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賽》教學設計(精選10篇)
《接力賽》教學設計 篇1
活動目標
鍛煉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關鍵在于接力棒的傳遞,要準確及時。
2、跑步過程中一定要走直線,防止走偏。
3、安全問題一定要把握好。
活動準備
1、場地準備20米跑道三條。
2、分三組,每組5人。
3、接力棒3個。
活動過程
三條跑道前各站5人,聽到口令后向前跑20米后折返到起點,下一名幼兒拿到接力棒后繼續往返跑,直至5人跑完,最先到達終點的一組為勝者。
《接力賽》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在游戲比賽中學會不同的換物方法;發展奔跑能力。
學習內容:
游戲——換物接力
學習步驟:
一、積極游戲,活躍情緒
教師活動:
1、組織學生按場地集隊、互相問好;
2、組織學生柔韌練習;
3、組織讓學生一起做游戲(結合以前所學游戲進行):如剪子、石頭、布等,教師檢查指導。
學生活動:
1、按要求進行快速地集隊;
2、做準備活動,要求充分、動作到位;
3、分小組進行已學游戲的練習(如剪刀、石頭、布的游戲等)。
學生游戲時,要求充分利用圓圈來做游戲。
二、快樂游戲,用不同的器材來創造游戲
教師活動:
1、認識體育器材:圓木柱、接力棒、壘球、乒乓球拍等,并介紹器材的功能與作用,讓學生說出與這些器材有聯系的體育運動;
2、要求每小組學生利用手中的物品并結合已有的場地創設一個或幾個游戲;
3、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怎樣來做所創設的游戲,說出規則與方法;
4、組織學生進行游戲,讓每個學生用自己想用的方法去嘗試游戲,教育學生要注意安全;
5、為學生點出嘗試游戲中出現的不足,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比賽;
6、組織學生小結,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
學生活動:
1、學生分成六組,在認識了幾種體育器材后,根據自己所知道的知識,說一說與這些器材有聯系的運動;
2、面對已有的場地,利用手中的器材,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積極地發表自己的想法;
3、按照學生的想法,并由該學生當組長,組織本組學生進行游;。
4、進一步了解要求后,積極熱情地參加比賽;
5、配合老師對自己小組的游戲作出評價。
組 織:分組練習(隊形與場地同上)
三、換物游戲,發展學生奔跑能力
教師活動:
1、教師利用接力棒、乒乓球拍、壘球設計一個換物接力游戲,說出游戲的名稱、方法與規則;
2、分組站位(如下圖),組織學生游戲;
3、指導游戲,及時總結游戲情況。
學生活動:
1、要求按照游戲的規則與方法,主動積極的參與游戲,注意安全;
2、游戲中,學生要講究方法與技巧;
3、讓兩個小朋友來當小老師,督促與檢查各小組游戲情況;
四、小結整理,放松練習,收拾器材(略)
場地器材:操場、圓木柱、乒乓球拍、壘球
課后小結:
《接力賽》教學設計 篇3
活動目標:
1、在乒乓球活動中鍛煉身體發展速度、協調、靈敏等身體素質。
2、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尊、自信、用于克服困難,培養堅強的意識。
活動準備:
教案PPT、乒乓球
活動過程:
一、基本球性練習
1、你們認識這是什么球嗎?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你們知道人們為什么把它叫做乒乓球呢?乒乓球是怎么玩的?請你試一試。
2、熱身運動
師:我們一起跟著音樂,活動一下我們的身體吧,動一動手,動一動腳。
二、提高球性練習
1、師:今天老師教我們小朋友一個新玩法,用乒乓球拍的側面打球,還有一個方法是用乒乓球內側,進行打球。看好老師示范。
2、我們大家一起來試一試。
師: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來進行接球。
三、足弓傳接球
1、兩人對面傳接球。教學形式:分組不輪換。組織:成四列橫隊的練習隊形。
師:我們在進行面對面傳球的時候,不輪換分組,掌握要點。
2、迎面傳接球。重點:體會“右手打球或右停接球”的動作要領。
師:現在我們試試看面對面練習,注意動作要領哦。
四、運球接力賽。重點:不能讓球掉下來。
教法:
講解示范動作要領,注意射門的時候要抓住時機。師:現在我們進行比賽,看看誰的球接的最多。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活動反思:
紅眼病隔離。
《接力賽》教學設計 篇4
游戲目標
1、能雙手抓杠懸空吊起20秒左右。
2、能動作協調地快跑25米左右。
3、能配合一致完成規定動作。
游戲準備
1、場地設置:畫起跑線和終點線。
2、木棍若干(能禁得住孩子體重)。
游戲玩法
1、按家庭(孩子、爸爸、媽媽)分若干組,每次游戲至少有兩組家庭參賽。
2、孩子站在起跑線上,爸爸媽媽手握木棍的兩端,站在距起跑線25米左右處。
3、聽到開始的口令,孩子起跑,跑到爸爸媽媽處,爸爸媽媽稍舉起木棍,孩子雙手握住木棍的中間,從吊起開始,爸爸媽媽高聲數數到20,孩子堅持下來的家庭為勝。
建議:
提示孩子用力抓住木棍,鼓勵孩子堅持20秒。
《接力賽》教學設計 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動作靈活協調地合作抬轎子,平地快走、走路時身體平衡等技能。
