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繪本教案(精選13篇)
小班繪本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了解毛毛蟲生長變化成蝴蝶的過程
2、了解5以內的數(shù)量對應關系
3、感受毛毛蟲變成蝴蝶的藝術美。
活動準備:
1、教學繪本PPT
2、毛毛蟲圖示
3、各類水果卡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毛毛蟲,引導幼兒關注毛毛蟲的形態(tài)(直觀導入)
將毛毛蟲展示給幼兒,老師問:這是什么?(毛毛蟲)
二、基本部分
1、學習繪本內容了解毛毛蟲的變化過程
①老師:今天老師要給你們講一個關于毛毛蟲的故事,小朋友一起來看看毛毛蟲最后變成了什么?它為什么發(fā)生了變化?(變成了蝴蝶,毛毛蟲吃了好多東西,躲進了小房子里面,破繭后變成了蝴蝶)
②播放PPT,講述繪本故事。
③運用圖示小結提問內容,引導幼兒觀察毛毛蟲是如何發(fā)生變化的。(毛毛蟲從一個小小的蛋里爬出來,然后它開始吃了好多好多東西,于是它變成了一只又肥又大的毛毛蟲,然后它造了間小房子(教師出示繭)引導幼兒說出它的名字叫"繭",在里面住了2個多星期,最后毛毛蟲咬破了它的房子變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2、探索學習5以內數(shù)量的對應關系
①老師:小朋友們剛剛故事中毛毛蟲吃了好多東西變成了蝴蝶,小朋友們記得毛毛蟲吃了哪些東西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②播放PPT并且出示水果卡片引導幼兒觀察探索數(shù)量關系。
星期一吃了一個蘋果,星期二吃了兩個梨,星期三吃了三個李子,星期四吃了四個草莓,星期五吃了5個橘子。
3、小結:老師與幼兒一起點數(shù)總結數(shù)量的對應關系3、活動延伸:做一個健康的寶寶不能一次吃太多食物,不然的話我們就會生病啦!并且初步學習正確的量詞。
①老師提問:毛毛蟲星期六吃了什么?(一塊巧克力蛋糕,一個冰淇淋甜筒,一條腌黃瓜,一塊奶酪,一截火腿,一根棒棒糖,一塊櫻桃派,一條香腸,一個紙杯蛋糕和一片西瓜。)②老師提問:吃了這么多的東西后,毛毛蟲的肚子怎么了(好痛)為什么痛?(吃了太多的東西)小結做一個健康的寶寶,不貪吃太多的零食。
4、結束部分:感受毛毛蟲變成蝴蝶的藝術美(音樂律動)①老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講了毛毛蟲變成蝴蝶的故事,最后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漂亮的蝴蝶好不好?
②學習蝴蝶飛舞的手勢③播放律動音樂,全班一起表演蝴蝶在森林花叢中飛舞的景象。
④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飛舞"著出教室。
小班繪本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能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根據紐扣的特征尋找其主人。
2、愿意幫助別人,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課件、音樂、衣服12件(大小不一樣)、紐扣40粒(大小、顏色、形狀、紐洞數(shù)量不一樣)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故事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一粒紐扣》(播放PPT一)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二、觀察比較,尋找失主
1、導入:一天,小老鼠在花園里散步,走著走著,突然,小老鼠在地上發(fā)現(xiàn)了什么?(播放PPT二)
提問:它是一顆怎樣的紐扣?
小結:原來,小老鼠發(fā)現(xiàn)的是一顆圓圓的白色的紐扣。
2、導入:小老鼠遇到了小狗,小老鼠說:“小狗小狗,這是你的紐扣嗎?(播放PPT三)”
提問:這是小狗的嗎?
小結:小狗說:我的紐扣是黃色的,你撿到的紐扣是白色的,顏色不一樣。這不是我的紐扣。
3、導入:小老鼠繼續(xù)往前走,它遇到了小兔?會怎么說?(播放PPT四)
提問:猜猜小兔會怎么說?
小結:小兔說:不是不是,我丟的紐扣是三角形的,你撿到的紐扣是圓形的,形狀不一樣。這不是我的紐扣。
4、導入:小老鼠又遇到了誰?我們幫著小老鼠一起來問問吧:“小刺猬,小刺猬,這是你的紐扣嗎?”(播放PPT五)
提問:這粒紐扣會是小刺猬的嗎?
小結:小刺猬身上的紐扣有六個洞,小老鼠撿到的紐扣只有四個洞,紐洞的數(shù)量不一樣,看來,這不是小刺猬的紐扣。
5、導入:這次小老鼠遇到了誰?大象和蟋蟀。(播放PPT六)
提問:看看這顆紐扣洞洞的數(shù)量一樣嗎?是他們的紐扣呢?
小結:大象和蟋蟀的紐扣和小老鼠撿到的紐扣大小不一樣。也不是他們的紐扣。
6、導入:沒有找到紐扣的主人,小老鼠回家了,突然發(fā)現(xiàn)媽媽的衣服上少了一顆紐扣。(播放PPT七)
提問:會是媽媽的紐扣嗎?
