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教學設計(通用3篇)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教學設計 篇1
第八單元 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家學內容:
第八單元 數學廣角
單元教材分析:
數學不僅是人們生活和勞動必不可少的工具,通過學習數學還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后面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傳統的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這部分內容,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是本冊教材新增的內容之一,教材試圖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并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重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方法,并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單元內容結構如下:簡單的排列——最簡單的推理——簡單的推理
單元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 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 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 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 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 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左右
第一課時 數學廣角(一)
教學內容:
課本p9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找出最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幣。實物、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上一節數學活動課,你們喜歡嗎?
出示課題:數學活動
2、我們先來做一個拼圖游戲:小朋友每人的桌子上有三張圖,請你任選兩張拼一拼看看是什么?先和同桌說一說。
3、交流反饋。用不同的圖可以拼出不一樣的效果,如果老師給你數字卡片,你能拼出什么數呢?
二、動手操作,探索規律
1、 用1和2兩張卡片擺數。
(1)自己動手擺一擺,看一看誰最愛動腦筋,誰的小手最巧。
(2)獨立動手擺,然后在班內說一說自己用這兩張卡片擺了那些數。展示大家看。
2、用、1、2、3三張卡片擺數。
教師激勵學生動腦擺一擺:從數字卡片中任選兩張卡片,你能組成什么數?可以與小組同學討論,并把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拿出卡片,自己動手擺一擺。
引導學動腦,找規律去擺,我們比一比誰擺的數朵而不重復。
3、學生擺完后,小組交流,組長把成員擺的數記下來,并總結擺數的方法。
4、小組匯報。師生總結,指明學生說一說。
三、小組合作,鞏固發展
(1)三人做握手的游戲。每兩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幾次。
(2)小組匯報,三人到臺上有規律的握手,得出結論。(3次)
2、師:我這由三本練習本賣5角錢可以怎樣付錢。請同學們拿出你的人民幣,動手試一試。誰想來賣?
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到臺上來賣。
板書學生的方法。
3、衣服搭配
出示兩件不同的上衣和兩條不同的褲子圖:請看這里有幾種搭配方式?試一試。
交流反饋。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玩的有趣嗎?說說你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激趣導入,讓學生在游戲中產生興趣,在活動中找到啟示。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操作活動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學習中應用。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用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應用意識,同時使學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第二課時 數學廣角(二)
教學內容:
課本p100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2、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具學具:
動物圖片、語文、數學、自然等教科書。
教學過程:
一、游戲一:
故事導入:森林王國要舉行運動會,入場時要組織一個花束隊,雞大嬸讓藍貓和非非準備一束花,雞大嬸說:“他們拿的分別是紅花和藍花。”藍貓說:“我拿的不是紅花。”雞大嬸說:“請同學們猜一猜,藍貓和非非分別拿的是什么花?”
今天有許多這樣的問題等著同學們去猜,大家要比一比誰最愛動腦筋。
二、游戲二:
(1)出示例2的第一組圖讓學生注意觀察。
讓學生猜一猜他們拿的是什么書?
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小組活動
4人一組,兩名同學分別拿語文數和數學書,其中一名同學說:“我拿的不是什么書。”另外兩名同學比賽看誰猜得快。交換進行。
(3)、同桌活動。
拿出準備好的動物卡,又一名同學操作,左(右)手拿的是(不是)什么,另一名學生猜,交換進行。
三、游戲三:
1、找三名同學配合,創設真實情景,根據例題做一做,讓學生猜一猜,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小組活動
a、師 :把猜一猜的游戲規則說一說。4人一組輪流進行,每人至少猜一次。
b、進行活動。教師不做任何規定,讓學生撇開思維,自己去猜。
c、小組交流,向全班匯報活動過程。
3、觀察比較例3和例2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4、 鞏固練習:師生一起做游戲。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上得真愉快,你們在游戲中都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故事導入新課等于抓住了兒童的天性,激起了他們玩的樂趣和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多種游戲活動,既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活動,一起在活動中探索新知。放手讓學生隨意玩,鼓勵他們玩出新意,教師捕捉創新的火花,培養他們的求異思維。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教學設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學會找出最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具準備:
數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幣。實物、練習本
教學過程 :
激趣導入
今天小朋友們比一比看誰最聰明,行嗎?
