷走,楓樹爺爺皺了眉頭),天越來越冷,你們看,天空里下起了什么(雪絨花音樂起,課件展現下雪場景,同時伴有風雪聲)。
2、學習詩歌
a、觀察: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來了一群小動物(雪絨花音樂停,踏雪聲起),他們來干什么?他們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呢?(課件逐一出現小雞、小貓、小鴨、小馬,分別在雪地里留下的腳)
b、提問,引導幼兒討論,想象
誰來到了雪地里?(小雞、小鴨、小貓、小馬)
它們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腳印)
它們的腳印象什么?(小雞的腳印象小草、竹葉……;小貓的腳印象梅花、餅干……;小鴨的腳印象楓葉、雨傘……;小馬的腳印象月牙、耳朵……)幼兒大膽想象。
這些腳印就象一幅畫,我們畫畫要用筆、顏料,可小動物畫畫是不用顏料,也不用筆的,那它們的畫是怎樣畫出來的呢?(在地上走幾步就成了一幅畫)
我們怎樣夸它們(真不錯、頂呱呱、小畫家……)
c、是誰在說話呀?小貓問:“小雞小雞,你們的好朋友青蛙呢?”小馬說:“是呀,青蛙怎么沒來”,小雞、小鴨說:“我們也示知道”。
d、小青蛙上哪去 ,孩子們,你們說說,青蛙怎么不參加呢?(冬眠去了),原來,小青蛙躲在洞里睡著了(課件一角出現油中睡覺的青蛙)
e、你們說說還有哪些動物是冬眠的動物呢?
f、楓樹爺爺笑哈哈地說:“小動物的畫真美,我再也不傷心了,我要把你們編進詩歌里”由楓樹爺爺朗育詩歌,幼兒欣賞。
g、“孩子們,你們和楓樹爺爺一起來夸夸這些雪地里的小畫家吧!”(幼兒學習詩歌)
h、楓樹爺爺會編詩歌,我們也試著編一編,幼兒可更換詩歌中部分內容,學習仿編。
3、仿編詩歌
還有些小動物,蛇們的畫也很美,我們能不能把蛇們也編進詩歌里呢?誰來試一試(課件中出現小羊、小狗、小豬、小象、小熊)幼兒仿編詩歌。
4、游戲:《幫小畫家找畫》
小動物們很不錯,畫的畫都有自己的特色,可粗心的小畫家們把自己的畫給弄丟了,請你們幫忙找找,送還給它們,好不好(玩電腦游戲)。
5、結束:
小動物和楓樹爺爺都很感謝孩子們,他們要走了,送給我們一人一幅畫(動物腳印),我們一起謝謝站動物,和它們再見了。
四、活動延伸:
幼兒用動物腳印拼圖想象編故事。
五、課后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一改以往詩歌單一的教學法,而是充分利用"電教"這一現代化手段,讓幼兒的思維、想象得到盡可能的發展。同時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的積極性,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詩歌,創編了詩歌,充分感受創造的樂趣。
小班繪本《家》 篇5
活動目標:
1、在情景中了解家是我們生活的地方,體驗家人之間的關愛。
2、圍繞生活情景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T:今天張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小朋友家做客,你們想不想去呀?
S:想。
T:那我們出發吧!P門口,到了,我們怎么進去啊?
S:按門鈴。
T:你真有禮貌,你來按。丁冬丁冬誰會來開門呢?錄象,小哥哥家里有誰在家啊?
S:爸爸、爺爺、奶奶
T:猜猜他們家一共有幾口人?
S:4口人
T:有沒有不同意見?
S:5口人
T:還有誰啊?
S:媽媽
T:哦,加上媽媽一共有5口人,誰家也有5口人?
S:我家有五口人
T:有沒有不一樣的?
S:我家有三口人
T:哪三個人?
S:爸爸、媽媽和我
T:小結:我們都有一個家,每個家的成員人數是不一樣的。
二、參觀廚房
T:小哥哥想帶我們去參觀他家的房間,我們一起去吧。P水龍頭,這是什么呀?
S:水龍頭
T:原來小哥哥是想考考我們小朋友,猜猜有水龍頭的會是什么房間?