小結:小老鼠撿到的紐扣與媽媽的紐扣顏色一樣,形狀一樣、大小一樣、連紐扣上的洞洞數(shù)量也一樣。這是媽媽的紐扣,
(播放PPT八)媽媽高興地說,小寶貝,你真聰明,謝謝你幫我找到了這顆紐扣。說完,媽媽送給了小老鼠一個甜甜的吻。
三、集體操作、驗證講評
1、導入:媽媽的紐扣找到了,可是故事里其他小動物的紐扣還沒有找到。你們愿意幫助它們嗎?
提問:讓我們一起去幫小動物找到和衣服上上一模一樣的紐扣吧!什么是一模一樣的?
小結:紐扣的顏色一樣、形狀一樣、大小一樣、紐扣上洞洞的數(shù)量一樣。
2、幼兒幫動物衣服上尋找丟失的紐扣,仔細看看,比比,是否真的一模一樣。
提問:你找了一顆什么樣的紐扣?找對了嗎?
小結:朋友們,你們都是愛動腦筋又愿意幫助別人的好孩子,謝謝!
小班繪本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幼兒在參與“玩紙箱”的全過程中,獲得發(fā)現(xiàn)的驚喜與制作的快樂,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2、在游戲互動中理解了繪本的內容,學說簡單的對話,培養(yǎng)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喜歡繪本,體驗繪本閱讀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大紙箱、《大紙箱》PPT、輕音樂。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紙箱,激發(fā)學習興趣。
師:寶貝們看一看我們的教室里有什么啊?——發(fā)現(xiàn)紙箱。(聽音樂進入活動場地)
師:你們玩過大紙箱嗎?你是怎么玩得?今天劉老師帶來了一個關于大紙箱的圖畫書,你們想不想看看呀?
(指導策略:這一環(huán)節(jié)利用大紙箱引起幼兒對下面內容的興趣,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
二、師幼共同觀看PPT課件——《大紙箱》,理解故事內容。
1、觀看圖(一)
師:小朋友們,這是誰?
(小弟弟和小兔子)
師:小弟弟發(fā)現(xiàn)了大紙箱,他的表情是什么樣的?
(很高興、很驚奇)
師:小弟弟會對小兔子說什么?
“小兔子,小兔子,你看你看,一個大紙箱。”
(指導策略:給幼兒足夠的時間,讓幼兒學會觀察,并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人物的表情和心情,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觀看圖二、圖三、圖四。
師:小弟弟和小兔子在哪里?小兔子對小弟弟說了什么?
(大紙箱里,小兔說:“讓我們進去看看,嗯,真不錯”)
師:你們想不想,到大紙箱里面去看一看、玩一玩呢?(邊游戲邊念兒歌)
(大紙箱放放好,小手要把箱扶扶牢,小腿輕輕抬,慢慢走進來,小心蹲下身,快快藏起來!)
師:咦,怎么一下子天黑了?怎么辦呢?(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一扇小窗戶)
(指導策略:讓幼兒自己親身去體驗大紙箱里面的神秘感,和黑暗帶來的恐懼,從而讓幼兒自身探索出戰(zhàn)勝黑暗方法。)
3、觀看圖五。(播放下雨的音樂)
師:小弟弟和小兔子正玩得開心,突然天氣怎樣了?(播放下雨的音樂)
師:小弟弟和小兔躲在哪里?大紙箱變成了什么?(變成雨傘)
師:小弟弟對小兔子說了什么?
(“沒事沒事,這樣就淋不到了,聽,滴答滴答,小雨點在唱歌呢。”)
(指導策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讓幼兒可以很好的發(fā)揮想象,開動小腦筋,為接下來的活動做鋪墊。)
4、觀看圖六、圖七
師:小弟弟手里拿著剪刀在干什么?他想把大紙箱變成什么呢?
(“小兔子,我們把房子變成一架飛機好不好?太好了太好了,那樣我們就能上天了!”)
師:小弟弟和小兔子,坐在飛機上說了什么?
(“飛起來了,飛起來了,哇,好高啊!”)
師:小朋友們我們也來學一學小弟弟的話
(“飛起來了,飛起來了,哇,好高啊!”)
(指導策略:這一環(huán)節(jié)利用游戲的的方式來看故事,這樣便于小朋友們更好的記住大紙箱都變成什么了,這樣的方式比較有趣,幼兒也比較容易接受。)
5、觀看圖八。
師:“飛機降落了,聽!咕嚕咕嚕什么聲音? 是飛機在叫嗎?”
幼:“不是,是小弟弟和小兔子的肚子餓了,該吃飯了。”
師:吃飯需要桌子,誰會把飛機變成桌子呢?
師:飛機又變成了什么?小弟弟手里拿著什么?小弟弟拿著菜單會對小兔子說什么?(“你想吃什么?我請客!”)
師:肚子吃飽了,他們又去了哪里?(“吃得好飽呀,小兔子,我們該回家了!”)
6、觀看圖九、圖十、圖十一。
師:大紙箱又變成了什么?(家)
師:小兔子進了家,對小弟弟喊 “小弟弟快進來,我們睡覺了”
師:天變黑了,星星月亮出來了,寶寶在干什么?
