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式情景教學模式──《葡萄溝》案例分析
【前言】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境教學是以教師的真切情意去感染學生,從而激起學生的相應情感,使教學成為學生主觀所屬,調動學生參與認識的主動性。
導游式情境教學是情境教學模式的一種。整個教學過程以導為輔,以游為主,游中串導,導牽游蹤,學生在邊讀邊賞邊游中輕松自然地學習。
【教學構想】
《葡萄溝》是一篇介紹我們祖國一個美麗地方的文章,此文文字優美,圖文并茂,文章整體介紹了葡萄溝的特點,然后從葡萄的長勢旺盛,葡萄溝老鄉的熱情好客,葡萄干的制作特點幾個方面進行詳細的介紹。此篇的教學模式采用“導一游一讀一說”式的情境,教師作導游,在旁牽引、點撥,讓學生帶著向往祖國秀麗山河的激qing進入情境,自由游歷文中,積極主動學習課文。
【案例分析】
一、創設情境,激qing導入
師:今天,我想帶小朋友們去旅游,你們高興嗎?那我們就組成一個大的旅行團好嗎?現在,你們就是旅行團的成員,老師是導游,可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我們去哪兒呢?你們想去哪兒?你們想去的地方可真多。今天,我們就出發去第一站,去哪兒呢?聽了這首歌就知道了。
(播放音樂課件:我們新疆好地方)
評析:設置情景,吸引了注意力,用音樂渲染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師:聽了音樂,誰知道我們今天去哪兒旅游?
對呀,今天,我就帶小朋友們去新疆的吐魯番,去看看那里非常著名的一個地方——葡萄溝。
評析:教師手里拿的一面小旗,一個小喇叭,一身導游的裝束,這是通過生活中的實物演習再現情景,讓學生感到有趣,激發了同學們探究的熱情。
二、進入情境,主動探究
師范讀課文第一段:
1、你聽懂了什么?
2、那剛才老師是用什么樣的語氣來介紹的呢?
生:高興、贊美、熱情。
學生像小導游一樣地朗讀課文。
評析:從“你聽懂了什么”培養學生認真聽別人說話的習慣,自己熱情表達。學生做“小導游”讀,也是一次自我嘗試的過程。
三、分類游覽,自由朗讀
1、師述:瞧,葡萄溝到了。各位旅客,我先來介紹一下今天的景點:
(邊說邊在黑板上貼圖標)
我們要瀏覽三個地方,一是葡萄園,二是去維吾爾族老鄉家做客,三是到葡萄溝的陰房去參觀,你最想去哪兒?
(葡萄園老鄉家陰房)
2、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
3、學生再自由地、有感情地讀起來。
評析:通過圖片和導游的介紹,同學們剛才的旅游體驗更真實了,這激發了他們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在探究的樂趣中不斷地激發學習動機。
四、集中匯報,合作練說
(師拿小一喇叭做喊狀:集合了)
學生各自介紹自己瀏覽的地方。
(結合圖片)
評析:“你在葡萄園里看到了什么”這是一個說話訓練。看到了各種各樣的葡萄,夏天的,秋天的,不同顏色的,同學們對葡萄都有自己不同的認識,給“五光十色”換個詞,說說自己在葡萄架下的感受,這些環節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發展了想象。“在老鄉家”,教師利用情境為學生創設交談的環境,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此言必信,行刻,學生已可能有種如臨其境之感了,配合多媒體圖片(陰房),讓學生分組交流,共同探究,了解葡萄干制作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