S:廚房
T:廚房里的水龍頭派什么用途?
S:洗菜
T:是呀,菜洗干凈了才能燒著吃啊。那還可能是什么房間呢?
S:衛生間
T:為什么衛生間里需要水龍頭呢?
S:洗手
T:恩,便后要洗手,你真講衛生。那還有其它可能嗎?
S:
T:到底是什么房間呢?P廚房
S:廚房
T:廚房里除了水龍頭還有什么?
S:電飯鍋
T:一個電飯鍋。還有什么?
S:兩只熱水瓶
T:在廚房里可以做什么嗎?
S:燒菜
T:在廚房里可以做很多好吃的菜。到了吃飯時間了,看看小哥哥家做了哪些菜?P餐桌
S:螃蟹
T:秋天螃蟹特別多,而且很美味。還有什么?
S:肉
T:多吃肉身體長得更結實。
S:青菜
T:吃蔬菜可以補充維生素,很有營養。小哥哥家今天準備那么多好吃又有營養的菜,今天他家有幾個人吃飯啊?
S:4個人
T: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S:有4只碗
T:是呀,筷子也有四雙。餐桌上有四套餐具應該有個人吃飯了。P夾菜,小哥哥在做什么呀?
S:夾菜
T:他把菜夾給誰吃呀?
S:奶奶
T:為什么要夾給奶奶吃?
S:奶奶年紀大了
S:奶奶喜歡吃。
S:小哥哥喜歡奶奶。
T:小結:是呀,全家人在一起分享食物,多開心呀。
三、參觀廁所
T:現在小哥哥要考考你們小耳朵靈不靈,聽聽這是什么聲音?P聲音
S:馬桶
S:水龍頭
T:看誰猜對了呦?P馬桶,有抽水馬桶的會是什么房間?
S:衛生間
T:P衛生間,那在衛生間里我們可以做什么呢?
S:洗澡
T:你是怎么洗澡的呀?
S:動作
T:我們也來洗洗,會洗哪里啊?
S:臉
T:洗刷刷洗刷刷洗洗臉。還可以洗哪里?
S:腳
T:洗刷刷洗刷刷洗洗腳。身體洗干凈了嗎?
S:干凈了
T:真舒服啊。在衛生間里還可以做什么?
S:洗衣服
T:我們也來洗洗,洗刷刷洗刷刷洗衣服。還可以做什么?
S:小便
T:是呀,衛生間真是一個好地方,可以把很多東西都洗的干干凈凈。
四、參觀臥室
T:P照片,這又會是什么房間呢?
S:臥室
T:你怎么知道的呀?
S:爸爸媽媽的照片
T:P爸爸睡覺,天黑了,爸爸在睡覺,媽媽到哪兒去了呢?
S:給寶寶買東西
T:媽媽真好,那么晚還給寶寶買需要的東西。
S:上班
T:那么晚還上班,媽媽真辛苦。P媽媽陪寶寶,原來媽媽在哄小哥哥睡覺。你媽媽是怎么哄你睡覺的?
S:拍拍我
S:講故事
S:唱歌
T:&S: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的懷抱輕輕搖著你。
T:小結:是呀,媽媽會用各種方法哄寶寶睡覺,媽媽真愛你們呀。
五、游戲互動
T:參觀了那么多房間,你們喜歡這些房間嗎?你最喜歡哪個房間呢?能用動作來告訴我們嗎?
S:動作
T:你們猜他最喜歡的是哪個房間?
S:廚房
T:你為什么喜歡廚房啊?
S:可以做很多好吃的東西
S:動作
T:他喜歡哪個房間啊?
S:臥室
T:他為什么喜歡臥室啊?
S:他喜歡睡覺。
T:小朋友猜的對不對?
S:是的。
T:小結:每個家都有很多的房間,我們每天快樂地生活著。更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你愛我,我愛你,真的很幸福,有家真好!
六、情景漸出
T:呦,時間不早了,我們得回去了,要跟小哥哥他們說再見了
S:小哥哥再見,爺爺再見,奶奶再見,叔叔、阿姨再見!客人老師再見!