(像媽媽一樣抱著小兔子講故事)“晚安小兔子!小兔子會說“晚安小弟弟!”
師:寶寶、小兔子進入了甜蜜的夢想。寶寶做了一個夢,它夢到了一個大紙箱。
小結:故事中一個廢舊的大紙箱能變這么多好玩的,如果能有很多紙箱一定會有更多有趣的事情發(fā)生,只要我們小朋友們去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探索,那么我們一定能得到更多的快樂。
三、師完整的帶領幼兒欣賞故事,幼兒人手一本繪本書。
(指導策略:幼兒在第一遍聽故事的時候都是比較零散的,由于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還沒有可以把整個故事很好的串聯(lián)起來,所以有必要給幼兒進行一次完整的故事講述,便于幼兒對故事很好的理解。)
四、活動結束。
小結:大紙箱好玩嗎?在我們的生活里,還有好多廢舊的物品,可以制作出許多精美的玩具,我們小朋友,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一起玩一玩,然后回來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好嗎?
(指導策略: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yǎng)幼兒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情趣,激發(fā)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小班繪本教案 篇4
教材分析:每個人在幼年時都會擁有一些玩具,大多是爸爸媽媽或是親戚朋友買的,比如洋娃娃、汽車、皮球、積木,但是也有一些是自己不經意間發(fā)現(xiàn)的,比如橘子皮做成的花燈,比如池塘邊柳條編成的草帽,再比如空易拉罐做成的花籃等等。有時候,這些小小的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作所帶來的樂趣,并不亞于得到一樣現(xiàn)成的玩具。因為在游戲中,寶寶參與了“玩具誕生”的全過程,獲得了發(fā)現(xiàn)的驚喜與制作的快樂,這對處于幼年時期的孩子而言是彌足珍貴的。即便這些現(xiàn)成的玩具充滿了各種所謂的創(chuàng)意理念,可以鍛煉孩子的多種能力,但是也無法代替寶寶自己發(fā)現(xiàn),制作玩具的那份愉悅體驗與創(chuàng)造的成就感。
繪本《大紙箱》,由寶寶發(fā)現(xiàn)了一個空空的大紙箱,于是把它看成一座可以遮陽擋雨的大房子。又把紙箱做成了一架飛機。再把紙箱當作飯桌,和玩具小兔一起吃飯。到了該回家的時候,寶寶把紙箱做成了一個有窗戶和房頂?shù)男∥葑樱托⊥米右黄鹪诶锩嫘菹ⅰkm然人物不多,情節(jié)也簡短,但它符合幼兒口吻的敘述不僅帶著幼兒體驗了一次發(fā)現(xiàn)制作玩具之旅,也讓大人重溫了兒時的美好回憶,表現(xiàn)出溫馨的故事氣氛。
圖畫書采用蠟筆繪制,以鵝黃色作為底色,畫中的人物與背景以草綠、朱紅、水藍著色,雖然色彩種類并不多,但是足以表現(xiàn)出故事溫暖與喜悅的氛圍。簡短但符合孩子口吻的敘述不僅帶著寶寶體驗了一次發(fā)現(xiàn)制作玩具之旅,也讓爸爸媽媽們重溫了兒時的回憶,提醒他們培養(yǎng)寶寶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性。
一、活動目標:
1、幼兒在參與“玩紙箱”的全過程中,獲得發(fā)現(xiàn)的驚喜與制作的快樂,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2、在游戲互動中理解了繪本的內容,學說簡單的對話,培養(yǎng)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喜歡繪本,體驗繪本閱讀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大紙箱、《大紙箱》PPT、輕音樂。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紙箱,激發(fā)學習興趣。
師:寶貝們看一看我們的教室里有什么啊?——發(fā)現(xiàn)紙箱。(聽音樂進入活動場地)
師:你們玩過大紙箱嗎?你是怎么玩得?今天劉老師帶來了一個關于大紙箱的圖畫書,你們想不想看看呀?
(指導策略:這一環(huán)節(jié)利用大紙箱引起幼兒對下面內容的興趣,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
二、師幼共同觀看PPT課件——《大紙箱》,理解故事內容。
1.觀看圖(一),
師:小朋友們,這是誰?
(小弟弟和小兔子)
師:小弟弟發(fā)現(xiàn)了大紙箱,他的表情是什么樣的?
(很高興、很驚奇)
師:小弟弟會對小兔子說什么?
“小兔子,小兔子,你看你看,一個大紙箱。”
(指導策略:給幼兒足夠的時間,讓幼兒學會觀察,并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人物的表情和心情,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觀看圖二、圖三、圖四。
師:小弟弟和小兔子在哪里?小兔子對小弟弟說了什么?
(大紙箱里,小兔說:“讓我們進去看看,嗯,真不錯”)
師:你們想不想,到大紙箱里面去看一看、玩一玩呢?(邊游戲邊念兒歌)
(大紙箱放放好,小手要把箱扶扶牢,小腿輕輕抬,慢慢走進來,小心蹲下身,快快藏起來!)
