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通過資源共享,使學生對李白與汪倫有進一步的了解,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學習古詩出示[課件二]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1.按自學提示自學古詩:出示[課件三]
①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詩
②結合資料和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問題
2.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 使學生掌握自學方法,并能借助工具書和自己的積累,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訓練學生自學和口語表達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3.檢查自學情況:
①糾正字音: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是否做到正確流利
②找出難記的字,交流識記方法。
"潭"字:學生邊說記憶方法,教師邊板書,并用紅色筆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兩個豎,而不是"西"。
[設計意圖] 中年級識字教學雖不是重點,但對難記的字教師必須強化,幫助學生記憶。
③了解詩意: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其他同學糾正或補充。
④質疑解答,重點理解"深千尺"、"踏歌聲"和最后兩句詩的意思。
深千尺:夸張,說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邊用腳打節拍,一邊唱歌。(哪個同學愿意到前面表演,幫助學生理解?)
問:大家見過這樣的送別方式嗎?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來了客人,我們是怎樣送人的?可現在李白走了,汪倫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還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為他送行,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倫與李白的情誼特別深)試著讀出你的感受。(練讀-指讀-齊讀)
[設計意圖] 通過"踏歌"一詞,體會送別方式的特別,從而感受李白和汪倫二人情誼的深厚,并通過反復吟誦,加深理解。
師:有個問題也一直在困擾著我,你們愿意幫我解決嗎?桃花潭水深與汪倫送"我"的情誼有什么關系?(學生討論)
[設計意圖] 在學生有疑問卻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問題未能提出時,教師把難點問題留給學生,有助于進一步深入理解詩意,同時用幫助老師解決問題的方式,由傳統的"要你學"改變為"我要學",營造了師生之間的民主氛圍,加強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師小結:我明白了,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書:水深--情深),是啊!縱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倫與李白的情誼深啊!讓我們通過讀來表達他們之間那種濃濃的深情。
自由朗讀--指名讀--評讀--再指讀--齊讀--師生輪讀
[設計意圖] 在理解詩意之后,通過詩文的聲調和節奏,進一步體味作品的意境,達到熟讀成誦。
4.配樂背誦出示[課件四]
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詩就是一曲動聽的歌。此時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時你就站在船頭,讓我們把對好友的深情盡情表達出來吧!(生邊看圖邊自由朗讀--指讀--評讀)
[設計意圖] 為學生創設情境,使他們進一步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學可以背誦?(指名背誦--會背的齊背)
四、擴展學習
1.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現在老師為你們提供了6首,供你們自學欣賞,請你選擇其中一首,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