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認識除乘法》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學的主要內容是: 若干個相同加數相加的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在相同加數的個數比較多的時候,乘法算式比連加算式簡便。教材編排了兩道例題,第一道例題加強對相同加數連加問題的認識,培育乘法知識的生長點。第二道例題教學乘法的意義和相關的數學知識,是全單元的教學重點。“想想做做”和練習一都圍繞乘法的意義而設計,能幫助學生消化知識,內化概念,培養技能。
1. 在現實的情境中加強對相同加數連加的認識。
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相同加數連加是乘法的生長點。學生在一年級已經認識了連加,能計算連加算式的和。但是,那時的連加一般只有三個加數,而且相同加數的連加比較少見。因此,本單元在教學乘法意義之前,先教學相同加數的連加,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這樣的連加算式的含義。
(1) 聯系有趣的情境和活動,列出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
第1頁的例題在一幅生動活潑的畫面中提出兔一共有多少只和雞一共有多少只的問題。圖畫里的兔每2只在一起,有3個2只,列出2+2+2=6(只)這樣的算式是很自然的。類似地,雞每3只在一起吃食,有4個3只,因而列出算式3+3+3+3=12(只)。生動的情境里隱含了“幾個幾”的數量關系,有利于學生列出算式,理解相同加數連加算式的具體含義。
“試一試”先擺小棒再寫算式。照教材上的樣子,第(1)題2根2根地擺,第(2)題4根4根地擺。在擺小棒的同時體會5個2根與3個4根,進一步感知“幾個幾相加”的含義。
例題和“試一試”列出的連加算式,加數分別是2、3和5,加數的個數分別有3個、4個和5個,為感知相同加數連加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2) 描述相同加數連加算式的特點,建立幾個幾相加的概念。
相同加數連加是一類數學現象,求幾個幾的和是它們共同的本質屬性。認識相同加數連加,要理解這樣的特點并進行解釋。例題在列出兩道連加算式以后,通過“蘿卜”和“蘑菇”卡通講的“3個2相加”“4個3相加”,引導學生觀察和描述算式的特點。再在“試一試”里用填空的形式解釋自己列出的相同加數連加算式的意義,形成幾個幾相加的概念。
(3) 口算相同加數連加的和。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是編乘法口訣的需要。本單元還沒有教學乘法口訣,寫出的乘法算式的積是通過連加算得的。求相同加數連加的和,大多要進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這樣的口算雖然在一年級(下冊)已經教學,但由于算式里加數的個數比較多,稍不留心就會算錯,因此,要幫助學生看著連加算式里的加數,逐個逐個地加,避免重復或遺漏;不要提出過高的速度要求,立足于算得正確。另外,適當進行一些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聽算練習,也是有益的。
2. 在有意義接受的基礎上理解乘法的意義。
第2頁的例題教學乘法。教材提供的情境是每張桌上有2臺電腦,求4張桌上一共放多少臺電腦,先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問題,然后教學乘法的知識,把重點放在乘法的意義上。
(1) 乘法知識的教學分四步進行。
一是從實際問題里抽象出數學問題。從圖中看,每張桌上有2臺電腦,4張桌上一共有4個2臺。從已有的算法看,“蘿卜”卡通是2臺2臺地數,一共數了4個2臺;“蘑菇”卡通是2臺2臺地把4個2相加。在明確這里是求4個2相加這個數學問題后,教材提示學生“還可以用乘法計算”,在引出乘法的時候就突出它是相同加數連加的新算法。二是教學乘法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有意義地接受“4個2相加可以寫成4×2=8”。利用實例,把相同加數連加的數學問題與乘法準確地聯系起來,初步教學乘法的含義。在寫出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的寫法與讀法。三是繼續教學乘法的知識。讓學生知道4個2相加還可以寫成2×4=8。由于學生在前一道乘法算式里已經認識了乘號,初步會讀乘法算式,所以在這一道乘法算式里教學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規定,在乘法算式中不再區分被乘數和乘數,把相乘的兩個數都稱作乘數。還有一點要注意,教材把4個2相加先寫成4×2=8,再寫成2×4=8。這樣安排有利于學生接受乘法,也便于后面獨立地寫乘法算式。四是給教學留出了反思的空間。可引導學生回顧根據4個2相加寫出的兩道乘法算式,體會乘法的意義;分別讀兩道乘法算式,說說各部分的名稱,鞏固有關乘法的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