師:咦,怎么一下子天黑了?怎么辦呢?(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一扇小窗戶)
(指導策略:讓幼兒自己親身去體驗大紙箱里面的神秘感,和黑暗帶來的恐懼,從而讓幼兒自身探索出戰(zhàn)勝黑暗方法。)
3.觀看圖五。(播放下雨的音樂)
師:小弟弟和小兔子正玩得開心,突然天氣怎樣了?(播放下雨的音樂)
師:小弟弟和小兔躲在哪里?大紙箱變成了什么?(變成雨傘)
師:小弟弟對小兔子說了什么?
(“沒事沒事,這樣就淋不到了,聽,滴答滴答,小雨點在唱歌呢。”)
(指導策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讓幼兒可以很好的發(fā)揮想象,開動小腦筋,為接下來的活動做鋪墊。)
4.觀看圖六、圖七
師:小弟弟手里拿著剪刀在干什么?他想把大紙箱變成什么呢?
(“小兔子,我們把房子變成一架飛機好不好?太好了太好了,那樣我們就能上天了!”)
師:小弟弟和小兔子,坐在飛機上說了什么?
(“飛起來了,飛起來了,哇,好高啊!”)
師:小朋友們我們也來學一學小弟弟的話
(“飛起來了,飛起來了,哇,好高啊!”)
(指導策略:這一環(huán)節(jié)利用游戲的的方式來看故事,這樣便于小朋友們更好的記住大紙箱都變成什么了,這樣的方式比較有趣,幼兒也比較容易接受。)
5.觀看圖八。
師:“飛機降落了,聽!咕嚕咕嚕什么聲音?是飛機在叫嗎?”
幼:“不是,是小弟弟和小兔子的肚子餓了,該吃飯了。”
師:吃飯需要桌子,誰會把飛機變成桌子呢?
師:飛機又變成了什么?小弟弟手里拿著什么?小弟弟拿著菜單會對小兔子說什么?(“你想吃什么?我請客!”)
師:肚子吃飽了,他們又去了哪里?(“吃得好飽呀,小兔子,我們該回家了!”)
6、觀看圖九、圖十、圖十一。
師:大紙箱又變成了什么?(家)
師:小兔子進了家,對小弟弟喊“小弟弟快進來,我們睡覺了”
師:天變黑了,星星月亮出來了,寶寶在干什么?
(像媽媽一樣抱著小兔子講故事)“晚安小兔子!小兔子會說“晚安小弟弟!”
師:寶寶、小兔子進入了甜蜜的夢想。寶寶做了一個夢,它夢到了一個大紙箱。
小結:故事中一個廢舊的大紙箱能變這么多好玩的,如果能有很多紙箱一定會有更多有趣的事情發(fā)生,只要我們小朋友們去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探索,那么我們一定能得到更多的快樂。
三、師完整的帶領幼兒欣賞故事,幼兒人手一本繪本書。
(指導策略:幼兒在第一遍聽故事的時候都是比較零散的,由于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還沒有可以把整個故事很好的串聯(lián)起來,所以有必要給幼兒進行一次完整的故事講述,便于幼兒對故事很好的理解。)
四、活動結束。
小結:大紙箱好玩嗎?在我們的生活里,還有好多廢舊的物品,可以制作出許多精美的玩具,我們小朋友,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一起玩一玩,然后回來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好嗎?
(指導策略: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yǎng)幼兒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情趣,激發(fā)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小班繪本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圖片中理解繪本故事
2、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講述繪本故事
3、感受繪本語言,與幼兒共同閱讀繪本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閱讀繪本,感受種種母愛
難點:通過形象的圖畫聯(lián)想母愛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播放《愛我你就抱抱我》音樂,帶領幼兒做律動,初步感受愛,引導幼兒說出對音樂的理解。說出爸爸媽媽是怎么樣表達對他們的愛的。
師:你們的爸爸媽媽愛你們嗎?
師:你們怎么知道他們愛你們?怎么感受到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總結幼兒對愛的理解
師:你們的爸爸媽媽給你們做飯,買衣服,陪你們做游戲…….這些都表示他們愛你。那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個外國大畫家在他是小朋友的`時候他媽媽是怎么愛他的。
2、播放課件《我媽媽》ppt1,帶領幼兒一起欣賞圖片
師:你們在圖片中看到了什么?
師:圖片中的媽媽美嗎?
師:圖片中的媽媽在安東尼心目中都變成了什么?
師:你們的媽媽在你們的心目中都代表什么?媽媽是怎么愛你的?
師:你們愛媽媽嗎?
3、帶領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圖片的內容。請幼兒說說自己的媽媽用什么方式愛你們?
