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跳多遠
教學目標:1、在不同的立定跳遠方式中,體驗統計的全過程,培養統計意識。
2、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數學思想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能根據收集到的數據作判斷。
教學難點:能根據統計表提出新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談話:小朋友們,你們會立定跳遠嗎?你是怎么跳的?看來,大家熟悉的立定跳遠里還有很多的學問!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其中的學問,好嗎?(出示課題:你能跳多遠?)
二、實踐操作,自主研究:
1、說一說:
談話:體育課上,我們都練過立定跳遠,說說你是怎么跳的?(指名示范)
引導:你知道為什么不用單腳跳嗎?到底單腳跳得遠還是雙腳跳得遠呢?如果單腳跳,那是左腳跳得遠還是右腳跳得遠呢?(討論交流,作出猜測。)
說明:在我們猜測之后,我們應該怎樣?讓學生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實驗探究后才能知道是否正確的科學態度。
2、想一想:
說說你們打算怎樣具體研究?
學生回答,(讓一個學生來跳一跳,比一比。)
引導:一個小朋友跳的結果能不能代表所有人的結果?那應該怎么辦?讓學生體會出應該將每個同學的跳的情況進行調查、記錄,再分析比較出科學的結果。
討論:怎樣知道跳的遠近?用什么方法來測量?(目測;用尺測量出;厘米數記錄。)
3、量一量:
當堂指名試跳。提問:怎樣測量,你會嗎?(有會的先讓他們示范一下,然后比較出或沒有就直接示范好的測量方法。
4、做一做:
分組跳遠,組長記錄,組員輪流負責測量,填寫好記錄單。
引導:通過實驗,你獲得了什么結論?全班交流。
綜合小組交流的統計表,分類填寫完下面兩張統計表:
參加雙腳并攏跳遠的人數統計
性別 合計 男生 女生
人數
雙腳并攏跳遠的成績統計
成績 合計 120厘米以下 120—130厘米 130厘米以上
人數
小組先對記錄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討論,并提出結論,全班交流:讓學生談談自己在這兩張統計表里分別知道了什么?
三、拓展思路,鞏固深化
引導:你還能根據剛才兩張統計表提出其他問題嗎?
學生討論。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開展相應的統計活動與探討,充分體現學生的個體性。
方法:小組商量,選中一個問題,領取表格,小組合作完成后交流。
四、回味提升,小結延伸:
說說這節課你的收獲?你還想就什么內容進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