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學實錄
一、設計理念古詩是一種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須建立在每個學生獨特的心靈體驗上,尊重學生自身的知識構建以及多元認識是本節課的出發點。其二,古詩文化博大精深,貴在積累,教給學生一些古詩學習的基本方法,使他們能在課外遷移運用,在更廣泛的學習天地中,豐富自身的文化積淀。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并體會作者的情感。各種形式的朗讀、小組內當小老師、我是小畫家等活動形式都是學習古詩的好方法。
二、教學目標
1、學會多音字“斜”,理解這首詩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2、通過想象,感受詩中美的意境,體會作者寫詩的情感。
3、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理解、感悟、體會古詩的意境。
四、教學難點
通過了解詩人寫詩的背景,體會古詩的情感。
五、教學過程
師:我國的北京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你們去過北京的哪些地方?
生:香山
師: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楓葉
師: 是呀,到了深秋,香山上滿山遍野,一片火紅,你們想不想去看看那山上的紅葉,那就隨我到北京一游吧。(播放仰天風光——香山的楓葉)
師:你們感覺這怎么樣?一起說。
生:很美。
師:這么美的景色,若是讓畫家看到了他會怎么做?
生:把這幅美麗的圖畫畫下來。
師:說的真好,讓詩人看到了——
生:作一首非常有詩意的詩。
師:對,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詩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時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觸景生情,寫下了千古傳頌的名詩——山行。這節課,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學這首詩。
板書:山行(杜牧)
師:那么你們平時是怎么學古詩的?
生:先背誦這首詩,再學會默寫,然后抄寫詩意。
師:這種方法不錯,想不想用另種方式來學這首詩?(想)那就請同學們自己先來讀讀這首詩。
投影: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師:朗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然后邊讀邊想,你知道了什么?還有哪里不懂的?
(生自由朗讀)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
師:他的讀音讀準了嗎?
生:他把“斜xia”讀成了“xie”
師:應該是——
生:石徑斜xia
師:通過讀,你知道了什么?
生:詩人被滿山的楓葉吸引住了。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詩中這句“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說明詩人不再行走,要在這里觀賞一下楓葉。
生:他還寫了連綿起伏的高山。
師:同學們讀書真仔細,你們讀的時候,還有哪些字詞不理解呢?老師把這首詩貼在黑板上,誰有不理解的字詞,請你上來圈一圈,畫一畫。
(生上臺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家提出的問題。
山行的行 石徑 斜 生處 晚 紅于 坐愛
師: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提出這么多的問題,既然問題是大家提出的,愿不愿意再和大家的 力量來共同解決呢?(愿意)現在,大家就利用字典、詞典和手中的資料,同桌兩個一起來商討這些問題,爭取人人都當老師,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