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
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
課 型
新授
教
學
目
標
1、讓學生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數除法的特點。 2、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利用有余數除法解決一些簡單問題,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考。 3、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激發學習數學的樂趣。在獨立思考和合作的過程中,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培養積極參加活動的態度和習慣。重
點
讓學生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數除法的特點。難
點
讓學生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數除法的特點。教具準備
教學方法
教 學 過 程
復 備
一、回顧整理。 上節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 [設計意圖:學生暢所欲言,以復習喚起記憶。] 二、作業延續。 1、 要求18塊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給幾人,先要知道每人分幾塊,有很多種情況,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嘗試列式 18÷2=9(人) 18÷3=6(人) 18÷4=4(人)……2(塊) 18÷5=3(人)……3(塊) 18÷6=3(人) 18÷7=2(人)……4塊) 2、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3、先獨立觀察,然后小組討論、交流。 4、你是怎樣做出來的?以18÷7=2(人)……4(塊)為例,師:“我們可以通過擺學具求出。如果不擺學具,你是怎樣想到商2的?”啟發學生說出“因為18里面最多有2個7,所以18除以7商2” ;蛘哒f“乘法口訣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因為18大于14,而小于21,所以只能商2! [設計意圖:作為作業的習題,學生思考時間相對較長,思考也較充分,在此作為新課延伸,會容易啟發學生由舊知導入新知。總結出學生已掌握的兩種求商方法:擺學具、用口訣。] 三、先擺一擺,再計算。1、 9根小棒,每兩根一份,分了()份,還剩()根。
2、 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根,還剩()根。
學生在答題紙上填寫,教師巡視指導。指名說說試商的過程。
[設計意圖:加深擺學具求商的印象,理解算理。] 四、試一試直接用乘法口訣求商。
1、 師:老師手里拿著幾個氣球?(18個),要分給幾個小朋友?(5個),平均每人分 幾個?還剩幾個?
你能自己填一填算式嗎?(學生填答題紙,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交流自己是怎樣找到合適的商的。
2、 找規律
通過剛才的練習,比較每道題里除數和余數的大小,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余數要比除數小的規律,同位互相說一說。集體交流。
3、 小結:在有余數的除法算式里,余數都比除數小。
[設計意圖:增強口訣求商的意識,并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有余數的除法算式里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五、解決問題。
1、 思考:一件衣服釘幾個扣子?30個扣子可以釘多少件衣服?還剩多少個?
集體交流,訂正。 2、 自主練習4題三種杯子各能裝滿多少?各剩幾只?獨立觀察圖。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3、 自主練習5題 剩下的易拉罐可以搭幾輛小車?學生觀察圖,交流自己的想法, 4、 自主練習第6題每種工具都平均分給9個班,怎么分?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討論。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作業設計】解決有余數除法的實際問題。
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 18÷2=9(人) 18÷3=6(人) 18÷4=4(人)……2(塊) 18÷5=3(人)……3(塊) 18÷6=3(人) 18÷7=2(人)……4(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