小班繪本《家》 篇6
教育目標:
1、了解蒙古族、維吾爾族的民族特點,風俗習慣。
2、培養幼兒對我國民族的熱愛。
3、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關于蒙古族、維吾爾族的課件及少數民族圖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我們是什么民族呢?在我們中國都是漢族人嗎?
2、了解蒙古族、維吾爾族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大家庭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數最多,其他人數較少,所以叫少數民族。
請幼兒觀看蒙古族課件。看問一次后提問:“你看到了什么?”請幼兒大膽發言。老師對蒙古族的居住地、服飾特點、風俗習慣做簡單的小結。
請幼兒觀看課件。看問一次后提問:“你看到了什么?”請幼兒大膽發言。老師對維吾爾族的居住地、服飾特點、風俗習慣做簡單的小結。
如果幼兒看一次回答不完成,那么請幼兒再觀看一次,再做完整性小結,幼兒回答問題時,提醒說完整話。
3、提供圖片,辨認民族
小朋友看一看,是哪個民族的呢?請幼兒根據他們的服飾特點來說出是哪個民族的?
4、小結
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今天我們只認識了蒙古族和維吾爾族,小朋友還知道有哪些民族呢?請小朋友收集關于少數民族的知識來幼兒園介紹給老師小朋友。
反思:
本節活動適合我們大班的孩子,孩子們對于少數民族很好奇,探索欲望很強。活動中運用了課件和圖片,既生動有趣,
又能激發幼兒了解學習的欲望。但還有個別幼兒還是很被動,在牽著他的鼻子走,對于這些孩子,我做了簡單分析,一方面是孩子本身
表達不是很流暢,心里明了,但不善于表達,第二方面,少數民族的知識里確實有一些新名詞,孩子們難以一次性接受,針對這些情況,
我覺得在以后的活動中,盡可能的要照顧到全體,注重個別差異,有些知識要放在課前準備,讓孩子進行預熱,相信以后的活動更精彩!
小班繪本《家》 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認識本課生字、詞語,能結合圖文認識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創設寬松、和諧的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2)結合圖片、動畫,體驗學習的快樂
(3)通過形象的圖片讓學生更好認識生字詞,通過游戲發展學生思維。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熱情
(2)滲透環境保護的教育。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激發情感,有感情的誦讀課文
(2)看懂圖文,結合圖理解字詞,體會詩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三、教法學法:
感情朗讀法、質疑法。
四、教學思路:
《家》是一篇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的課文,縱觀整篇課文,它又是一篇十分簡單的兒童詩,共六行十二句,但真正要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則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課在設計上體現寬松和諧的氛圍,體現“讀的進輸的出”。“讀的進”即讓學生結合平時的觀察,激情生趣,讀得出自己的感受。
在教學中讓學生當愛心小使者,去尋扎,發現畫面中的“家”,然后讓他們來當小老師。這樣的設計是構建在學生的年齡特點上的,通過形象的圖片讓他們更好地認識生字詞,通過活潑有趣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同時讓他們銘記自己的發現。“輸的出”即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因此,在教學中,設計了讓學生當小詩人,自己創作小詩歌兩個相對來說比較有難度的環節,旨在讓學生在創造中提高表達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寬松和諧的氣氛
1、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幾張照片,想看嗎?(分四組)
2、小朋友,你們想知道這是哪兒?這都是誰嗎?(這就是老師的家,老師家里有八口人,他們是老師的爸爸、媽媽、哥哥、嫂子、小侄子還有我愛人和可愛的小女兒)看!照片上我們笑得多開心呀!歡迎小朋友們有空來我家玩兒。
3、小朋友,能告訴老師,你們的家是什么樣的嗎?(欣賞幾組家的圖片,課件1、2、3)
4、老師小結:家是一個讓人感到溫暖和快樂的地方。(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家”的一首小詩)
5、老師領讀課題:家jia (拼音)
(二)初讀感知
1、學生借助拼音拼讀課文。(課件4)
2、指生朗讀反饋。
3、聽讀課文。要求:認真聽,輕輕的跟老師讀,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4、嘗試模仿聯系朗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
1、借助拼音,認讀生字。
2、逐句學習課文。
(1)第一行:老師范讀(出示課件)
學生思考:為什么說藍天是白云的家呢?
