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學設計
【教材特點】
本文以簡煉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夏日雷雨圖。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順序,清晰地展開陳述,三部分特征鮮明,寫景細致逼真。
【設計理念】
1、加強初讀,讀不好書不開講。
2、充分利用音樂、聲音、畫面、生活場景等多種手段激活學生的生活庫存,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還原文字”,勾勒語像,品賞課文的語言美。
3、強化誦讀,內化語言。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能邊讀邊想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激發學生觀察生活中自然景色的興趣。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播放描繪刮風、下雨、風和日麗等天氣的音樂。
2、你知道這段音樂表現的是什么天氣嗎?你記得這樣的天氣嗎?
學生們都曾經經歷過雷雨時節,經歷過各種天氣,這些畫面和意境都沉睡在他們的腦海里。通過這些音樂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又喚醒了學生頭腦中的生活。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要求:
⑴ 對自己不認識的字詞問問周圍的同學或者畫下來。
⑵ 讀到課文中有注音的幾個生字時要借助拼音多讀幾遍,記住它。
2、標出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按照“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要求,了解學生在讀課文時遇到的困難、存在的問題,教師相機示范糾正,隨時在學生讀書困難的地方引導全體學生練讀。特別要注意句子中詞語之間的銜接與停頓。
要面向全體同學,使“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要求落實到每一位同學。
3、在在語言環境中與生字充分見面的基礎上,把生字從文中提出,集中識記。
⑴ 學習生字“壓、亂、垂、虹”,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識記,擴詞。教師要注意組織學生進行識字方法的交流,促進學生豐富識字經驗。如:用動作記住:“壓”“垂”;用換偏旁記住“虹”等。
⑵ 利用生字卡片進行同桌互檢。也可設計識字游戲鞏固生字的認讀。如:開火車讀、摘果子等。或引導學生找出這個字在文中的那句話,結合文中的句子朗讀進行鞏固。
4、細讀課文:
⑴ 讀課文,看畫面:說說課文哪些自然段寫的是第一幅圖畫的內容,哪些自然段寫的是第二幅圖畫的內容。梳理出課文“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條理。
⑵ 分小組讀課文,互相正音,評價。
⑶ 教師范讀。
⑷ 全班合作讀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1、讀寫上節課學習的字詞。利用生字卡片或課件等形式,檢查學生的字詞掌握情況。
2、分段讀文,回憶、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激發想象,品味語言,指導朗讀
1、“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
⑴ 出示“天空只有幾朵烏云”和“天空烏云密布”兩副圖,通過對比讓學生判斷哪副圖更能準確表現句子的意思。
⑵ 體會“壓”字:教師一邊用手勢在學生頭頂做著使勁往下壓的動作,一邊描述“如果一個很重的東西在你頭頂上這樣壓下來,離你很近,你感覺怎樣?”
⑶ 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把這句話讀出感情。
2、第二自然段重點抓住“垂”字指導朗讀:通過討論,可以用手比劃,或用繩子、粉筆做實驗,讓學生摸一摸,體驗“垂”的感覺。