4、播放ppt2,用作者的語言講述《我媽媽》
三、結束部分
播放音樂《愛我你就抱抱我》帶領幼兒集體做律動,讓幼兒感受愛得不同表現(xiàn)形式。讓幼兒學會把愛表達出來。
四、活動總結
本活動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小班階段的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敏感。比如老師輕輕的摸摸他們的頭,他們就覺得是愛他們,一個簡單的擁抱,一個微笑都能讓他們覺得開心。我覺得本次活動讓幼兒可以直觀的感受母愛,從直觀的繪本中看到媽媽質樸的愛。
小班繪本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理解媽媽對自己的關愛。
2、能夠大膽表達對媽媽的愛。
3、初步體驗有媽媽關愛的幸福,懂得對媽媽的感恩之情。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有親子閱讀的初步經驗。
家長:能基本熟悉繪本內容,并能幫助孩子理解繪本故事。
2、材料準備:
幼兒人手一本繪本《你媽媽想你啦》;PPT課件;噴嚏聲和“小動物的話”錄音。
活動過程:
一、播放錄音,激發(fā)興趣
1、師(播放噴嚏聲):聽,這是什么聲音?
2、師:你們有沒有打過噴嚏?打噴嚏時是什么樣子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3、師:今天呀,我們也要來讀一本跟打噴嚏有關的故事。
二、分段閱讀,理解內容
(一)教師引導幼兒閱讀,了解繪本前半部分的故事情節(jié),并進行相應的情景表演。
1、師:這里有只小老鼠,它也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你們看,小老鼠打的噴嚏有多大呀?(把樹葉和小螞蟻都飛起來啦!)
2、師:小老鼠打完噴嚏后誰來了?
3、師:猜猜小兔子會小老鼠說什么呢?(請個別幼兒來說一說)
4、師:我們一起來聽聽小兔子到底說了什么。(播放錄音“小兔子的話”)
5、師幼一起學說小兔子的話“你媽媽想你啦,快回家去吧!”
師:小兔子說了什么呀?那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6、師:小兔子怎么了?你們看,小兔子打的噴嚏有多大呀?(把蒲公英的種子都吹飛啦!)
7、師:小兔子打完噴嚏,這次是誰來了?
8、師:猜猜小刺猬又會對小兔子說什么呢?(鼓勵幼兒說出“小刺猬的話”,再播放錄音“小刺猬的話”)
9、師:我們一起來說一說、演一演,好嗎?老師來扮演小兔子,請幼兒分別扮演小兔子和小刺猬)
(二)親子閱讀繪本后半部分,并進行相應的情景表演
1、師:接下來小刺猬又怎么啦?接下來,請你和媽媽一起閱讀下去,讀完了呀,也試著和媽媽來說一說、演一演。(引導家長在親子閱讀中鼓勵孩子說出“小動物的話”,讓孩子感受媽媽對他或她的愛。)
2、請幾對親子上前表演。
3、師:接下來小布熊也怎么啦?又是誰跑來了?她說了些什么?你和媽媽繼續(xù)翻讀下去,再來說一說、演一演。
4、請兩對親子先后表演小布熊和小女孩的情景。
5、師:剛剛小布熊為什么會哭呢?
6、幼:因為他沒有媽媽。(播放錄音“小布熊的話”)
7、師:小女孩跟他說了些什么?
三、結束閱讀,引發(fā)情感
1、師:孩子們,我們每個人都有媽媽,你感到幸福嗎?為什么?媽媽是怎么愛你的?平時為你做了哪些事情?
2、師:你打噴嚏時會想到媽媽在想你嗎?(幼兒自由表達)
四、活動延伸
師:
1、平時你是怎么想媽媽的?一起來說一說。
2、那跟自己的媽媽去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去對媽媽表示你的感謝。再大聲地對媽媽說一句“我愛你”,去吧!
3、孩子們,回家后呀,我們再一起為媽媽做一件事情來感謝媽媽!可以做哪些事情呢?(捶背、倒水、洗腳……)那我們一定要行動起來哦!
小班繪本教案 篇7
活動意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特別是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發(fā)展貫穿于身心發(fā)展的各個領域,對其他領域的發(fā)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有利于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
而小班幼兒要求能理解簡短故事的情節(jié)和兒歌內容。喜歡看圖書,會一頁一頁地閱讀書。我選擇繪本閱讀《好餓的毛毛蟲》旨在通過仔細觀察、理解畫面內容,幼兒感受毛毛蟲變蝴蝶的神奇;在閱讀過程中幼兒樂意點數(shù),對故事中的數(shù)量關系感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仔細觀察、理解畫面內容,幼兒感受毛毛蟲變蝴蝶的神奇。
2、在閱讀過程中幼兒樂意點數(shù),對故事中的數(shù)量關系感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初步對繪本閱讀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活動重點:
幼兒通過仔細觀察、理解畫面內容,感受毛毛蟲變蝴蝶的神奇。活動難點:
幼兒在閱讀過程中樂意點數(shù),對故事中的數(shù)量關系感興趣。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一周有七天。
材料準備:《好餓的毛毛蟲》PPT,毛毛蟲玩具,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引出課題。
出示毛毛蟲玩具和圖片,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出示毛毛蟲玩具,你們看,這是誰?你們在哪見過?
2、出示PPT毛毛蟲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好餓的毛毛蟲》。
二、基本部分:師幼閱讀(PPT)。
1、教師引導幼兒逐頁觀察、欣賞畫面,根據內容及時與幼兒互動。
教師指圖提示“月光下”、“小小的卵”。
“太陽”、“毛毛蟲”。
毛毛蟲肚子好餓,開始去找吃的,它會找什么吃的呢?(幼兒猜一猜、說一說)
2、教師引導幼兒繼續(xù)逐頁觀察、欣賞畫面(PPT7—12)。
星期一,它吃了什么?
