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學實錄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借助注釋,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領略秋天的景色,體會楓葉傳達的不屈不撓、頑強抗爭的精神,感受詩人豪爽向上的精神。
4、在反復的誦讀中感受中國詩文化的經典
學習過程:
一、引入
秋天在元代散曲家馬致遠的筆下是“枯藤老樹昏鴉”的凄涼;在清代女詩人秋瑾的筆下是“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悲歌,在唐代詩人杜牧的眼里又是怎樣的景象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杜牧的《山行》,書寫課題,齊讀《山行》。
二、初讀感悟
a)自由讀詩,把詩讀正確,達到流利。
b)指名讀。
c)師生合作讀學生讀前四個字,老師讀后三個字
老師讀前四個字,學生讀后三個字
老師讀題目和作者,學生讀詩
師:讀詩不僅要讀出節奏,讀出味道,更要讀出感覺來,請你用一個詞來表達你讀完詩的感覺
生:美
生:快樂
師:想一想,詩的哪些地方向你傳遞著這樣的感覺?(霜葉紅于二月花)誰能用自己的理解來說一下這句話的意思,
生:經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艷。
師:那個字是比的意思?
生:于
師:你是怎么知道“于”是比的意思呢?
生:從課后的注釋里。
師:根據詩后的注釋來理解,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三、熟讀成誦,想象意境
師:那是怎樣的楓葉?
生:紅艷艷的楓葉
生:象火一樣的紅的楓葉
師:詩人是在什么季節什么時候看到這如火的楓葉的?
生:秋天
生:傍晚
師:你從哪里知道是傍晚?
生:停車坐愛楓林晚的“晚”字就是傍晚的意思。
師:一個深秋的傍晚,詩人看到了哪些景?
生: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
師:閉上你的眼睛,(師配樂朗誦)
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樣的山?怎樣的路?
生:高高的山
生:彎彎的小路
師:這是一個深秋的傍晚,“我”走在一條由小石子鋪成的小路上,小路彎彎曲曲一直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小路的盡頭是連著天的白云,此時,這樣的景讓我們感到了什么?
生:像仙境,很美
生:靜
師:在這寂靜的山林中,我抬頭看見了白云深處的
生:人家
師:有人家就有
生:炊煙
生:犬吠
生:小孩的嬉戲……
〔板書:白云深處有人家〕在你們的《必背古詩》中“白云生處的”“生”就是“深”,請想一想,這兩個sheng有什么區別?在這里用哪能個好呢?深與淺相對,生與死相對
生:從“生”我們看到了活力與生機(掌聲)
師:這一靜一動,讓你感到了什么?
生:就像一池靜靜的湖水起了漣漪,美極了!
師:當“我”的目光由遠及近時,“我”情不自禁的停下了馬車,屏住了呼吸,陶醉了,是什么吸引了“我”?
生:楓林
師:這里的坐怎樣解釋?
生:因為
師:我驚奇地發現在夕陽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盡染,我看到這里,不禁念到:停車坐愛楓林晚,
生:霜葉紅于二月花;
師:我看到這滿山云錦,如爍彩霞,不禁念到:停車坐愛楓林晚,
生:霜葉紅于二月花;
師:我看到這比二月的花還紅還艷麗的紅葉,不禁念到:停車坐愛楓林晚,
生:霜葉紅于二月花。
師:“我”看到的僅僅是如火的紅葉嗎?在秋風瑟瑟中,“我”看到的是滿目凄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