動手操作,探索規律
1、 用1和2兩張卡片擺數。
(1)生 :自己動手擺一擺,看一看誰最愛動腦筋,誰的小手最巧。
(2)獨立動手擺,然后在班內說一說自己用這兩張卡片擺了那些數。展示大家看。
2、用、1、2、3三張卡片擺數。
師:激勵學生動腦擺一擺。
生 :拿出卡片,自己動手擺一擺。
引導學動腦,找規律去擺,我們比一比誰擺的數朵而不重復。
3、學生擺完后,小組交流,組長把成員擺的數記下來,并總結擺數的方法。
4、小組匯報
師生總結,指明學生說一說。
小組合作,鞏固發展
(1)三人做握手的游戲。每兩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幾次。
(2)小組匯報,三人到臺上有規律的握手,得出結論。(3次)
2、師:我這由三本練習本賣5角錢可以怎樣付錢。請同學們拿出你的人民幣,動手試一試。誰想來賣?
生:用不同的方法到臺上來賣。
板書學生的方法。
課堂小結
這節玩 的有趣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2、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具學具:動物圖片、語文、數學、自然等教科書。
教學過程 :
創設情景:
故事導入 :森林王國要舉行運動會,入場時要組織一個花束隊,雞大嬸讓藍貓和非非準備一束花,雞大嬸說:“他們拿的分別是紅花和藍花。”藍貓說:“我拿的不是紅花。”雞大嬸說:“請同學們猜一猜,藍貓和非非分別拿的是什么花?”
師:今天有許多這樣的問題等著同學們去猜,大家要比一比誰最愛動腦筋。
1、教學例2:
(1)出示例2的第一組圖讓學生注意觀察。
讓學生猜一猜他們拿的是什么書?
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 小組活動
a、4人一組,兩名同學分別拿語文數和數學書,其中一名同學說:“我拿的不是什么書。”另外兩名同學比賽看誰猜得快。交換進行。
B、同桌活動。
拿出準備好的動物卡,又一名同學操作,左(右)手拿的是(不是)什么,另一名學生猜,交換進行。
2、教學例3
(1)找三名同學配合,創設真實情景,根據例題做一做,讓學生猜一猜,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小組活動
a、師 :把猜一猜的游戲規則說一說。4人一組輪流進行,每人至少猜一次。
B、進行活動。教師不做任何規定,讓學生撇開思維,自己去猜。
C、小組交流,向全班匯報活動過程 。
3、觀察比較例3和例2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鞏固練習
師生一起做游戲。
課堂總結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教學設計 篇3
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數學廣角
1、主要內容
(1) 排列、組合
(2) 簡單的推理
2、地位于作用
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后面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
有關邏輯推理知識也是人們在生活和研究中很重要的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行簡單、有條理的思考。教材在滲透數學思想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并運用操作、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并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
單元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律的過程。經歷簡單推理的經過。
教學難點 :
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組合的不同。推理依據的敘述。
本單元主要教學與設計
1、教具利用:
投影儀、動物卡片、
各種教科書等。
2、主要方法:
(1)首先通過有趣的故事導入 ,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 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進行學習。
(3)結合具體例子,讓學生動手去做,動腦趨想。
(4) 創設真實情景,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分課時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教師為學生創設觀察、猜測、實驗的情境,找出最簡單的事物排列數和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第二課時:
1、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 ,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分課時重點與難點
第一課時:
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律的過程是重點。
初步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時難點。
第二課時:
經歷簡單推理的過程是重點。
推理依據的敘述是難點。
分課時作業 布置
第一課時:
練習二十三1、2題
第二課時:
練習二十三3、4題
集體備課教案
中心發言人 崔振梅 時間 2003年9月 討論意見
課題: 統計
單元教材分析
1、 主要內容
(1)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
2、地位與作用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解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和分析的過程,學會運用簡單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并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學習本冊的內容,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各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單元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教學難點 :
掌握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根據統計圖表回答簡單的問題是難點。
本單元主要教法與設計
1、聯系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即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了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3、通過小組學習,親自調查家庭人口數,喜歡的玩具等,體會數據的作用,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分課時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
2、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身邊有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習的興趣。
第二課時:
1、了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2、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分課時重點與難點
第一課時:
體驗了解統計的方法,并能根據統計圖表回答一些簡單問題是重點。
學會用1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統計方法是難點。
第二課時:
學會一些簡單的收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是重點。
進一步學會一些簡單的收集和描述的方法是難點。
分課時作業 布置
第一課時:
練習二十二1、2題
第二課時:
練習二十二4、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