星期二,它吃了什么?
星期三,它吃了什么?
星期四,它吃了什么?
星期五,它吃了什么?
(教師提問,幼兒看一看、說一說,并用手指模仿毛毛蟲吃食物,嘴里發(fā)“啊嗚啊嗚”的聲音。)
3、幼兒大膽猜測想象。(PPT13—14)
“可還是好餓。”星期六,它吃了什么?小朋友猜一猜。
那天晚上,毛毛蟲怎么了?為什么會這樣?(提示幼兒吃東西不能吃太撐了,會影響身體的。)
4、毛毛蟲變蝴蝶的神奇(PPT15—17)
第二天又是星期天,毛毛蟲吃了什么?
它的肚子還痛嗎?
它變成了一條怎么樣的毛毛蟲?
“現(xiàn)在毛毛蟲造了一個小房子,叫“繭“,把自己包在了里面。”
現(xiàn)在,它變成了什么?這是一只什么樣的蝴蝶?
5、教師講述:毛毛蟲長大變蝴蝶,動物界還有其他小動物長大以后和小時候不一樣,比如:小蝌蚪。
6、欣賞繪本故事,播放視頻《好餓的毛毛蟲》
三、結束部分:
幼兒聽音樂做律動《蝴蝶飛》。
四、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讓爸爸媽媽,將一些其他小動物長大以后和小時候不一樣。
小班繪本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中講述的小動物之間濃濃的親情。
2、懂得擁抱是表達愛的一種方式,能主動擁抱自己的親人和老師、小伙伴。
活動準備:繪本故事(ppt)
活動過程:
一、師幼互動,激發(fā)興趣。
PPT第一頁(小猩猩):介紹名字,故事背景。
二、師幼欣賞故事
(一)帶領幼兒閱讀繪本故事的前半部分,引導幼兒說說都看到了什么?他們是怎樣抱抱的?并模仿故事中小動物“抱抱”的動作,體驗情感。
1 、PPT第二頁(大象):小猩猩看到了誰在抱抱?它們是怎么抱在一起的啊?(大象,用鼻子)
2 、PPT第三頁(變色龍蛇):小猩猩又看見了誰在抱抱?請幼兒來模仿
3、 PPT第四頁(波波難過):小猩猩不高興了,它為什么難過啊?
4、 PPT第五頁(大象幫波波):誰來幫助小猩猩找媽媽?(大象)
(二)繼續(xù)閱讀繪本畫面,感受小猩猩找媽媽以及找到媽媽后的情感變化。
5、 PPT第六頁(獅子):小猩猩坐在大象媽媽的頭頂上,走著走著,小猩猩看見了誰啊?(獅子媽媽和寶寶)。寶寶躺在哪里?(媽媽的肚皮上)請幼兒著重觀察小獅子的表情,并模仿。
6 、PPT第七頁(長頸鹿):長頸鹿寶寶在和媽媽抱抱,它們是怎么抱抱的?
7、 PPT第八頁(河馬):河馬寶寶和媽媽在抱抱,它們是怎么抱在一起的?(老師演媽媽,請幼兒上來模仿河馬寶寶)
小班繪本教案 篇9
活動準備
《小熊不刷牙》PPT。
活動目標
知道牙齒的重要性,懂得愛護牙齒,堅持每天刷牙。
仔細傾聽故事,認真觀察畫面,理解小熊哈利從不愛刷牙到每天刷牙的轉變過程。
活動過程
一、出示"嘴巴"圖,導入活動
1.教師:老師這兒有一張有趣的圖片,你們想看看嗎?你們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它會是誰呢?
2.教師:對了,這是小熊,它的名字叫哈利。我們跟哈利問個好:你好,哈利。
二、師幼共同欣賞故事
1.出示幻燈片3-4
(1)教師:哈利正張大嘴巴給我們看什么呀?再看一看,這是什么?小朋友,你們有牙膏和牙刷嗎?你們喜歡它們嗎?
(2)教師:可是,哈利他不愛刷牙,他會怎樣對待自己的牙刷和牙膏的呢?看,哈利穿著海盜的衣服,手里拿著一把劍,他在干什么呢?
2.出示幻燈片5
(1)教師:一天,媽媽喊:"哈利,刷牙啦!"你們猜一猜,哈利有沒有刷牙呢?哈利把牙膏怎么了?
(2)教師:哈利一邊沖牙膏一邊說:"早上刷牙,晚上刷牙,天天刷牙,真是太麻煩了。"你們認為哈利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3.出示幻燈片6-8
(1)教師:有一天晚上,哈利還是沒有刷牙就睡覺了,他做了一個夢,覺得自己的嘴巴里怪怪的,你猜一猜,他的嘴巴里怎么了?
(2)教師:現(xiàn)在啊,哈利可高興了。"哈哈,太好了,沒有了牙齒,我以后再也不用刷牙了,我要把這件事告訴我的的好朋友"。
(3)教師:可是,你們看,他們看到哈利沒有牙齒是怎么做的?
