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船和風箏》說課設計
學法:形聲字識字法、抓詞理解法、想象情境法、誦讀感悟法
教法:談話法、規律引導法、情境創設法等
四、說教學程序(共五個環節)
(一)配樂講述,設境導入
新課程理念關于閱讀教學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教材本身就是最好的興趣源,畫面感強,語言生動,所以教學伊始我就配樂講述這個關于紙船和風箏的故事的前6個自然段,讓學生沉浸在兩個小動物的美好的情感后,再設置懸念,“可是有一天,小松鼠和小熊因為一件小事吵了一架,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他們還會和好如初嗎?讓我們走進《紙船和風箏》這個感人的童話中去吧!
導出課題
這一環節的設計能極大地調動孩子們的情趣,激發孩子們閱讀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因為低年級學生字詞掌握有限,是閱讀的障礙,因此學習字詞是閱讀的首要條件。
第一個環節:自由讀文,自主識字
首先,讓學生自由讀文,自學生字。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用自己掌握
的識字方法,學習本課的生字,讀通句子。給學生3—5分鐘的時間,充分讀書。
第二個環節:交流方法,強化識字
出示帶拼音的含有生字的詞語抓住爭吵受不了扎風箏幸福
樂壞了草莓
指導讀準字音:指導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重點強化平翹舌音的讀法
(因遼寧語系與普通話最大的差別就是平翹舌音和高平調,為提高普通話水平,在低年級的基礎階段,要特別加強這兩方面的訓練,通過評價導向,反復強化等手段加強讀音。)
指導記憶字形: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所記的字,介紹相應的記字方法。相機引導學生觀察“抓吵莓“的部首和另一部分,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掌握形聲字記字的規律,形旁表義,聲旁表聲。
指導理解詞義:教師引導借助圖畫理解“扎風箏、樂壞了”,聯系生活經驗理解“幸福”,在什么時候感到最幸福?
第三個環節:多種形式,鞏固識字。
1.游戲鞏固識字成果。設計風箏紙船的游戲,增加復現率,鞏固識字。
2.出示含生字的句子,指導讀好,鞏固識字。
3.指導寫字,鞏固識字。
出示“扎”“抓”這兩個字。
(1)引導觀察,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的特點,提手旁是學過的偏旁,不重點指導,重點指導“爪”的寫法。第一個平撇要短,第二個豎撇要豎起來,第三筆豎要垂直,捺有角。另一個字讓學生自主觀察后書寫。體現教放結合。
(此環節的設計,旨在突出低年級識字重點,引導學生發現規律、運用規律有效的識字、寫字。因為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而這個有用之“漁”正是方法與規律。)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平心靜氣地浸潤在語言文字中,咀嚼其中的情感滋味。
識字后,再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如自已讀,同桌合作讀,小組合作讀)讀通句子。(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三個環節,逐步深入文本。
(一)感受友誼帶給人的快樂。
(二)感受失去友誼的痛苦。
(三)感受重拾友誼的激動。
1。感受友誼帶給人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