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三冊教材《坐井觀天》教學案例
生:它必須跳出井口來看一看。
師:青蛙跳出來后對周圍的環境一定很陌生,那小鳥該怎么做呢?
生1:小鳥給它帶路。
生2:讓青蛙坐在小鳥的翅膀上。
生3:小鳥不飛,也在地下走路,免的青蛙迷失了方向。
師:太好了,青蛙一定會好好的感謝你們給它想了這么多的好辦法。
師:課文中青蛙和小鳥的生動對話,也就是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樣自以為是,要全面的看,才能認識事物的真相。
課后反思:
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把新課程理念作為指南,教學的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著明顯的變化,師生平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平等參與,激活了部分學生的思維,激勵了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多了民主性,少了強制性,多了自主性,少了被動性,沒有了機械的模仿,沒有了學習的壓力,想說就說,想怎么說就怎么說,不在于說多或說少,而且老師在拓展延伸問題時,提出學生很感興趣的東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面對有興趣的問題,分組討論,共同想問題,想辦法,使每個學生不受任何約束,暢所欲言,特別是那些學困生今天也表現得特別出色,一個個臉上綻開了花一樣笑容,教學的重、難點就這樣不攻自破,更值得高興的是,培養了孩子團結友愛,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思想境界。
但一堂好課也有它的存在的問題,這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能力還差,如讀青蛙說話時,顯得自信和驕傲的語氣學生沒有讀出來,小鳥對青蛙說的話應該讀得真誠,善意學生也沒有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