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冊除法(精選2篇)
第四冊除法 篇1
單元教學目標
1、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應用。
2、體驗除法豎式抽象的過程,能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3、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分蘋果
教學目標
1.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實際操作抽象出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并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3.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判斷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
教具:蘋果實物、盤子、課件。
學具:小圓片。
切入舉偶
談話引入。
星星幼兒園又到分水果的時間了,猜一猜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水果?
看來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別多。不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的是水果之王——蘋果。
誰來數一數這里有多少個蘋果?
你們來幫幼兒園的老師算一算,如果每5個放一盤,20個可以放幾盤?出示1。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想一想、算一算。
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獨立思考解決。
20個蘋果,每盤放5個,可以放幾盤,你會算嗎?
2.算一算、議一議。
由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
20÷5=4可以列豎式計算,試著算一算。
給同桌講一講豎式中每一步所表達的含義。
3.試一試。
進一步熟練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
完成第2頁試一試中的4題。
4.想一想、擺一擺。
通過動手實際操作,理解有余數除法。
(1) 如果每盤放6個呢,怎樣列式?出示2。
(2) 用你手中的小圓片代替蘋果分一分。
(3) 匯報分的結果。
5.試一試。
由具體到抽象出有余數除法豎式的書寫。
(1) 小組內議一議,怎樣用豎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義。
(2) 交待寫法,指名余數及單位名稱的寫法。
20÷6=3(盤)——2(個)
(3) 你能試著算一算,你的計算結果對嗎?
學中做
1.課件演示第3頁試一試的第1題。
2.完成試一試(2)。
比較每道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做中得
1.綜合練習。
(1) 完成練一練1。
(2) 完成練一練2。
分草莓
教學目標
1. 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上試商方法,積累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2. 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聯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試商方法。
教學準備
掛圖、課件。
切入舉偶
出示掛圖,談話引入。
同學們,談話引入。同學們,你們看圖中畫的是什么水果?(草莓)
對,一共有55個草莓。請你仔細觀察圖,說一說這幅圖畫是什么意思?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 想一想。說一說。
先利用以有的經驗估一估,再算一算。
(1) 看圖說圖意。
(2) 指名匯報。
(3) 怎樣列式?
(4) 估一估,每盤放幾個,你是怎樣估計的?
2. 試一試,算一算。
在估一估的基礎上掌握試商方法。
(1) 說一說你是怎樣估一估的。
(2) 想一想你估計的對不對,講給你的同桌聽。
(3) 議一議:為什么商是6?
學中做
1. 試一試。
完成第4頁的試一試。
2. 練一練。
(1) 完成第5頁的第1題。
(2) 完成第5頁的第2題。
(3) 完成第5頁的第3、4、5題。
租船
教學目標
1. 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 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具:掛圖、課件。
學具:學具盒
切入舉偶
出示掛圖,談話引入
同學們,到了公園,你最喜歡做什么?你能把圖上的 情景講給大家聽嗎?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 說一說,想一想。
從圖中的情境入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 從圖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 如果有21個同學去劃船,至少要租幾條船?
先獨立思考:你是怎樣想的,如何列式,怎樣回答問題。
其次,在小組內交流。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2. 擺一擺,說一說。
通過擺一擺,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怎樣分配合理?用你手中的小棒來擺一擺。
3. 試一試。
繼續通過應用,使學生理解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不同情況。
每小時租金3元,10元錢最多能劃幾小時?
先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再獨立列式解答。
學中做
1. 完成練一練的1、2題。
2. 完成練一練的3、4題。
(1) 獨立完成。
(2) 小組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練習課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明白“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道理。
2.進一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結合生活實際靈活應用。
教學重點
試商方法與實際應用。
教學準備
投影片、掛圖。
切入舉偶
開學已經一周了,你都學會了那些知識?這節課我們就用這些知識來上一節數學練習課。
對話平臺
學中做
完成練習一的第1、2、3、4、5、6、7題。
綜合練習
(1) 填一填。
a一個數除以2,如果有余數,有可能是( )和( )。
b計算有余數除法,( )一定比( )小。
c37里面最多有( )個6,還余( )
(2)選一選,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 )里。
a36米長的繩,做9根同樣長的跳繩,需要剪( )次
①4 ②8 ③9
b46個人做船過河,每船做6人,至少需要( )條船。
①7 ②8 ③9
第四冊除法 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47頁上的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練習十二的1~4題。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比較學生知道商和除數相乘等于被除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2.通過新舊知識的類比,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新知。
教具、學具準備:
復習用卡片。
教學過程 :
一、觀察算式,揭示規律
出示下列三組題。
42÷6= 72÷8= 72÷4= 7×6= 8×9= 18×4=自己任選一組進行解答。
通過做題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匯報發現的問題。
教師小結引出課題:通過同學們的認真觀察,我們發現商和除數相乘,結果等于被除數。這樣我們就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的方法來驗算除法計算得對不對。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除法的驗算。(板書課題)
二、計算應用,內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請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計算得數,另一人驗算,看是否正確。
教師有針對性地展示幾個同桌計算的結果。
2.教師反饋,小結。驗算時,先在豎式的右邊寫上“驗算:”,然后把商寫在上面,除數寫在下面,列出乘法豎式。在今后做題時,凡題里要求驗算的,要寫出驗算的豎式,沒有要求驗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紙上用筆算進行驗算。3.初步練習: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做完后讓學生匯報驗算的方法。4.小組合作,學習例7。出示例7: 2463÷5=(1)小組合作,計算例7,有問題或有什么新發現可以提出。(2)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2469÷5=943……4(3)學生觀察、比較兩種驗算方法,哪一種正確。(4)匯報有余數的除法該如何進行驗算。(5)教師小結:驗算有余數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數相乘,再加上余數。5.提高練習。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說出驗算的過程。三、練習與質疑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指名進行板演,集體訂正。
2.做“做一做”的第2題。讓學生快速說出得數,并說出是怎樣想的?
3.算算對不對。多媒體出示(或小黑板)。
小明家搬了新家買了一些東西,爸爸讓小明算出每樣東西的單價,請你幫小明檢查一下他算的對不對?
6把椅子共1080元,一把椅子170元。3個電扇共453元, 一個電扇153元。……四、看書質疑,全課小結。五、課堂作業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3、4題。板書設計 :
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理解除法的驗算的方法。
一、復習溝通,建立與新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開始首先出示三組題目,通過計算一是起到復習的目的,另外讓學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間的關系,從而引出課題,讓學生知道用商和除數相乘的方法可以驗算除法。
二、自主探索,悟出方法。
學生知道怎樣驗算的方法后,其他的知識基本上是已學過的知識,比較容易掌握,所以例題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歸納總結,特別是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這是這節課的難點,所以在教學過程 中讓學生通過探索、交流、匯報、質疑,明白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教師重點強調商和除數相乘還要加上余數才等于被除數。
三、應用練習,鞏固提高。
在練習的設計上,注意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應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