4.出示幻燈片9-10
(1)教師:天黑了,小熊回到家里,哇,媽媽為他準備了許多好吃的東西呢。桌子上都有什么?看哈利的表情,你覺得他開心嗎?為什么呢?
(2)教師:哈利一個人跑到屋子外面,你們想想,這時他心里覺得怎么樣呢?
5.出示幻燈片11-12
(1)教師:小熊醒來啦,你們看,哈利的牙齒有沒有掉呀?原來,剛才是哈利睡著了做了一個可怕的夢呀,哈利這下可高興了!
(2)教師:"哈利,哈利,刷牙啦!"媽媽又在喊小熊刷牙了,你們猜,哈利這次有沒有去刷牙呢?
(3)教師:哈利已經太久沒刷牙了,都不記得正確的方法了,我們一起來教教他,好嗎?
三、律動 刷歌牙
1.教師:我們也來刷刷牙齒吧。
2.教師小結:我們的牙齒本領可大了,一定要好好愛護它們,每天都要堅持早晚刷牙,而且不能吃太多的糖果哦,這樣你的牙齒才會更健康,更漂亮!
活動延伸
開始愛牙活動。
把繪本《小熊不刷牙》放在閱讀區(qū),供幼兒平時翻閱。
小班繪本教案 篇10
適用年齡:3-4歲
活動由來: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個幽默、有趣的故事:小豬一次次地讓一些動物在自己辛苦做的大餅上咬上一口,就是想看看動物們的牙印,以此找到那個趁自己睡覺而偷咬自己大餅的動物。該繪本語言重復簡短,畫面夸張形象,而且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們自然地感受到了不同動物的不同牙印。
在活動的設計上,我緊緊抓住"牙印"這個線索,引導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觀察、比較不同動物在這塊大餅上留下的不同牙印,從而幫助小豬找出這個咬大餅的真正"小偷",同時我鼓勵孩子們學習講述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對于故事的理解我也是讓孩子們在"設懸--釋懸--設懸--釋懸。"這樣的結構下逐步深入,這樣的方式也使得重復的故事情節(jié)和對話變得生動有趣。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2.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并能大膽用語言進行描述。
3. 喜歡繪本,體驗閱讀和想象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點:識別不同動物的牙印,能夠互相匹配。
活動難點:根據動物的嘴巴和牙齒的形狀匹配牙印
活動準備:五種動物的圖片、有不同牙印的大餅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教師講述故事開頭,激發(fā)閱讀的興趣。“有一只小豬,等它醒來,咦?怎么了?”“會是誰咬了它的大餅?”
一、基本部分:感受故事內容,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不同
(一)感知小豬詢問小鳥的故事情節(jié)。
(1)教師講述部分內容。
(2)提問:“小鳥咬出了什么形狀?原來咬出的是什么形狀?是小鳥咬的嗎?”
(二)感知小豬詢問小兔的故事情節(jié)。
(1)感受角色,詢問小兔:"誰來學學小豬問問小兔?一起來學學呢。"
(2)比較齒印:"哪個是小兔咬的?比比原來的呢?"
(三)感知小豬詢問狐貍的故事情節(jié)。
(四)感知小豬詢問鱷魚的故事情節(jié)。
(五)感知小豬詢問河馬的故事情節(jié)。
(六)觀察牙印,進行匹配。
(1)出示大餅上的牙印,觀察并猜測出是誰的牙印。
(2)引導幼兒回憶不同動物牙印的特點,進行匹配。
活動結束:
(一)講述有趣的故事結尾。提問:"小豬的牙印是什么形狀的?現(xiàn)在你們能告訴小豬誰咬了它的大餅了嗎?"
(二)引導幼兒從故事中總結出小豬糊糊涂涂的,做事不認真,我們不學習他。
小班繪本教案 篇11
《誰的腳印》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內容,感知各種腳印的特點,積極運用語言進行表達。
2、初步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情節(jié)的有趣和神秘。
3、體會故事中主要角色“疑惑一失望一驚喜”的情感變化。
【活動準備】
繪本PPT《誰的腳印》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小朋友看,這是誰?小姑娘在房間的地板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腳印,來看看這個腳印長什么樣?
二、師幼共同閱讀,了解故事情節(jié)
(一)小姑娘尋找腳印主人
1、小姑娘在房間里發(fā)現(xiàn)了奇怪的腳印她會怎么想呢?