2、訓練幼兒合作意識,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讓幼兒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紙箱制作的小花轎、呼啦圈音樂游戲光盤
活動流程
1、聽音樂《八只小狗抬花轎》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聽這是什么音樂,我們跟音樂活動一下身體。幼兒隨音樂做熱身運動
2、游戲規則
幼兒分成兩隊,兩人為一組進行抬轎子,到達終點返回后轎子傳給下一組幼兒,游戲繼續進行,最后一組幼兒最先完成者為勝
3、游戲開始
教師:瞧,這是老師做的轎子,這轎子是怎樣玩的?我們請兩個小朋友示范一下。
(1)、教師邊講解邊請幼兒示范:一個在前,一個在后,兩個人方向是一致的,兩手握住竹竿,一起向前走。
(2)、現在請你跟好朋友找一個空地方練習一下,注意不碰到別的小朋友。
(3)、全體幼兒練習。
(4)、教師小結剛才活動的情況。
4、游戲方法
(1)、兩人兩組合作,要走得又快又穩,到達終點后沿原路返回,傳給下一組幼兒。傳轎子時,兩對幼兒必須一一對應,在對方接住轎子后才能放手。
(2)、請四個小朋友示范一下。
師:前面的小朋友出發了,后面的小朋友準備,其他小朋友站在后面。
活動延伸
利用課間或回家后與小伙伴及爸爸媽媽做抬轎子的游戲。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戶外活動的興趣和習慣。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可見,游戲在幼兒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整個活動中,鼓勵幼兒相互合作,游戲遵循了由易到難的教學原則,讓孩子們充分嘗試,讓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活動中,調動幼兒合作抬花轎的積極性使孩子在學中玩,玩中樂,體驗游戲的快樂。充分發揮了幼兒作為活動主體的作用。
《接力賽》教學設計 篇6
活動目標:
1、練習兔跳、手腳著地爬行等動作,增強幼兒身體協調能力。
2、積極參與游戲,體驗游戲及團結合作的樂趣。
3、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4、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墊子四塊、呼啦圈若干個、皮球若干個、烏龜及兔子掛飾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冬天來了,森林里的小動物們都忙著儲備食物了。小徐老師聽說,今天啊,小烏龜要請小兔子幫忙運一些水果,我們小朋友也去幫幫忙,好不好啊?
恩,小朋友們真是熱心的好孩子,但去幫忙之前呢,我們要先做一下熱身運動,這樣待會兒才能更好地幫小烏龜的忙。那好,現在跟著我做。”
(教師帶領幼兒分別活動手腕、腳腕、膝蓋,練習前后壓腿及原地快速跑步。)
二、練習“兔子跳”動作,復習手腳著地爬的動作。
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
1、幼兒自由表演(教師仔細觀察,找幾個做的好的幼兒示范)
2、教師示范。講解規范動作:雙腳同時起跳,身體前傾,往前起跳,然后雙腳同時落地。
3、幼兒再次練習。
4、那我們再來學學小烏龜爬行吧!
三、游戲“龜兔接力”
1、教師講解游戲規則:(教師示范)
全體幼兒分為兩組,一組為烏龜,一組為兔子,各站在場地的左右兩邊。第一只烏龜從墊子上爬到對面拍一下第一只兔子的手,然后跑到兔子隊伍的最后,第一只兔子馬上按呼啦圈路線跳著將“水果”送到對面,然后將手中的“水果”放到旁邊的箱子內,接著排到烏龜隊伍的最后。同時,第二只烏龜迅速爬到對面,然后第二只兔子又跳過去,以此類推。
2、開始游戲
3、交換角色再次進行游戲。
4、為獲勝的隊歡呼。
5、放松運動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基本完成了第一個目標(練習兔跳、手腳著地爬行等動作,增強幼兒身體協調能力),但第二個目標(積極參與游戲,體驗游戲及團結合作的樂趣)沒有很好地完成,整個過程還有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將幼兒分組后才講解游戲規則,致使無法兼顧兩邊幼兒,可能使部分幼兒
沒有聽清規則或沒看清示范,是以游戲時部分幼兒亂跑,沒有按要求活動。
2、整個游戲的設計情境性較為欠缺,語言表述不夠生動活潑,沒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3、將全體幼兒分為兩組,隊伍過長,導致幼兒等待時間過長,從而熱情減退。
4、自身在指揮、表述時,不夠自信大方,沒有發揮到最佳水平。
小百科:烏龜卵殼灰白色,呈橢圓形,長2、7~3、8cm、寬1、3~2cm。在自然條件下,經50~80天孵化,稚龜即破殼而出。但是龜卵的自然孵化易受溫度、光照等外界條件的影響和蛇、鼠及螞蟻等天敵的危害,使得孵化期長,孵化率和存活率都較低。為提高烏龜的孵化率,可以采用人工孵化的方法。
《接力賽》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模仿動物的跑跳動作。
2.學會用英語說句子,如:我是鴨子,我會走。I am duck, I can walk.