小朋友再想一想,藍天還可以是誰的家呢?
(藍天)是( )的家。
(2)第二行:男生讀(出示課件)
思考:你知道了什么?為什么說樹林是小鳥的家呢?
請開動小腦筋想一想,樹林還可以是誰的家?
(3)第三行:女生讀(出示課件)
思考:你聽明白了什么?為什么說小河是魚兒的家呢?
請再想一想,小河還可以是誰的家?
(4)第四行:指小組讀(出示課件)
思考:你又知道了什么?為什么說泥土是種子的家呢?
請再想一想,泥土還可以是誰的家?
(5)請同學們看黑板:齊讀前四句詩。
(6)小朋友,我們的祖國孕育了萬物,我們的祖國就像大花園,我們就像祖國大花園里的花朵,祖國大花園里有溫暖的陽光,
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們就生活在祖國這塊土地上。所以祖國就是我們的家。(齊讀最后一句)
思考:為什么說祖國是我們的花朵呢?
老師小結:沒有祖國的哺育和培養,我們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長,就沒有美好的未來。
(7)再朗讀小詩。
(8)聽歌《娃哈哈》。
(四)拓展聯系
1、找家:
2、做一名小詩人:學完了課文,我想小朋友也一定能創造一首小詩。
小班繪本《家》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說說、看看、聽聽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
2、學習仿編詩歌,嘗試用多種方式表現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3、愿意參與詩歌聽賞活動,在同伴面前大膽表達。
活動準備:
家的背景圖;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的貼絨;各種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觀察背景圖,熟悉詩歌內容。
1、利用背景圖導入,學習詩歌的規范詞匯。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畫上有些什么?
(出示背景圖)師: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幼1:我看到了(天空)。
師:看到了什么樣的(天空)?
幼1:我看到了(藍藍的天空)。
師:你還看到了什么?
幼2:我還看到了…………..
2、以師點幼讀的形式,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詩歌中的主要詞匯。
師:老師覺得加上了這些好聽的詞語,這幅畫更漂亮了,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綠綠的草地、青青的河水、紅紅的花朵、快樂的幼兒園)師:接下來,老師想和小朋友們玩個游戲,老師指到哪個你們就要馬上說出來,可以嗎?
3、猜測詩歌具體內容師:剛才,我們說的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綠綠的草地、青青的河水、紅紅的花朵、快樂的幼兒園可都是一個個家呢?那么,它們都是誰的家呢?老師請來了很多小客人,看看它們是誰?
(出示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4、給貼絨動物找家師:現在要請小朋友來給這些小客人找家,一邊找一邊要說出誰是誰的家。
(幼兒操作)二、完整傾聽、朗誦詩歌師:小客人都找到了家,它們好開心啊,老師告訴你們把這里所有的"家"連起來就是一首好聽的詩歌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師配樂念詩歌)師:這首詩歌非常好聽,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幼兒和老師念詩歌)師:老師發現~~~念的特別好,我知道他也在為小客人們高興呢,我們一起再來一遍,讀的時候要連貫、整齊。
(第二遍念詩歌)師:老師發現叮當貓隊的小朋友讀得最好了,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是怎么讀的。
(小組形式念詩歌)師:老師相信我們中四班其他小朋友也能讀得和他們一樣棒,我們一起再來一遍,讀的時候要有感情,是高興的,還要連貫,整齊。
(第4遍念詩歌)師:這首詩歌還可以配上好聽的音樂呢,那我們試著配上音樂再來一遍吧。
二、結合詩歌原有模式進行仿編
師:中四班的小朋友都非常的聰明,那接下來,老師要考考你們了,"藍藍的天空還會是誰的家呢?"(拿掉白云,請幼兒回答)師:那密密的樹林還是誰的家呢?
(拿掉小鳥,請幼兒回答)師:綠綠的草地還是誰的家呢?
(拿掉小羊,請幼兒回答)師:青青的河水、紅紅的花朵、快樂的幼兒園還是誰的家呢?請小朋友們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和旁邊的好朋友討論一下。
(請幼兒回答)…….
