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看一看(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會辯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經歷從不同方位觀察簡單物體的過程,初步建立空間的觀念。
難點:辯認從不同方位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1、實物投影圖片或掛圖:(1)“看一看(一)”主題圖;(2)“連一連”的內容;(3)“認一認”的內容;(4)“練一練”中的第3題。
2、紅袖章一個、彩卡一個。
設計思路:
辯認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在一年級時,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空間想像能力較差,部分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設計本節課時,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想像、推理、交流。本節課分三個層次組織教學活動。
第一層次: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一開始,利用四人從不同方位觀察的情境設置,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的認識,激發學生多方位觀察事物的興趣,為探求新知做了鋪墊。
第二層次,師生互動,探求新知。為了使學生想象出不同方位看到的講桌的形狀,先讓學生觀察主題圖中三人與講桌的位置關系及看講桌的方向,然后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讓學生身臨其境驗證結論,從而使教學難點“連一連”迎刃而解。
第三層次: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
(1)選一個個子較高的女同學。老師秘密地在她頭頂上戴一個彩卡,左臂上戴上紅袖章,再選四個同學,其中有一人必須高于,四人面向而站。:
(2)請四位同學依次簡要說明在各自位置看到情況。
(3)教師面向全班學生提問:
誰能最清楚地看到臉?為什么?
誰能最清楚地看到后背?為什么?
左臂上紅袖章,誰看得最清楚?為什么?
頭頂上的彩卡,誰能看得到?為什么?
2、導入新課。
師:據剛才的活動,我們可以看到,從不同的方位觀察看物體,看到情況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從不同的方位看一看物體的形狀。板書課題:看一看(一)
二、探求新知。
1、出示“看一看(一)”主題圖。
(1)讓學生認真觀察老師、淘氣、笑笑相對于桌子的位置及看桌子的方位。
(2)請學生提出問題。重點解答學生提出的以下四個問題:
教師會看到講桌和盒子的哪些面?
淘氣會看到講桌和盒子的哪些面?
笑笑會看到講桌和盒子的哪些面?
誰看到的面最多?
(3)小組討論解答以上四個問題。教師巡視,并參與討論,及時點拔。
(4)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并派代表站在三人的位置上,來驗證大家的判斷或推測。
(5)讓學生做教材上的“連一連”。
2、出示“連一連”的內容,訂正并讓學生說明連線的理由。
3、實踐活動。
先讓小組討論:“站在不同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幾個面?”然后,小組選派代表到講臺親看觀察驗證。教師要求每個學生下課后都要驗證一下結論。
4、出示“認一認”的第一個長方體圖。
老師引導學生依次認識物體的“正面”、“上面”、“側面”。正面、上面、側面分別以紅、黃、藍三種顏色閃爍出現,并用文字“正面”、“上面”、“側面”說明。然后出示第二個長方體圖,讓學生自己指出其正面、上面、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