3.體驗集體游戲的歡樂。
教學準備:
(1)鴨子、雞、馬、象、虎等動物頭飾人手一個,巨型條,字卡。
(2)小木塊、塑圈各若干個。
教學過程:
1.開始部分:
準備放松運動,老師與幼兒四散走,師出示巨型天,請小朋友練習說話,學習模仿動物的跑、跳動作。
2.進行部分:
(1)幼兒分成六組進行“小動物接力賽”,老師交代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師示范動作一遍,并且要求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練習說句型:
我是馬,我會跑。I am horse, I can run.……
(2)幼兒進行接力賽,教師從旁指導。
游戲可反復換組進行二~三遍。
3.結束部分:
幼兒戴上小動物接頭飾進行模仿動物動作,結束活動。
《接力賽》教學設計 篇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繞圈跑,發展跑的能力。
2、以幼兒對20__年奧運的期盼為紐帶,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的能力。
活動準備
場地中心畫圓圈,大型積木若干,獎牌4枚。
活動過程
1、幼兒隨音樂一路縱隊入場,分成四路小縱隊。
2、做準備運動。
3、幼兒學習繞圈跑:
①教師示范繞圈跑。與幼兒一起討論,重點讓幼兒掌握繞圈跑的身體姿勢,即沿弧形繞圈時,身體應向左稍傾斜。
②請兩名幼兒繞圈跑。相互討論:怎樣超越同伴(后方幼兒超越前方幼兒時必須經過對方的右側)
③全體幼兒練習繞圈跑。
4、游戲“火炬接力賽”:
①教師講解游戲規則。
②幼兒進行游戲兩遍。
③幼兒自己設置障礙,增加游戲的難度,進行游戲。
5、給獲獎隊頒獎。
6、隨音樂跳起歡慶舞,離開活動場地。
《接力賽》教學設計 篇9
活動目的:
1. 教幼兒初步學會在賽跑的過程中將接力棒傳遞給其他幼兒,培養幼兒的反應能力及靈敏性、協調性。
2. 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團結友愛、克服困難的品質。
設計思路:
本課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在整個體育活動中,讓幼兒能夠很有興趣地進行活動,以達到培養幼兒的反應能力以及團結友愛的品質的目的。
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
(1) 園內操場,并在規定區域畫好起跑線以及終點線;
(2) 接力棒兩根;
(3) 在終點處放兩面小鼓。
2、 前期知識準備:
幼兒事先已玩過游戲《山上有個木頭人》。
活動流程:
游戲《山上有個木頭人》馬路 熱身運動 游戲“接力賽”
放松運動
活動過程:
1、游戲“山上有個木頭人”
指導: 師生共同玩游戲“山上有個木頭人”。讓幼兒聽口令做動作,兒歌結束后幼兒站定,不能說話也不能動,看誰堅持的時間最長。
游戲兒歌內容: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
三,三,三,三個好玩的木頭人,
不許說話不許動。
2、熱身運動
指導: 幼兒跟著老師做熱身操:上肢運動、下蹲運動以及全身運動等,活動各個身體部位、關節。
指導語:我們做完了熱身操,就有力氣去玩下面的游戲啦!
3、新授游戲“接力賽”
指導:(1)教師將全班幼兒平均分成兩組,在起點線前排成兩豎隊。
(2)教師講解游戲名稱以及游戲規則。
玩法:
兩人分站起跑線左右,每組的第一個小朋友右手拿一根接力棒,聽口令朝終點處快速跑,到達終點站后各自敲打一下各組的小鼓,然后沿原路跑回,接力棒傳給自己組的下一位小朋友。游戲繼續進行。
指導語:讓我們為他們加油吧!大家比一比誰的速度最快、哪一組是第一名,好嗎?
4、放松運動
指導: 幼兒隨教師做“小鳥飛”的律動,自然離開場地,返回教室。
活動延伸:
此游戲可在早晨晨鍛時繼續進行。
《接力賽》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進一步了解往返跑接力賽的基本知識。
技能目標:掌握起跑、快速轉身跑、接棒手法等,提高學生靈敏素質,發展下肢力量,增強體質。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于拼搏的精神和團結協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轉身跑和接棒手法。
教學難點:學生傳接棒技術和相互之間的配合。
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學段各領域目標要求結合高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了“克服困難(身體協調)”這一主題進行教學,其過程體為:
一、調動情緒、激發興趣
教師以親切自然的話語將學生帶入到體育課中。
1、通過教師語言的感召力,吸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通過(跟我學)的動作練習,使學生做好準備活動,為教學內容內容奠定基礎。
2、學生從個人練習到集體競賽,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相互交流、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及較強的團隊合作意識。
二、情感教育
1、在小游戲中,學生和老師都得到休息。
2、師生共同評比看看誰做得最好,總結本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