師:真棒,小朋友們都很聰明,又編出了一首新的詩歌,我們一起看著圖片來學一學。
三、延伸活動
師:等一下,小朋友們可以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形式再來仿編新的詩歌。
藍藍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綠綠的草地是小羊的家,清清的河水是小魚的家,紅紅的花兒是蝴蝶的家,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詩歌分析:
《家》這首詩歌結構工整而統一,語言優美而不乏生動,它以擬人化的形式,描繪出了自然界萬物之間親密的聯系,這首詩歌的模式,也易于孩子們在生活中進行再創編活動。根據本班幼兒在語言方面的發展水平,我做了一些前期經驗準備,而且本次活動運用到的教具: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和小朋友,都是很貼近幼兒生活的東西,所以我選擇了這個很適合中班幼兒進行欣賞學習和仿編的內容。
小班繪本《家》 篇9
一、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3、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個大家庭,每個小朋友要關心愛護幼兒園。
二、準備:
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圖片各一張
三、過程:
1、談話形式引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你的家在哪里?”
師:“有一群小伙伴也有他們的家,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小伙伴?”
(出示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圖片)
師:“請小朋友幫幫忙,找找它們的家在哪里?”(出示背景圖)
師:“請你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說第一幅圖。”
教師示范:“什么樣的天空,(藍藍的天空)是誰的家?(白云的家)藍藍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師:“小朋友根據六幅圖,各說一句好聽的話。”(教師可以適當引導)
師:“小朋友說的真好,老師這里有一首好聽的詩歌,里面也藏著小伙伴的家,請你們仔細聽一聽,一會告訴大家,你都聽到了什么?”
2、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教師提問:“你聽到了什么?請你用詩歌里的話來說說。”
3、結合圖片,幼兒學習朗誦詩歌
師:“剛才這首詩歌好聽嗎?”
幼:“好聽。”
師:“那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來學學朗誦這首詩歌好不好呀?”
幼:“好。”(師幼共同朗誦詩歌)
師:“剛才老師看見小朋友讀的非常的有感情,那我們也來學學他,用有感情的聲音再來朗誦這首好聽的詩歌,好不好?”
幼:“好。”(師幼有感情的再次朗誦詩歌)
師:“你最喜歡詩歌里的哪句話?”
4、仿編詩歌
師:“藍藍的天空除了可以是白云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呀?”
幼:“燕子”(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藍藍的天空是燕子的家。)
5、依次類推仿編詩歌
師:“剛才小朋友都說的非常好,回家的時候我們再想想還有什么地方可以是誰的家,讓爸爸媽媽把小朋友想的詩句記下來,帶到幼兒園來,把自己創編的兒歌記錄下來,裝訂成一本屬于我們自己的詩集。”
小班繪本《家》 篇10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自己家的地址和周圍環境的主要特征。
2、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3、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準備小花鴨木偶或指偶一只。
2、準備《迷路的小花鴨》歌曲磁帶。
3、自制簡易的區域背景圖,背景圖需標有幼兒園的具體位置和一些明顯建筑。
4、準備學習包《主題活動搬新房》。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
1、播放歌曲《迷路的小花鴨》,出示小花鴨木偶,操縱木偶并表現小花鴨無助、欲哭的樣子。
2、引導幼兒猜猜小花鴨怎么了。
二、組織討論。
1、什么是迷路?迷路的小花鴨心情怎么樣會?為什么傷心?
2、怎樣才能不迷路?迷路了改怎么辦?
3、你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嗎?自己家的周圍還有哪些主要的建筑?
