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第三冊《識字6》教學反思
星期二的第二節課,因為萬老師要參加演講比賽,我臨時被通知去他班代課。接到任務后,馬上拿來語文書開始準備。《識字6》是一篇識字課文,以對子的形式對舉了一連串的反義詞,課文如詩歌一般,讀起來和諧、富有韻律感。
通過一節課的準備,我的教案初稿出來了,雖然說不上準備充分,但至少心里已經有底了。課間休息時,我趕緊去教室做課前準備——把要學的生字抄在黑板上。抬頭一看,發現上節數學課的板書還沒擦,寫著“鏡面 前后 上下 內外”,正準備擦,突然靈光一閃,我的“導入”有了。本來“導入”計劃是讓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習過的反義詞。我就隨機改成了:這是你們上節課學的數學內容,有沒有誰發現這里也有語文知識?問題一拋出,教室里一片寂靜,孩子們都集中了注意力,認真找起來,有的學生說有“漢字”,有的學生說“前后、上下、內外”都是反義詞,我就順勢轉入到了新課的教學。接著我結合課文創設情境: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兩個世界:光明世界和黑暗世界,光明世界的人們待人真誠、熱忱……情境的創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興趣,我感覺到了學生熱切的目光。接下來,我把教學環節“我會讀”、“記字形”、“我會寫”設置成闖關游戲,讓游戲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大部分學生多能跟著我的教學節奏走。在“記字形”這一塊,學生能夠較好地結合以前的識字方法和熟字來幫助記憶。如“恨”與“很”、“奉”與“捧”等,特別是把生字編成字謎來讓學生猜,如“富”(一個人住一間大房子,家中還有許多田地)、 “饑”(只吃了幾粒飯,自然感到饑餓了)、貧(分寶貝)等,學生表現出了很高的熱情。看來,要把識字課上出效率來,還得多動腦筋,運用豐富的識字方法提高學生認字的速度和強度,鼓勵學生在眾多的識字方法中選擇自己最喜歡,最便捷的方法,這樣記憶效果才會更好。
回顧整堂課,自我感覺比較良好的一點就是情境的創設和教學環節的設置有效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期待,激發了他們潛在的學習動機。但不盡人意的地方也很多,比如未能照顧到全體學生,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整個課堂有點趕,當然這也與自己不熟悉教案有關,導致教學環節銜接不是很流暢,教學語言有點零碎。最遺憾的是沒有讓學生動筆去寫一寫,讀寫結合才能體現語文課堂的語言實踐。俗話說:課堂的精彩來自細節。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及時地肯定學生、促進學生,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語、過渡語的使用等等,這些我都做得還不夠好,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磨煉,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向其他老師學習,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