小結:小姑娘發(fā)現(xiàn)奇怪的腳印覺得很好奇很疑惑,于是小姑娘準備去找一找看一看究竟是誰的腳印。
2、小姑娘遇到小貓
幼兒猜測是不是小貓的腳印,為什么?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小貓腳印像什么。
小結:原來房間里的腳印不是小貓的,小貓的腳印是圓圓的。
3、小姑娘遇到小鳥
引導幼兒觀察想象小鳥的腳印像什么。(小結:是的,小鳥的腳印像一樣尖尖的細細的。)
那房間的腳印是小鳥的嗎?(不是)
小姑娘沒有找到腳印的主人,小姑娘心里會怎么樣?(傷心、失望。)
4、小姑娘遇到大象。
鼓勵幼兒大膽地說一說小姑娘會怎么問大象嗎?(集體學問:你去過我的房間嗎?那兒有個長長的腳印。)
猜測大象的回答及大象腳印的樣子。
小結:原來大象的腳印是又寬又大的,房間里的腳印也不是大象的。
(二)小姑娘的找到腳印的主人
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小姑娘的姿態(tài)感受她難過的情緒。(請個別幼兒模仿小姑娘的動作。)
2、幼兒想象、表達小姑娘開心的原因,感受小姑娘的情感變化。
3、引導幼兒觀察比較鞋子和鞋印的相似度。
小結:原來小姑娘房間的地板上的腳印,是自己鞋子的鞋印,找到答案的小姑娘變得非常開心,(播放PPT12)瞧,她正抱著小狗在開心的大笑呢!
三、觀察封面,引出故事的題目
師:小朋友記得小姑娘在尋找腳印的過程中遇到了誰?教師揭示故事的名字。
四、結束
這個有趣的故事有個好聽的`名字——《誰的腳印》,小朋友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這本書。
小班繪本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內容,感知各種腳印的特點,積極運用語言進行表達。
2、初步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情節(jié)的有趣和神秘。
3、體會故事中主要角色“疑惑一失望一驚喜”的情感變化。
【活動準備】
繪本PPT《誰的腳印》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小朋友看,這是誰?小姑娘在房間的地板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腳印,來看看這個腳印長什么樣?
二、師幼共同閱讀,了解故事情節(jié)
(一)小姑娘尋找腳印主人
1、小姑娘在房間里發(fā)現(xiàn)了奇怪的腳印她會怎么想呢?
小結:小姑娘發(fā)現(xiàn)奇怪的腳印覺得很好奇很疑惑,于是小姑娘準備去找一找看一看究竟是誰的腳印。
2、小姑娘遇到小貓
幼兒猜測是不是小貓的腳印,為什么?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小貓腳印像什么。
小結:原來房間里的腳印不是小貓的,小貓的腳印是圓圓的。
3、小姑娘遇到小鳥
引導幼兒觀察想象小鳥的腳印像什么。(小結:是的,小鳥的腳印像一樣尖尖的細細的。)
那房間的腳印是小鳥的嗎?(不是)
小姑娘沒有找到腳印的主人,小姑娘心里會怎么樣?(傷心、失望。)
4、小姑娘遇到大象。
鼓勵幼兒大膽地說一說小姑娘會怎么問大象嗎?(集體學問:你去過我的房間嗎?那兒有個長長的腳印。)
猜測大象的回答及大象腳印的樣子。
小結:原來大象的腳印是又寬又大的,房間里的腳印也不是大象的。
(二)小姑娘的找到腳印的主人
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小姑娘的姿態(tài)感受她難過的情緒。(請個別幼兒模仿小姑娘的動作。)
2、幼兒想象、表達小姑娘開心的原因,感受小姑娘的情感變化。
3、引導幼兒觀察比較鞋子和鞋印的相似度。
小結:原來小姑娘房間的地板上的腳印,是自己鞋子的鞋印,找到答案的小姑娘變得非常開心,(播放PPT12)瞧,她正抱著小狗在開心的大笑呢!
三、觀察封面,引出故事的題目
師:小朋友記得小姑娘在尋找腳印的過程中遇到了誰?教師揭示故事的名字。
四、結束
這個有趣的故事有個好聽的名字——《誰的腳印》,小朋友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這本書。
小班繪本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習觀察畫面,體驗閱讀段文章的樂趣。
2、幫助幼兒根據故事情節(jié)理解動詞和反義詞。
活動準備:
1、故事ppt2、動物等相關圖片活動過程:
一、通過討論,引出主題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出示故事圖)封面,誰知道故事的名字?
2、猜猜看這個故事可能說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
二、故事欣賞,體驗故事的樂趣1、聽一聽教師引出故事內容,觀賞故事ppt"熊叔叔今天過生日,怎么他還在睡覺還沒起床呢?"教師邊講故事邊看ppt,體驗閱讀段文章的樂趣,讓幼兒一起來感受動詞。
2、說一說"熊叔叔好辛苦呀,一大早他做了哪些事情呢?"
3、想一想發(fā)現(xiàn)熊叔叔動作里的"相反"教師"你看他做了那么多相反的動作很辛苦的,你看他都做了哪些動作是相反的呢?"
4、玩一玩游戲:找相反(圖片匹配)(動作匹配)(詞語匹配)
5、看一看"玩了這么久,那熊叔叔有沒有找到它的朋友,他在屋外看見一個箱子,猜猜是什么?"三、教師,快樂體驗他們的生日派對可真熱鬧呀!我們也去參加羅!
延伸活動:
(1)、送禮物(美工活動):
熊叔叔好高興,有這么多小動物來為它過生日,我們做一份漂亮的禮物送給熊叔叔吧。
(2)、閱讀繪本:將書投放到圖書區(qū)中讓孩子自由借閱。
很多幼師經常抱怨上課難,幼兒不容易理解。不管是新手,還是有經驗的幼師們都多少有過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