三、繪制地圖。
1、出示自制的區域背景圖,引導幼兒觀察背景圖并幫助幼兒找到自己家在圖中的所在位置。
2、指導幼兒在背景圖中的適當位置畫上自家的房子。
3、啟發幼兒以幼兒園為中心,畫出從家里到幼兒園的路線,并用剪貼或繪畫的方式在路線上增添一些主要建筑。如:從家里到幼兒園路上要經過醫院,小學,郵局,幼兒分別用明顯標志表現這些地方。
四、交流分享。
1、引導幼兒將繪制好的地圖布置在班級的主題墻上。
2、鼓勵幼兒積極與同伴交流自己家的具體位置。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后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小班繪本《家》 篇11
活動目標:
1、以快速爬行的方式發展肢體的協調性。
2、增進集體觀念,培養積極、健康的競爭意識。
3、學會與同伴協商合作游戲。
4、培養機智、勇敢、靈活及遵守紀律的優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做烏龜殼用的紙盒
活動過程:
一、快樂一家子。 1、師:“ 我是烏龜媽媽,來,小烏龜,跟我一起去做早操。” 隊列隊形練習。
2、熱身運動
(1)教師:今天我們來做快樂的烏龜,好嗎?請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組合成一家子。
教師提醒幼兒每一家的成員要商量確定自己的角色,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弟弟等。
(2)快樂的一家跟著教師模仿烏龜做扭頭、縮頭、轉身、爬行等動作。
教師:我們現在一起來學學烏龜扭頭、縮頭、轉身、爬行的動作吧!
二、探索不同的爬行方法。 1、幼兒自由探索爬的不同方法。 師:“前面有個城堡,想不想去玩?那好,小烏龜爬的本領最大了,今天我們爬到城堡里玩玩。” 2、集體練習爬的動作。 先請個別幼兒示范,再全體練習。 3、教師小結幼兒練習情況。 4、再次練習。
三、烏龜一家來比賽
(1)請烏龜一家練習爬行。
教師:請烏龜一家的每個成員背上烏龜殼,自由地在空地上練習爬行,注意爬行時全體家庭成員要一起出發
(2)組織烏龜一家進行比賽
教師:現在我們要開始比賽了,老師就是裁判,兩組一起比賽。每組成員聽到口令后從起點同時出發,以所有家庭成員最先到達終點為贏。贏的小組再進行下一輪比賽,最后決出大贏家。
(3)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比賽。
請大贏家說說獲勝的原因,鼓勵幼兒學習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四、烏龜回家
每組請一個成員出來領隊,在場地上愉快地扭動肢體,活動結束。
小班繪本《家》 篇12
福建省龍海市角美中學 李瑄瑄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
2、理解和把握課文中三個比喻句的具體含義。
3、引導學生探求“家”的真諦。
二、教學重點:理解三個比喻句的含義
三、教學難點:理解作者關于家的哲學思考。
體會本文極具哲理性的語言特點。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教程:
第一課時
課前預習準備:
a、生字詞的掌握與理解(每個詞語抄三遍,詞語解釋抄一遍)
裊裊、安之若素、一應俱全、溫馨、閑言碎語、休憩、搖曳、黯然失色、縈繞、落葉歸根、陶冶
裊裊:本文指煙氣回旋上升的樣子。
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的或異常的情況,仍像平常一樣,心情平靜地對待。
泰然:形容心神安定、不在意的樣子。
一應俱全:一切應該有的全有。
溫馨:溫暖芳香,充滿溫情。
陶冶:比喻用良好的條件給人的思想、品格、學識等以積極的影響。
黯然失色:形容暗淡無光的樣子。或形容內心沮喪,情緒低落的樣子。本文中的意思取前者。
落葉歸根:比喻事物都要有一定的著落和歸宿。現多比喻客居異國他鄉的人,終究要回到故土。
b、用上面的詞語選擇四個寫一段話。
(一)情境導入:
(放音樂《我想有個家》)
每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的心中總會有一咱莫名的感動,我知道我的感動是對家的感受的共鳴。我不知道同學會對于家是怎樣的感受,能談談嗎?(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二)研討課文
我們一起去看看作家周國平對家的感悟:
1、請同學作自由朗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
(1)引子有什么作用?
(2)周國平認為家是什么?
(3)作者是如何將家與船聯系起來的?
