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教學案例與反思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漢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讀出奇怪、歡快、親切的語氣。
3、可聯系上下文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4、通過朗讀課文感受祖國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激趣導入。
1.《板書“聲”》同學們看這是什么字?平時同學們聽到過什么樣的聲音?
2.同學們說得都很好。平時,我們聽到過各種各樣的聲音,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種聲音(板書“回”)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生字
昨天老師已經布置同學們預習了,預習任務完成了嗎?下面老師要考考你了?(大屏幕出示詞語)
誰來讀一讀!開火車讀。讀的真不錯,看這樣你還認識嗎?找個小老師領著大家讀一讀。
生字認得真不錯,請同學們看著課題;看到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什么?
好,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遇到生字多讀幾遍,并在自然段前面標上序號。
三、初讀感知。
1.這篇課文主要講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 這篇課文講了小青蛙跟著媽媽到橋洞里聽到回聲的事。)
師:那回聲是怎樣產生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四、細讀感悟。
1. 誰來讀第一段?
(出示圖)這就是書上說的那座石橋,書上還告訴我們什么了?
(半圓形的橋洞和水里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
2.你覺得這里的景色怎么樣?(這里的景色非常優美。)誰能用贊美的語氣讀這一段?(誰再來美美的讀一讀。)
3.就在這么美的地方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什么事呢?請同學們讀第二、第三段。(小青蛙發現有一只小青蛙在學它說話。)
4.它是在什么地方發現的?(在橋洞底下發現的。)
5.這只小青蛙都學它說什么話了,同學們默讀第二段,邊讀邊把話畫下來。
(把學說的話找出來。)
6.我們把當時的情景讀出來好嗎?誰當小青蛙?誰當學話的小青蛙?大家仔細聽他們是怎樣讀的。
大家想一想青蛙說的兩次話語氣一樣嗎?為什么?
。ú灰粯,他說的第一次話是贊美的語氣,第二次話是問的語氣。)
你從哪看出來的?(從標點符號看出來的,是感嘆號。)
7.說明他心里怎么樣?(第一次心里高興,而第二次話是問號說明他心里很奇怪。)請同學們再來讀,注意語氣的不同。
這時候,小青蛙心里會想什么?對,所以書上用了個什么詞?
8(板書“奇怪”)大家想一想:“奇怪極了”是什么意思?
師:對,那他是怎樣做的?他去問媽媽。
師:誰讀一下他問媽媽的話?
師:我們也跟著青蛙媽媽一起去看一看吧。誰讀第四段?
師:青蛙媽媽是怎樣做的?(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撿起一顆石子,扔進河里。)
師: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寫青蛙媽媽動作的詞,老師先找到了跳到岸上的“跳”字(演示),大家再找一下,還有表示動作的詞嗎?大家拿起筆,把它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