(引導學生與作品對話,探究作者對家的認識理解過程)
明確:
引子的作用:起統領作用。兩個比喻將人的一生所經歷的時間比喻成“歲月之河”;將“人生奮斗的過程”比喻成“一種漂流”,從而引出下文的議論。
作者認為“家是一只船”。
作者首先從自己的切身經歷和感受寫起:在南方水鄉蕩舟時,見迎面而來的漁船上炊煙裊裊,飯香撲鼻,孩童的嬉笑飄出船艙,蕩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溫馨、安樂,讓自然是“家”了。所以作者“恍然悟到,船是漁民的家。”引出結論:家是一只船。
由“漁民的家”引向了“漂泊者的家”。對于漂泊的人生來說,家是一只船。
作者的寫作方式 :先敘寫情境,寫出自己的感覺、感受,引領讀者一步步從感覺到思考,由形象感受到理性認識,一切順其自然。(即先敘后議再抒情)
2、請學生朗讀這一部分,體會作者對“家”的感悟。
2、運用對第一部分的探究方式,按小組學習,探究“家是溫暖的港灣”“家是永遠的岸”兩個部分。主要探究作者的心路歷程,以及語言表達效果。
(三)拓展延伸:
每個人對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感受,你心中的家是怎樣的呢?請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表達你對家的感受,下一堂課交流。
第二課時
一、請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二、課文探究
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灣、岸。細讀課文,說說這幾種比喻間的內在聯系。
明確:
把人生比作漂流,是把家比作船、港灣、岸的前提。是后邊幾個比喻的基礎。
“家是一只船”的前提是“人生是一種漂流”,這個比喻是后兩個比喻的基點。家是港灣,家是岸,是由家是船生發出去的。
“家是一只船”:是因為家的溫馨安樂能使漂泊者在陌生的水域不感到陌生,因為家的牢固能使風平浪靜、洶涌的波濤化為美麗的風景,因為有一個好家,就不懼怕命運的變幻莫測。家就像一只船,庇護著漂泊者。
“家是溫暖的港灣”:承接第一個比喻句而來,把家比作港灣。道出了家的另一個功能:家能在漂泊者身心疲憊時供人小憩,能在寂寞時給人溫暖,能在嚴肅中放松我們的精神。
“這是永遠的岸”是前兩個比喻的升華,表達了家不僅是船,還是船停泊的港灣,從人生的啟示到終結來看,“家”是永遠的岸——它既是每個人登臨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個人離開現實人生的離別之岸。
三、拓展延伸
1、分小組收集有關“家”的文學作品及有關“家”的詩文。并作成手抄報的形式在班級展示。
2、拓展閱讀畢淑敏的《家問》及泰戈爾的詩
四、作業
小作文《家》
小班繪本《家》 篇13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3、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個大家庭,每個小朋友要愛護幼兒園。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烏云、樹林、河水、土地的大幅背景圖。
2、小雨、小鳥、珊瑚、蘑菇、小草等小圖片。
3、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情景創設,引起興趣
1、今天老師給我們中班請來幾位小客人,看看他們都是誰呀?(依次出示珊瑚、大雨、小草、蘑菇的小圖片)
2、這幾位客人想請小朋友幫他們一個忙,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們能幫他們找到嗎?(出示背景語言掛圖)
哪里是珊瑚的家?(教師總結:藍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
哪里是大雨的家?(教師總結:灰色的云朵是大雨的家)
哪里是小草的家?(教師總結:厚實的土地是小草的家)
哪里是蘑菇的'家?(教師總結:茂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
要求:回答的小朋友要邀請一個你的好朋友把小客人送回家。
二、欣賞詩歌,學習詩歌,體驗詩歌的美
1、剛才小朋友都幫小客人找到了家,他們要感謝我們中班的小朋友,給我們帶來了一首詩歌,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看看你們都聽到了什么?
2、播放錄音詩歌《家在哪里》。
3、提問:
詩歌的題目叫什么?詩歌里有誰?他們的家在哪里?要用詩歌里的話回答!(教師邊做動作提示幼兒,回答對了請小朋友一起學習)
4、和老師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詩歌。
三、仿編詩歌
1、根據背景圖,讓幼兒說一說還有哪些地方是誰的家?(說對的請小朋友一起重復,教師可以加上動作)
如:藍色的大海除了可以是珊瑚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呀?(小魚)
依次類推仿編詩歌
2、把小朋友仿編的詩歌串起來編成一首屬于我們自己的詩歌。(教師和小朋友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
四、擴展延伸
我們小朋友的家在哪里,幼兒園是不是我們的家呀?(幼兒園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要保護她、愛護她)我們的周圍的動物、植物還有我們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家,你們知道是哪里嗎?(地球)對,美麗的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要愛護它、保護它。
五、小結
剛才小朋友說的都很好,下課后我們再想想還有什么地方可以是誰的家,然后小朋友可以像老師一樣畫出來然后和小朋友交流一下也可以回去跟爸爸媽媽說一說。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根據"開發幼兒潛能,培養完整幼兒"的整合幼兒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操作,探索,嘗試,討論,趣味性游戲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尊重理解幼兒,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活動中有個別孩子參與不積極,我認為是受到語言表達能力的影響,怕說錯所以干脆就不說,以后我會對這類孩子多加鼓勵和引導,盡量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活動中得到發展。
小班繪本《家》 篇14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認知目標: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5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看懂圖意,并結合圖理解字詞。
教學難點:體會詩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
教學準備:投影、課件、小卡片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認知目標:學習生字,指導書寫“土、兒”。
教學重點: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看懂圖意,并結合圖理解字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你們喜歡自己的家嗎?
2、你們喜歡在家里干什么?
二、看圖了解圖意
1、有四個小伙伴也想找到自己的家,他們是誰呢?
2、投影圖片:白云小鳥魚兒種子
3、白云的家在哪兒呢?誰來幫助它找到家?小鳥的家在哪兒呢?誰來把它送回家?魚兒呢?種子呢?
4、揭示課題:家(正音,分析字形)
三、初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要求聽準課文里的每個字音。
2、自由讀課文,一邊讀課文一邊看看課文里有幾句話?
3、檢查自讀情況:
(1)說說課文一共有幾行?有幾句話?
(2)分句指讀,評議。
(3)齊讀課文。
4、再自由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四、理解課文
1、剛才我們把白云、小鳥、魚兒、種子送回了家。那么它們在家里生活的好嗎?生活的快樂嗎?下面我們一起去問問它們。
2、多媒體演示:藍天白云圖。
(1)白云在家里快樂嗎?為什么?
(2)指導朗讀。
(3)藍天還是誰的家呢?
(4)說話提示:藍天是白云的家,也是的家。
3、多媒體演示:鳥兒在樹林中飛翔、覓食、筑巢。說說鳥兒在家里快樂嗎?
(1)小鳥在樹林里生活多么愉快,讓我們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2)說話提示:樹林是鳥兒的家,也是的家。
4、引導學生觀看動畫,自讀三、四行,讀后交流。
(1)為什么說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
(2)練習說話。朗讀。
5、剛才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了第一句話,這一句話比較長,我們連起來把它來讀好,注意連貫和停頓。
(1)這句話把藍天、樹林、小河、泥土比成了白云、小鳥、魚兒、種子的家。它們有了自己的家,該是多么幸福啊!小朋友,你們能把這句話背誦出來嗎?
(2)自由背誦,指背。
6、我們每個小朋友也有一個共同的家,那就是——(出示:祖國)
(1)什么叫祖國?
(2)我們祖國的名字叫什么?
(3)投影: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形圖,地形圖里有景色。
(4)看了之后,你想說什么?
(5)引導交流:祖國是一個巨大的花園,我們就是花園里的花朵。
7、祖國大花園里有溫暖的陽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們都生活在祖國這快土地上,所以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8、齊讀第二句話。
五、學習生字
1、出示:土兒
2、指導書寫。
3、學生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認知目標: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讀準生字的音,學寫剩余的生字。
能力目標: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自己試著編詩歌。
情感目標:通過背誦詩歌、編詩歌,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
1、指讀課文,評議。
2、說說白云、小鳥……的家分別在哪兒?什么是我們共同的家?
3、這首詩歌寫的多美呀!現在,讓我們也試著做一個小詩人,用“什么是什么的家”的句式來作詩。
4、學生作詩。
二、背誦課文
1、自由背誦課文。
2、指名背誦。配上音樂,加上動作背誦。
3、齊背課文。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
2、說說哪些字,我們可以很容易就能記住?
3、學生交流記識方法。
4、著重強調:“泥”是左窄右寬,右邊的撇和豎彎鉤要舒展。“種”是左窄右寬,第五筆是點。“家”是上下結構,上小下大,最后一筆是捺。
5、學生描紅,臨寫。
四、完成寫字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